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
看到一则新闻,称2025年1月29日将迎来农历新年蛇年,但2025年没有大年三十,大年二十九过后就是大年初一,那么大年三十去哪儿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国农历历算规则有关。我国农历历法中,农历月主要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而制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
王科超表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地球上看,月亮呈现出不同相貌。当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时,在地球上就看不见月亮了……”
王科超解释道:“在这个时刻的月相,称为为朔,当天称为朔日,是每个农历月的初始日,称为农历初一。因此,初一在每个农历月都会出现的。”
王科超介绍,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之间的间隔就是农历的一个月,被称为朔望月,平均长度是29.53天。实际上,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为29天多。
本世纪内最短29.27天,最长29.82天。取整计数,农历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前者30天,后者29天。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大年三十就会“缺席”。
农历月的安排取决于实际月相,大、小月排列与公历月有所不同。总体说来,二者间隔排列的比例高一些,有时也会出现连续两个大月或连续两个小月的情况。
王科超最后解释说:“根据长时间的历史统计来看,有年三十的比例,略高一些,但是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的,虽然也在正常现象范围内,但较为少见。”
上述新闻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只不知道是否是王科超说的,还是新闻描述者出的错,那就是最开始的那一句:“2025年1月29日将迎来农历新年蛇年。”
事实上,大年初一并不一定是蛇年,大年初一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只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每年的生肖是由农历年份决定的,即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但是,它是由二十四节气决定的,而不是由初一来决定,比如2025年的蛇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来决定,要到立春那天,才进入蛇年。
若不相信,请翻开万年历,2025年的1月29日,即农历大年初一,是甲辰年丁丑月戊戌日,而要到2025年2月3日,即农历大年初六,是乙巳年戊寅月癸卯日。
甲辰年与乙巳年是两回事,一个是龙年,一个是蛇年,每年2月3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节气,到这天才换属相年,央视的春晚主持人都经常弄错。
本新闻中,“2025年1月29日将迎来农历新年蛇年”这句,是明显的错误,应该不是王科超说的,否则,如果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都错了,那就太那啥了……
马丁的人生奇故事
一幅黑白市井生活图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