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网每日诗选 · 第1588期

百科   2025-01-13 11:00   贵州  




名诗杯第六届国际微诗大赛
国际性连续性多语种诗歌赛事
设铂金写手奖1名金写手奖2名银写手奖3名
优秀写手奖15名赛季优胜奖120至200名


请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目  录

■ 诗歌频道

龙秀银/诗三首

李利拉/诗三首

赵仁宪/诗二首

缪剑刚/诗二首

冰雨/诗二首
树树青/七月

汤斌昌/划火柴的孩子
哈烈/另一种声音


■ 国内频道

望尘莫及/诗三首

写作者妙与/诗三首

富河九歌/诗二首

雨落江南/诗二首

石顺华/诗二首

巩本勇/辽阔的事物

一葉浮萍/藏地之殇

春眠(张勋)/住院的日子


■ 翻译频道

倪大也译史蒂文·莱瓦:如何建造一座城镇


■ 评论频道

金陵倦客寒夜长思:尝试解读田柔刚的诗《那个冬夜难眠》——选自田柔刚公众号济之颉之



龙秀银

乡村所见

打霜了,树叶都要落的多一些

手,也比往常冷的浸骨

沟坎上,一个老妇人清理土地上的杂草

我不相信,她那干涸皱皮的手指

是机器人的抓耙

但我相信那个老妇人内心的火热

相信她焚烧杂草冒出的青烟

藏着难言之隐

怎么了

究竟是怎么了啊

离开老家才半年时间

走在大街上,熟悉一点点的人

一个个都老的像

干枯的丝瓜了

如果

再过十年八年

满大街,岂不都是

陌生人了

一厢情愿

试了多次

从一声声鸟鸣,走进一只鸟

走进它起飞的脚劲,走进它飞翔的翅膀

走进它调整方向的眼睛,走进它

所见所闻的谈吐

可是,无论如何,也只是我的

一厢情愿,无法做到

人鸟合一

(荐稿:曹正峰)


诗三首

李利拉

元旦

孩子在房间用琴声送走他不舍的2024

老婆在直播间疯抢最后折扣的2024

我提来一桶湖光

拖洗客厅

想拖出一首

或可填平我2024的缺失

而后点燃我的2025辛辣串烧的

墙上挂钟悠悠

冲我

摇头又点头

大雪

认识大雪从童年的一场雪战开始

追打我的弟兄们

纷纷被我以雪的诗词炸晕

一个妹妹在我身后,她的脸比雪还白

她的笑声滚过了雪声

后来,离我远去的妹妹说

一生如雪,多好,轰轰烈烈爱一场然后

潇潇洒洒融为泥土

泥,是雪的天堂

正如紫薇是妹妹的天堂

不等他们雪弹用尽

我在资江右岸又钓了一枚枚世纪

雪雷。雪打到哪岑参柳韩就飘到哪

多少年了我客居湘江左岸

提着那一壶旧事,冲撞着漫江大鱼

雪中再读琼瑶

在大雪时节她随一朵雪花翩然了

洁白,晶莹

一生未必不染一尘

再没有这样的书

来教坏我

偷偷地爱上

十六岁的同桌

后来却痴痴地堕入

另一张十八岁的情网

成为她的书中人

爱得死去活来到头来无非是

一场雪

可我还会读琼瑶

无非是

再回一次十六十八

但不会再让一场雪

涂改我

最初的坏

(荐稿:汤胜林)

诗二首

赵仁宪

雪花打灯

北风编织雪花绒

把洁白的帽子戴在灯笼头上

冷与暖,如此接近,相依

如此不温不火。如有情人

在冬天里一个不经意的拥抱

许多热烈的事,与物

需要适度的冷藏。在沉寂里

完成蕴化,就像每一个来年

姹紫嫣红的春天

眺望街市一挂挂白帽酡面的灯笼

我忽然看到年迈的父亲

正在为麦地被上保温土,越冬肥

等待,一场浩大的雪藏

浮生一根草

终会与母根离断

化征蓬,或就地腐败,往往

别无选择

送走纤巧的花,羡爱的蜂蝶,连同

无数饱满的籽粒

羸弱与孤寂寒潮般袭来,唯有

蜷缩,甚而折断筋骨

祈愿在

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完成

一生一次的飞飏

最好是,踞守某个乡野的屋顶

再嗅嗅世间烟尘

或能入得灶堂,在灿烂中成灰

匍匐于稻菽下

蕴蓄又一季春天的梦

(荐稿:汤胜林)

