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在吃东西,一时间青葱翠绿的草地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包装纸。他们吃完起身就走了,微风拂动的植物园开始飘“小型飞行物"。
这样的事情我看到过不止一次,也有一些孩子在海洋公园狂奔尖叫,一些孩子说话连基本的礼貌用语都没有。我在给家长做报告的时候,看到有些孩子跟在自个儿家里似的,肆无忌惮地乱跑、大喊大叫,家长视而不见一一现在的孩子受的教育越来越好,智商越来越高,公德心和自身修养却有待提升。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的改变中,社会公德在体现温暖和关爱、维护公众利益、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也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不过,由于学校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智育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往往缺乏深入持久的公德修养教育。而且,已有的德育工作形式单调,内容也相对枯燥,大而空的教育中缺乏公德教育的细节要求;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呵护备至,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业发展上,导致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道德教育。一些孩子在校内校外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公共场所追逐打闹、粗话连篇;还有一部分孩子缺乏节约意识和环保习惯。这些看来或大或小的事情都会对孩子个人、社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让大家逐渐认识到目前中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其实,即便是学龄前的孩子,也已经开始发展初步的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尤其是进入小学后,儿童的道德发展和自我修养能力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他们期望成为教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和“乖孩子”,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抓住时机,注意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协作。对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培养孩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培养孩子人与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平等、关怀意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文明礼貌、遵时守约、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公德意识。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起码尊重,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境界和社会公德面貌的直接表现。一些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大众传媒、亲人、朋友等习得了不礼貌用语,还有一些甚至言语粗鲁、态度蛮横,久而久之就成了不良的言语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着意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规范教育。首先是语言礼貌,教孩子习惯使用“请”“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其次,要让孩子懂得基本的礼节,不随便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讲话等。遵时守约是人们在相处过程中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人诚信度的基本体现。
现在有很多人约了时间而不去、推迟了时间还晚到,一次会议、一场讲座、一次聚会常常左等右等人都不能来齐;还有一些人迟到早退不说,甚至拿诺言当儿戏,言而无信。这些坏习惯由于大人们的不以为意,使孩子们在无形中也觉得无所谓,模仿中就成了“人人迟到"的坏风气。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中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并让学生懂得守时守信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践行。它作为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法则,对个人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与他人的愉快相处等都有重要意义。助人为乐就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地关心帮助他人、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尊老爱幼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都是保证人们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具体体现。但是,现代人在尊老爱幼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有时也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些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对他人的难处、痛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教会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要的时候给出一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也会开心。
在培养孩子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德意识。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娱乐的地方,这些场所公共秩序的好坏会影响到人们的心境和态度,也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
我们在公共场所常常会听到一些人大声喧哗,看到一些人打闹不止,还有一些人对着人群“喷云吐雾”,践踏公共桌椅等。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确实也存在影响公共秩序、违反公共准则、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给学校或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正处在规则的学习时期,一些不良的榜样作用可能会让他们模仿学习。
教师和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告诉他们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需要他的努力,爱护公物需要从他做起,并身体力行地做好榜样。
当孩子能够在大人的提点下换位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良好行为会对公共秩序、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助力作用,他们会以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出现在公共场所。
在培养孩子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公德意识。
现在孩子亟需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公德意识就是生态道德意识。
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成为当代社会基本道德要求时,践踏草地、攀折花木、乱扔果屑、“常明灯”“常流水”等现象仍屡禁不止。这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带来了诸多阻碍因素。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但要告诉孩子行为准则,还要告诉他们相应行为准则的原因,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培养这一环节尤其重要。
教师和家长通过教育要让孩子以一个主人翁的身份体悟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孩子也就能够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学会引导他人共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努力。
实际上,孩子公德修养的教育内容,并不仅仅是上面列举的简单数条,它包括人与人相处、人与社会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方方面面。
孩子公德修养的教育方式,也不仅仅是教师和家长在细节上的悉心培养和榜样作用,它可以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渠道来进行渗透。
比如,教师可以将公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内容中;学校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道德发展需要,规划不同阶段孩子公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目标。
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如广播、录像、闭路电视、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板报、橱窗等形式,给孩子提供学习和实践演练的机会;
另外,社会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等,给孩子提供各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机会。
公德是什么,修养是什么,这些并没有明文的规定,但作为约定俗成的心理准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应该让孩子们心中有数。
有时候,即使是使用厕所后的冲水,扔垃圾时注意分类,走过推拉门时能关注到后面有没有人等些微的细节事件,也是一个人公德意识深入到他生活中的表现。
有时候,一个温暖的眼神就是一种尊重;一句善意的提点就是一种关爱;一份无私的分享就是一种关怀。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孩子们在遵守公德的同时学会了爱,并在这种爱的坚持中将爱传承。
点个【在看】,如果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提点孩子们,就让我们教给他们一份善于体察的爱心吧。
好书推荐
不知道怎么给孩子选书的家长,给你们推荐这套系统权威、让4~10岁孩子拿起放不下的重磅人文绘本——《儿童历史地理全书》2024全新版
8000+知识点,打开视野和格局
院士、学者参与编撰,准确权威
全套40册,四大主题,包括:中国地理10册,世界地理10册,中国历史10册,世界历史10册。
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亲子知识卡牌一套;价值69元的木质阅读书架一个。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