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的关键期
2岁半到3岁半是一个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又叫纪律关键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时候,孩子会走路,会说话,开始想要做点事情。
家长们会觉得这些行为是孩子自主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表现,不能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扼杀在这段时间,于是就会放任。
但是放任不是没有底线,必须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至少让他明白两点:第一规则意识,第二安全问题。
规则意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是规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想也不要去想,这也是规则。
人是与他人结成社会的群居生活动物,必须按照一定的共同规则来生活:说话有礼貌、见熟人问好、说话做事分场合……都是规则。
在生命的早期必须把这些规则内化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自律,自律是指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的手段;他律是指借助于强制手段来规范个体行为的手段。
儿童的自律不是天生的,生命早期的儿童,内心里不可能存有一个自我评价系统。
所有那些温暖的自信、自我价值感、良性的自我评价、对行为结果的评估和抉择……这些内在的东西,都必须靠一个外在的评价系统植入到孩子的意识中去。
所以,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外部评价是自我评价的背景,没有他律和外部评价来提供训练、确定基调,自律和自我评价是不可能产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对社会的人来说,自由是相对的,规则是绝对的,不可以任性。
这段时候必须要让孩子懂得规则,一旦有什么逾矩的地方,毫不犹豫地给予一些惩罚,一定要让他知道轻重。
安全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看见电源插座亮着,就想用手指去捅,能捅吗?怕不怕电着?千万不要说电一下就知道了——就怕再也回不来了!
孩子对开车门也很感兴趣,在汽车行进当中他要是敢开车门,要毫不犹豫地坚决制止。
走路靠右侧的边边、不独自到水边玩、不跟陌生人搭话、别人给的东西不随便要……这些都是安全!
我们提倡自然成长、尊重儿童自由发展,倡导教育要保护儿童天性,使身心自由发展。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本是要求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提出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主动发展。
但是,我们坚定地认为,必须让孩子打小明白:不遵守规则,会付出自由的代价;不相信安全,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3岁左右,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期。家长们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人总是有惰性的,因为人的细胞分裂次数不是无限的,一有消耗就会加速分裂,过多过重分裂会“过劳死”的。
所以,当我们身体累了的时候,就会迅速报告大脑,大脑会超自动化地指挥我们的身体以最节能的方式生存——偷懒。
成长中个体的细胞自主修复能力强,休息之后马上就会恢复了,所以必须在孩子幼小时期将惰根去掉。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鼓励他自己去做。
孩子上幼儿园小班,每天回来之后,自己换下的小袜子叫他自己洗。如果洗不干净,可以等他睡着之后,爸爸妈妈拿出来再洗一下。
如此每天重复,一个月之后,他肯定就能洗干净了。
上幼儿园大班之后,每天自己换下来的内裤也是自己洗。洗不干净没关系,睡着之后,爸爸妈妈再洗一遍。
两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他也能洗干净了。
这些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但是关键期在3岁左右。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3岁了,还要家里的老人追在后面喂饭,这是极其错误的事情。
想吃就吃,吃完赶紧收。孩子总有饿的时候,两顿饭中间坚决不给零食,到了饭点才能吃,几次以后他就明白了。
所以,一定要抓住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把孩子教好。
学习音乐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乐观大方、习惯宣传和表现自己。
音乐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平台与抓手,比如,高音给人感觉明亮、兴奋、小而轻、活跃;低音给人感觉昏暗、压抑、大而重、沉闷。
学习音乐可以提升感性素质,可以提升人听知觉的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和肢体控制反应与协调配合能力,整合非常复杂的心智和肢体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关键期是3到5岁。这段时间是孩子开始感受节律和旋律的最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孩子自己制造旋律和节律的关键期。
但不等于这时才开始对孩子音乐教育。
0~3岁就可以对宝宝进行音乐启蒙,音乐启蒙绝不等于让宝宝学习一样乐器,学唱几首歌曲或学会几个在别人面前表演的节目。
宝宝对于音乐的感知会经过一个“对声音好奇——倾听好听的声音——探索和发现各种声音——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
音乐启蒙对小年龄宝宝来说,一是促进宝宝听觉能力的发展;二是以音乐陶冶性情,调节情绪,丰富情感;三是形成宝宝良好的乐感。
希望孩子在音乐方面能够有所发展的家长,一定把握这个时期。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做兼职教授的时候,每年我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5岁以后才开始学习音乐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这个案例,各位家长可以做借鉴。
4岁半到5岁半是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
我们并不是说,4岁半开始就让孩子阅读文字,而是让他看图画、图片。爸爸妈妈们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
如果这时孩子开始对读书感兴趣了,等他上学之后对文字阅读各方面都会感兴趣。
特别提醒各位,有很多家长觉得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于是就让孩子玩一些电脑游戏,我是坚决反对的。
因为电脑游戏如同电子海洛因,会激活孩子的成瘾中枢,想要再戒掉非常困难。
0到6岁,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从关键期的角度来看,家长千万不要耽误孩子。
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关于耽误孩子关键期的案例。
案例1
案例2
孩子2岁2个月到3岁半左右,是耳蜗顶端发育最关键期。
耳蜗用来感受声音,外观像蜗牛一样,底下粗上面细,顶端负责感受高频声音,底端负责感受低频声音。
感应高频声音的基底膜需要有些高频率的、大分贝的声音来把它激活。
激活之后,孩子就能听到一些高频的声音,否则的话,将来在学校里面有一些高频的音,他就听不大清楚。
“一、四、七,z、c、s、zh、ch、sh、r”这些都是属于高频段的声音,孩子听不清,意味着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可能听到的是那种断断续续的音。
往往表现为老师布置家庭作业,逢一逢四逢七的题,孩子没有写,还会说老师没布置。其实,不是孩子的错,都是耳蜗惹的祸。
案例3
在学校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些小孩听一点、漏一片,这是典型的注意缺陷。
上课常常溜号,听着听着就关注起老师今天穿的衣服,等回过神来,不知道老师讲到哪儿。该看的没去看,不该看的却常看。
注意缺陷的孩子最典型的特点是什么?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眼睛一会看你,一会看别的地方,我们把这个叫眼神飘离。
这是由于1到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跟他说话,没有养成眼睛四目相对的习惯。
要是家长只顾着做自己的事不看孩子,孩子很容易养成说话不看人眼睛的习惯,最终导致注意缺陷。
案例4
一岁半到两岁半左右的孩子,最爱找个坡道,费力地爬上去,然后加速冲下来,乐此不疲。为什么?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内耳里的平衡系统发育到了关键期,需要有前后、左右、上下、加速度等运动激活前庭平衡系统。
通过身体快速变化与运动使得内耳里的三个半规管、一个球囊、一个椭圆囊得到最充分的刺激,协调身体运动。
倘若限制或禁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跑上跑下,前庭平衡系统没有得到最佳激活,将来可能晕车、写字横不平竖不直、字体大小不一、东倒西歪……
好书推荐
好评如潮的儿童版“剧本杀”推理书——《捉拿捣蛋鬼》推出了新系列!
全新“假日主题”中,发生在水上乐园、露营地、消防站和环球旅行途中的77个离奇而有趣的案件,带孩子们沉浸式剧本杀,在阅读中深度思考。
00:37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钱志亮工作室】
回复【手指操】,跟钱老师一起锻炼手脑灵活性吧!
防止错过消息,记得点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