诗二首

缪剑刚

图钉与灯火

是你的掌纹压低,让夜色渐入黏稠

飞翔与雄心暂且止息。行道树

开合舒展的肃穆,也容不下余剩的风

我遭遇了儿时的哭声,像一把图钉

滚落在地面。高过母亲的个头,凭藉

凌厉气息涌出了泪水。世界静了下来

等候与疾驰,都静默到相互拥堵

母亲又该是何等的忧伤。她摆头望向

周遭的惶惑里,有着赫然的羞涩

像几十年前我的母亲。但我加快了脚步

不是为了摆脱,而是因为万家灯火

今夜独幕剧的舞台,涌进了超出预期的人

你自编自导、你神通广大。而我还在

搞砸,还会跌落。像多重的角色无法湮灭

跌宕中,执拗地推高悲情与怀念

在我必经的路上,被梧桐遒劲涂鸦的天幕

洒下了启示与灯火——如果忧伤,我将

看见一把滚落在地面的图钉。如果安妥

我将很快成为前面,万家灯火里的一盏灯火

一条狗

它什么都小,头小躯干小,灰溜的

四肢更是瘦小。连每次向前走

都会向右快速倾斜,又快速缩回的

全身颤抖都小。像一枚硬币即将

趴地前的小幅旋颤,它的全身毛发

都现出经历了微型风暴的惊恐。街面

像大地一样无尽,像大地一样起伏

而深秋,像一篇加速天地冷冽的序言

或遮掩。它专心致志地,倔强而抖擞

勒紧了属于自己的命和体温

继续用流浪和反复流浪,致敬城市

用偷食和反复偷食,供奉饥寒的主宰

也用仅有的体重,抗拒了不期而来的风

要把它像枯叶一样吹到空中翻卷

它制造并悦纳了健硕之外的敏捷与坚韧

也学会了将激情与倾心,沉浸于疾跑

丧尽之后的蹒跚。击打如嫁接

它嫁接过的那根遍身刀痕、同样黑瘦的

小木棍,前身是缀满桃花的桃枝。似乎

在说谁的一生,不是深藏如残地平凡度过

(荐稿:曹正峰)

诗二首

冰雨

文峰塔

在合川,塔像一根针

将渠江、涪江、嘉陵江串在一起

在塔上,风是一个虚词

在塔下,水是一个动词

水上的游船来了又走

塔边的游客去了又来

合川的夜色五彩斑斓

夜晚的文峰塔白得耀眼

在合川,塔就是一根针

将长街高楼虹桥流水串在一起

在合川,塔就是一枚倒影

深藏历史久远的苦难与沧桑

在合川,塔就是一根燃烧的香烛

祈祷着苍天抚慰着民心

在合川,塔就是一个图腾

伫立在风雨在晨昏在喧哗的红尘

那夜,我正在逃亡

那夜,月光如此明亮

我轻易从身体里找到天空

我心如大海咆哮起伏

耳边的呼呼风声

眼前一闪而过模糊的景物

提醒我此刻正在逃亡

那夜,月光如此明亮

我汗流浃背神情慌张

我孤独无奈恐惧绝望

我的逃亡之路上

所有阴谋陷阱痛楚暗伤

都是如此明亮

那夜,我正在逃亡

我从少年中年逃到白发苍苍

却从未想过头上的那一弯明月

正是一直追着舞着

让自己不断逃亡的那一把

明晃晃的屠刀

(荐稿:汤胜林)

七月

树树青

进入伏天,高温,多雨

春天未萌发的种子悉数萌发

新绿迅速占领世界

在原野

彩虹下的野花齐齐开放

蜂鸣蝶舞七彩缤纷

庄稼一天比一天高

城里,铺路地砖砖缝的草籽

都展放了绿叶

雨水让干河复活

源头的小鱼随水而下

微风吹进河边的林荫

游人为自发的小乐队伴唱歌曲

在这生机盎然的七月

我七十六岁的诗情

在清凉的晨曦中流出笔端

(荐稿:汤胜林)

划火柴的孩子

汤斌昌


老师们一天又一天地备课、讲授
一次又一次地作业、批改
测试、检查、家访
刷选、批评、表扬
年复一年地工作
在课堂里把焦虑激活
在教训中把荣誉栽培
退休教师的欢送会上
那老校长比喻说
你们是一支支燃烧的蜡烛
我寻思着老校长的话
不错
果然发现
自己一路上的荣光
尽是那些划火柴的孩子

(荐稿:汤胜林)

另一种声音

哈烈

我愿意为你

倾听雨林气息中

那些滴落的声音

那些被夜幕降临

掠过的暗夜的雾水

我不会看见的

那些风声雨声

那些泡着山栏稻香

逐渐变色的声音

那些醉了之后

仍然活跃升温的声音

这一切

不为别的

你仅是我

愿意倾听的

另一种声音

(荐稿:汤胜林)

