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天,有啥好消息呢?当然有,那就是养老金的调整,这养老金的调整每年初都让人关注,已经成为近期备受大爷大妈瞩目的话题。
财政部在就在去年12月23日至24日、也即前几天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2025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按会议透露的信息,这将是2005年以来第21年养老金调整,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坊间有人认为,养老金能否按“企退涨6%,事退涨2%”的方式来调整?
说到底,这一提议,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养老金公平性的关注,也引发激烈的讨论,先说重点,养老金要涨,但怎么涨?2025年养老金调整已有方向,只是还未公布。
有些人提出,企业退休人员涨6%,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涨2%,如果真要实施的话,问题还是挺多的,比如这会不会打击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社保的积极性呢?
企退人员中养老金高的人会不会反而得益更多?再者,养老金并轨刚完成不久,如果再搞差别对待,是不是又回到过去的老路?这些问题值得好好掰扯掰扯。
总的说来,2025年养老金调整已经是确定的事,只是具体方案还没定,大约还在观望,从目前的情况看,财政部会尽量缩小差距,但直接分开涨幅的可能性不大。
从目前消息来看,财政部和人社部会在2025年继续发布养老金调整方案,过去20年,养老金每年都在涨,但涨幅逐年下降,比如,2020年涨幅是5%,2021年4.5%;
2022年和2023年都是3.8%……调整的方向主要是“保基本、缩差距”,既要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也要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
对于“企退涨6%、事退涨2%”的提议,大多数专家认为不可行,因为专家嘛,不大可能属于“企退”,他们认为这会打击事业单位职工的缴费积极性;
他们还认为,另一方面,企退人员内部的差距也很大,统一涨幅可能会让差距更大,此外,养老金并轨刚完成,政策方向是统一标准,而不是分开调整。
不过,未来的调整方案可能会更加“精准”,比如,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优先照顾低收入群体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
这样既能缩小差距,也能保持政策的公平性,因为养老金问题,说到底是大家的“养老钱”,自然牵动人心,这虽是民生大事,但要做到“公平”并不容易。
既要照顾低收入群体,也要保障缴费多、贡献大的人,但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未来调整方向应是更精准、更科学,而不是简单的“多涨一点少涨一点”。
有记者跑到社区跟人聊,北京的王阿姨,退休金每月2200元,她说养老金涨是好事,但跟对门李教授一比,差距还是挺明显的,人家一个月能拿8000多呢。
全国的数据一摆,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平均一个月能拿8000元,企业退休的同志们,也就2000元出头,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比如上海陆家嘴的小李,他爸是企业退休的,他妈是事业单位的,按新政策他爸一个月能多120,他妈能多240,虽然钱不一样,但他爸涨幅大,心里也平衡了。
深圳社保局的小张科长解释说,这差距是以前的事儿造成的,但现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正在想办法解决……是吗?有人半信半疑,称还要看到时是不是这样。
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说,养老金调整不光是钱的事儿,它还反映了社会的公平。而这次的新调整,就是国家在努力缩小大家待遇差距的一个明显信号。
记者对多位社保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采访,专家们普遍指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养老金的“后劲儿”问题:人口老龄化这事儿,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越来越多人加入。将来领养老金的人多了去了,咱们得提前想办法,不能到时候手忙脚乱。
养老金的差距问题:这次调整,国家是想缩小点差距,但要想真正做到待遇差不多,还得费不少脑筋,出台更多政策。
养老金的“外援”问题:现在企业年金覆盖的人不够多,农村养老保险也得加把劲,这事儿挺急的。
专家们给出了几个对策:
一是养老保险得搞全省一盘棋:把各地的养老金拢一块儿,合理安排,别让有的地方太富,有的地方太穷。
二是养老体系得搞多样化:不光基本养老金要有,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这些也得跟上,让养老保障像超市一样,啥玩意儿都有。
三是调整机制得弄得更合理:养老金怎么涨,得有个章法,得跟着经济发展走,这样养老制度才能稳当长久。
一位社保界的老人说:“养老金调整,可不是数字游戏,关系到大家退休后能否过得舒坦,咱们得保证大家过得好,还得让这养老制度能一直跑下去。”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养老金能涨是好事儿。但往远了看,光涨养老金还不够,咱们得提前打算,把补充养老保险这块儿也搞搞好,这样退休后才心里有底。
如果这次真的按照新调整方案,大家肯定就吃了定心丸:国家正努力让大家待遇更均衡,让企业退休的哥们儿也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也是一起奔富裕的大动作。
往期回顾20篇
马丁的人生奇故事
一幅黑白市井生活图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