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扎心的事:
结合发展心理学,这一点不难理解:
青春期孩子相对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但又不具备成人的成熟认知和抗挫力,所以他们才会在“受挫”时,出现一些退缩行为。
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和学习,我也渐渐开始理解儿子,也决定重新开始养育儿子。
1.第一步:把好“问题”的度,警惕“商业心理学”,相信养育需要个性化
沈奕斐教授曾把那些通过故意制造焦虑、刻意夸大孩子问题的心理学称为“商业心理学”。比如孩子偶尔一次伤春悲秋了,立马就上升到抑郁症等等。
作为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妈妈,我真的是非常赞同。
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当父母的,不是揪住孩子身上某个问题持续放大,然后给孩子冠上各种问题标签。每天让自己活在焦虑之中,让孩子反受其累。
而是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从更科学的理论出发,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再结合实际情况,去个性化养育自己的孩子。
你要相信,最了解你的孩子的,一定是你自己。
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共性特征,再进行个性化养育。
2.第二步:把好“关心”的度,不彻底放手,也不完全插手
经常在很多书中看到,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放手。
但其实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做到放手,因为理解错了概念。
例如,前段时间临近月考,孩子还在玩手机。我本想唠叨几句,但秉持要放手、多相信孩子的原则,忍住了。
可眼瞅着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老母亲还是忍不住出了手。
这次,我采用了前面青春期孩子传授的方法。
先对他先表示理解,说最近学习压力大,是不是想要用手机放松下?再表示出我的担心,因为马上要考试了,如果能把时间更多地用在复习中的话,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然后再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听完后,儿子承认,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太大,担心自己考不好,所以产生了考前挫败感,索性摆了烂。
你看,青春期孩子真正要的,不是父母的彻底放手,也不是父母的强硬插手。
而是父母像个朋友一样,和他们聊一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给一点真诚的建议,又能在大的方向上帮他们做一些引导。
3.第三步:把好“情绪”的度,发自内心地认可孩子,把积极的心态传递给孩子
写到这里,想起我的一个学生。他曾和我开玩笑说,他是天崩开局。
姐姐在国外名校就读,爸爸做科研,妈妈是大学教师。只有他文理都不成,还没任何才艺。
他说自己从小最怕的就是家庭聚会,因为每次在饭桌上,他都会被众人拉出来“鞭尸”。
在别人眼中,他是这个家里唯一拖后腿的人,爸妈也觉得他不争气。
直到上了初二后,因为爸妈工作忙,从事自由职业的姑姑接手了他的教育。
从那时起,他仿佛变了个人。学习越来越上进,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作为老师,我和他姑姑沟通了几次后发现,从前父母对他打压得有多厉害,姑姑对他的鼓励就有多用心。
父母眼中啥都不行的废材,在姑姑眼里却是性格好、情绪稳定、热心肠、善良暖心的全优少年。
而且我还发现,姑姑对他的鼓励,不是那种表面夸赞,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个孩子很优秀。
哪有天生废柴的孩子,不过是父母没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罢了。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插图:在在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钱志亮工作室】
回复【手指操】,跟钱老师一起锻炼手脑灵活性吧!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