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乡镇命名的由来

文摘   2024-11-13 18:07   湖北  

新市
新市是京山县境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地名,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五》云:“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使将军芈(mi)戎攻楚,取新市。”新市即今京山三阳镇石羊村康家塝。1945年名包胥镇,相传城东申公岭为楚国功臣申包胥故里。1949年名城关镇。1981年改称新市镇。

绿林
绿林镇原名厂河镇,厂河由地势得名。大富水源出大洪山白龙池,流经厂河湾时,地势豁然开朗,河面宽敞,“敞”与“厂”谐音,故名“厂河”。厂河境内有绿林山,后人考证此山为西汉末年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起义所在地。为纪念“绿林起义”,1999年厂河镇更名为绿林镇。
三阳
以其地有太阳山、太阳石、太阳寺而得名。许家寨古称“太阳山”, 山上有一玉石洞,盛产一种宝石,名白珩,又称太阳石。前人有诗云:“有石一卷,产于太阳。坚贞其质,皎洁其光。可以琢磨,篆刻图章。与彼歙砚,媲美文房。”太阳寺坐落在太阳山东南山谷,地理位置非凡,古有“九龙下海绕太阳、三狮把口锁寺门”之称。太阳寺四面环山,有九道山梁环卫寺庙;寺口三峰高耸,左二右一,交错锁口;后有许家寨山峰矗立,悬崖峭壁,犹为雄奇。
杨集
相传,起初有一家姓杨的在这里做生意,开始叫杨家店子,后来小商小贩增加,形成了一条小街,就改称杨家集。
石龙
原名丰谷街。境内峰顶观和牛卧山连在一起酷似一条巨龙,人称石龙过江。1955年在此兴建石龙过江水库,遂改今名。
宋河
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京山新志》记载:宋河原名唐家庄,曾有大户宋姓居此,又有大富水流经,于是得名宋河。旋有商家若干户,屋顶多盖红瓦,又名“红瓦街”。清中叶,因得大富水河运之利,可与三阳、应城、汉口等地通航,逐步发展为京山县东北部山区土特产集散地和集市贸易场所,素有“小汉口”之美称。周围距此约30华里的三阳、坪坝、晏店、仁和店、罗店、石板河、天王寺、熊家滩、火龙垱等地居民都有赶宋河集镇的习惯,故有“九个三十赶宋河”之说。
坪坝
据清光绪八年《京山县志》载,明朝即有坪坝一名。相传,这里原叫栗林岗,后来修筑城墙削平了山岗,故取名坪坝。
罗店
相传,明代有一罗姓夫妇从外地到此居住,开一茶水店,随着历史的变迁,这里慢慢形成了一个集镇。
孙桥
原名孙家桥。原东西向小街为小河所隔,河西居孙姓,河东居罗姓,一王姓在河上修一石桥,名“王公桥”,因桥连两街,改为孙罗家桥。后由于东西街生意都为孙姓所垄断,便改今名。
永兴
起初,这里是过往商贩、香客打尖落宿之地,后来慢慢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名寓永远兴旺发达的意思。
曹武
三国时期,今京山县县域地跨魏、吴两国,南新市县属魏国,云杜县属吴国,曹武镇所在地域属魏国边陲。传说曹操为了统一天下,四处寻找练兵的场地。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他选择了现京山县城以东一块地方作为演练场所。这里依山傍水,有“鱼迎上水,虎视远山”的地脉。曹操亲统马步兵士30余万,在这里演练排阵,做征战前的准备工作。他命令军士顺着由下而上的地势,造砖垒墙,结草覆顶,建成了 108座营房,势如游龙。主帅大营设在正中,在此练兵三年。曹操东征后,江水泛滥成灾,这里由于地势很高,又有栖身之处,便住进了一百零八户难民。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这里也因曹操曾在此扎营练兵,就命名为曹武街。
雁门口
原名“雁鸣口”,因汉光武帝刘秀过境,闻雁鸣而得名。
公元23年,京山人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在昆阳被王莽百万官兵团团围困在昆阳。当时还只是起义军首领王凤手下的偏将军刘秀奉令率领轻骑突围,一路行进到大石山,由于天黑迷失了方向。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进退两难之际,恰巧飞来一群雁在天空盘旋、鸣叫。刘秀抬头望着雁群心中默默地祈祷:“苍天啊,如汉室当兴,就请大雁为我指明去路吧!”大雁一边鸣叫,一边果然向西北方向飞去。于是,刘秀也跟随着大雁飞行的方向,翻山越岭,终于,逃脱了敌军的追击。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称帝后,想起了这段经历的往事,感慨不已,于是就下旨将大雁鸣叫的山口赐名雁鸣口。
钱场
据说,清代时钱、桂两姓在此开铺做小生意,称钱桂家场,后来钱家日益兴旺,慢慢挤出了桂家,就改称钱家场。解放时,这里有共300米长的石板街两条,有小杂货店、豆腐铺、饭馆、槽坊、面食馆、猪行等30多家店铺,170多人。
永漋
一名始于宋朝,永漋以地有永漋寺而得名(永漋寺宋时建,明正统八年重建,后毁)。  

一品京山
在这里认识京山,从这里走遍京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