(执行编辑:汤胜林)



诗三首

望尘莫及

小寒前的鹰语

以梦为马转往北

右肩交给晨雾漏出的阳光

风咯着玻璃吟诵《岳阳楼记》

经过新路口一号粮库

喂饱饥渴的笔划墨水与扉页

黄山头的九曲顺滑而下

大道向洞庭鹰山

挡住枯萎的浪涛与荒凉

菖蒲码成一堵相思墙

午后四点的座椅保持明亮

用屏幕朗诵泥坯楚语与新墙河

与湖比邻烟云小集成渡口

等到路灯站到街道两边

左脚迈出图书馆酩酊相随

回程没有生锈只是白了苇花

小寒

将旧的日历垫到底下

那时小雪没落下更别说大雪

只有一块冬至的碑

孤单地站在空阔的风中

一本新的日历隔不断寒风

冰点依旧活在屋檐塘边树梢

谱起成串的音符

数着用九计算的冬季

用镜子装下整个留白的天空

借个理由

一件雍肿的冬衣包裹

比夏季更肥硕的不只是身体

被密闭的房子与楼上的床

独自一个人面对夜晚

窗外黑成铁还没有一点锈

预报的雪没有落到屋檐边

直播穿越窗台外的樟树

喂食下午的石墨取暖器

借着跑得比闪电还快的诗句

度过整个无聊的冬季

(选自天津频道 荐稿:梦清幽)

诗三首

写作者妙与

雪中人

时间到了,雪的六边切割

剩下的边角料堆一句玩笑话,不够

只够堆起我。纯白的线索

成吨的雪里埋着。又或者

寒冷是春天的面试官,零存整取

是我的温度。先解冻一厘米眼泪

滚动眼球粘住再粘住……雪片足够堆出

一本开往春天的存折

雪总是被片过,再降落

结构落不回侦探推理小说。冷意滋长

所有颜色失温,又或者

还原纸上干巴巴的颜料,重来

纯白的线索唯有纯白能覆盖

雪壳子盖章保证,来年春天

将我完整地醒来

孤独的小说家

剧情进行到这里,所有风都被吹散了

故事里还残存着?贴切到丧失本体的比喻句

代替呐喊的的省略号和代替沉默的惊叹号

轮番上演独角戏

一罐真空里等不来开封的句号

以上——

构造出新闻轮廓,或名为诡计的幻觉

为不舍解开的谜底搅弄出漩涡

再设置圈套。路过的时候,留下

涂鸦的意味不明

仅供上一个谜题的解答者限时侦破

倘若被其以吹灰之力刺透

于暗处绕行的断句、遣散的标点

是否能回归主线?

语义披上雨衣的寓意,熟练萃取

在无色的液体里悉数分明

从落笔处开始蛰伏,篇幅与蝙蝠

都不曾迈出洞穴的幽深

包装主人公要用到一点早慧,安插在

街角的面孔,绝不是无意义的符号

故事进行到这里,读者理应好奇

“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陪我玩这场游戏,除非你也是谜题

年轻的女孩

哦,年轻的女孩

我不在乎你靠什么谋生

也不关心你的名牌包包

是否来自某个对你献出

殷勤当作真心的男士

我不在乎你在夜里的轮廓

影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是否氤氲在雨雾般的暧昧中

我不会打扰你难得的孤独

下个路口,向左或向右

你掌控着这副年轻的身体的去向

并非一定要向前

哪怕身后已没有了路

也不一定要退后

哪怕目的地是个死胡同

我不会过问你的双亲是否

留意过你蜡黄的面容与

枯黄的发梢。此刻

昏黄的路灯正替他们照看着

纵使,它总打着瞌睡站岗

哦,年轻的女孩

我只在乎你精致妆容下

疲惫不堪却难以入眠的灵魂

是否仍在晦暗的街道上游荡

是否还会偶尔抬头看看那轮

从不曾将你丢弃的月亮

不论在过去或未来的路上

(选自福建频道 荐稿:邓漠涛)

诗二首

富河九歌

蜘蛛线占踞了一定空间

整个老屋的老屋

扬尘、阳光

拉满寂寞而肆无忌惮

一年,几年

都回不了一次

空对是一种无奈的情怀

允许杂草丛生

允许院子的粉墙脱落

斑驳出一种真实

残砖断瓦

不时仍有一抹绿

向阳而开

不能不走是一种爱

想走而走不了也是一种爱

行走的影子

一年到头你紧跟着我

从未喊过累

也没有嫌弃我

弯腰驼背

中午阳光的时候

你成为了压缩饼干

一辈子这样

从来也没有说过后悔

真是灵魂伴侣

不弃不离

只有在我躺下的时候

你还心甘情愿做了我的垫背

在向阳而行晨昏的路上

我看你无限舒展自己的身体

(选自上海频道 荐稿:丁少国)

诗二首

雨落江南

等待解救

我们在这个极寒之地

裸露已久

而春天,依然信息全无

是否?消失在某个黑暗的角落

仁慈的上帝啊

您再不出手相救

难道我的族人们。真的要

静静冻毙在越来越寒冷的

冬夜吗......

爱的承诺

你在古都长安的

街头徜徉

我在寮国湄公河

岸边守望

分别后的每一个日夜

我的寂寞

仿佛被地球两端阻隔

看着你走出琅勃拉邦车站

相拥的一刻

我终于相信了爱的承诺

我半生礼佛

只为等待你的到来

往后余生,有你的每一天

都是天堂

(选自陕西频道 荐稿:老刀子)

诗二首

石顺华

元旦,你好!

往事走了

给元旦穿上新衣

用烟花做彩头

把该忘的都忘了

留一份清醒和自在

心事少了

翻开日历加点快乐

借着冬天的一束阳光

许个愿望

妈妈请老得慢一点

旧事清零

我打量偌大的空间

端详新的一年

举起酒杯

跟今天说一声:您好

元旦,有一点甜

只有云知道

初恋露头的瞬间

开跑的第一声响起

安宁的遥岑楼呼唤杨升庵

东湖开出了第一艘小船

永安老街真的好热闹

清晨我犒劳自己

吃了一碗糖水鸡蛋

然后去医院看86岁的老妈

再跟着二哥和小妹过元旦

2025年的第一天

我细细的品味

好像有一点甜

还夹杂着一些酸酸辣辣的味道

我身上的红外套

在阳光下发热

(选自云南频道 荐稿:姚波)

辽阔的事物

巩本勇

树木静静地矗立着,哪怕阳光鲜少眷顾。

雪覆盖了乡村,

宛如不经意间闯入了另一个世界的罅隙。

冬天把人间让给雪。

脚下的这片土地,

其实早已有了归属。

这些雪,不过是几场像模像样的雪罢了,

它们好似弯弯的镰月牙儿,

为大地抵御严寒,

也给纷扬的春梦送去念想。

黄昏下的乡村,一张冰冷的脸庞。

那些归乡的雪啊,

似乎在悄悄逃避着什么。

(选自云南频道 荐稿:姚波)

藏地之殇

一葉浮萍

喜马拉雅的雪,在北麓

渐渐凝结,忽传来

山摇地动的悲戚。定日县

那么多归于圣山脚下的

灵魂,缄默

一夜熬浓的腊八粥

他(她)们还没来得及喝下

就隐入尘烟最后的安静

生命的意外。仅在刹那

凛冽中救援脚步,越来越密

一寸又一寸,小心翼翼

——撬开狼藉废墟。找寻

一颗悲悯的心,又该

如何消融这突来的冰凉

雪花终竟掩埋泣血的眼泪

那么多悼词,在珠穆朗玛

脚下,显得苍白无力

而那些闭口不言的苦难

——双手加额

可否!消遁于无形

(选自甘肃频道 荐稿:冯旭文)

住院的日子

春眠(张勋)

一生与生活抗争

风风雨雨中几十年

未料被一场病毒击倒

漫长的日子里

时光也不在匆匆

空荡寂寥与无奈

明媚阳光轻叩窗棂

赐予我以温暖

像回到母亲的怀抱

抚慰胸背疱疹与灼痛

憧憬已久的慈爱,如同

缕缕炊烟从心底升起

窗外街道车来人往

匆忙中寻求充实

奔波忙碌中求生

一抹绚烂的色彩

一道亮丽的风景

照耀我高歌扬帆

(选自甘肃频道 荐稿:冯旭文)

(执行编辑:金色海洋



史蒂文·莱瓦:如何建造一座城镇

倪大也译

热浪中闪电劈开了黄昏,

像在天空画下一道裂痕。

壁画的光晕缓缓散去,

只剩一丝微弱的呼吸飘荡。

草坪褪去颜色,

苍白得像一片遗忘的骨头。

知更鸟蛋的蓝,

和夹竹桃枝上的红都已消失不见。

阿肯色河的泥滩里,

青蛙们建起它们的王国。

小镇们在印第安大道上排成一线,

薄薄的影子,穿透时间的尘埃。

这是一场没有剧本的歌剧,

空荡荡的台词无人传颂。

对于大迁移留下的污痕,

眼泪已说尽一切。

是什么麦子,

磨成了幽灵们的面包?

雨水装进细小的瓶子,

在尘埃散去的平原尽头落下。

在那里,风停了,

晚生的装饰艺术沉默着,

奥塞奇丘陵静静舒展,

安抚欧扎克山的褶皱。

曾经,狂野帮派和道尔顿家族,

在这里射穿了时间的幕布。

石油从地底升起,

像一场缓慢而庄严的仪式。

比喻,是建造一座城镇的工具。

殖民的足迹变成了常态,

成了诺曼、俄克拉荷马、

成了一座大学,一段历史。

那片赠与的土地,

像废弃的蜂巢,空荡又沉寂。

我们的最后的王后,

是硬币,盖在双眼之上。

(英译中)

How to Incorporate a Town

BY STEVEN LEYVA

Against the stain of heat

lightning that cracks a fresco

of Oklahoma dusk, add

this husk of breath. The lawn

a skeletal color. Any remembrance

of robin’s egg blue, or born-

again vermillion along the myrtle

leaf, has sunk into seasonal

fable. Arkansas river mud

an odd Valhalla of frogs. An endless

scrim of small towns along the Indian

Turnpike. Guess, if you can,

the name of this opera with an empty

libretto. What can be said against

the stain of mass relocation

that hasn’t been said by simply weeping?

What phantasmal wheat

makes the bread ghosts eat?

Slim vials of rain arrive

at a place where the plains end

their protest of dust, where

the late birthmark of Art Deco

architecture has grown, where

Osage hills assuage Ozark

Mountains, where the Wild Bunch

and Daltons gunned a hole in history,

where oil transubstantiates. Add to that rain

whatever dignity stains. Wouldn’t you

know, metaphor is the usual method

of incorporating a town. Colonial

becomes normative, becomes Norman,

Oklahoma, becomes a University,

becomes a universal land grant,

becomes a honeycomb of dead bees

in the apiary of America. Our magnum

reginae is a coin over each eye.

(执行编辑:许剑桐)



寒夜长思:尝试解读田柔刚的诗《那个冬夜难眠》

——选自田柔刚公众号济之颉之

金陵倦客

再次夜读田柔刚老师的《那个冬夜难眠》这首诗,我仍然有一种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踏入了一段尘封的记忆的感觉,那个被冬夜霜寒包裹的世界,又一次缓缓铺展开来。

开篇,冷酷的世界黢黑的夜,好像一记重锤,敲碎了暖融的幻景,将生活最冷峻的一面直白袒露。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更是诗人心境的外化,黑暗与寒冷成为苦难、迷茫的具象载体,预示着即将揭开的沉重过往。紧随着,当父亲揭开伤疤时,场景瞬间聚焦,一个家庭的隐痛被推至台前。炉火烧得正旺,这本该是驱散寒意的热源,可诗人却 手冷脚僵,鲜明的反差,让我看到作者内心寒意的汹涌入侵,父亲的痛楚如涟漪,激荡起诗人内心深处的惊涛骇浪,让他的 颤栗不能平复,共情的力量在此刻被无限放大,我的心也随之揪紧。

诗中的意象,有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各自散发着幽微冷光,又彼此串联成独特的星图。心中的枯叶,象征着凋零、热情冷却,它在寂静的冬夜簌簌而落,每一片都承载着过往的挫折与疲惫,为诗歌的情感添一抹萧瑟;石灰刷的墙,单调、冰冷且带着陌生感,如同生活强加的隔阂,隔开了曾经的纯真无忧与当下的苦涩沉重,凝视它时,往昔与现今的碰撞,让复杂情绪奔涌而出。这些意象交织出一幅孤寂、清冷又满是挣扎的内心图景,读来感到置身荒芜雪地,唯有彻骨寒意相伴。

这首诗的语言,我感到田柔刚诗人是有意摒弃了繁复雕琢,以质朴平实之笔,勾勒灵魂。没有刻意堆砌的形容词,眼泪不断流出凉,近乎白描的手法,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感展露无遗,简单几个字,好似利箭直扎人心。情感在这简洁文字间潺潺流淌,不疾不徐,细腻入微,让我似乎触手可及到诗人泪滴的凉意,感受到他心跳的紊乱。

这首诗的结构,正如一条蜿蜒溪流,源头是冬夜难眠的愁绪,流经父亲的伤痛、自我的反思,最终汇入对心灵坚守的湖泊,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诗的内在节奏像沉稳的鼓点,舒缓而凝重,配合诗句的长短变化,模拟出冬夜漫长、思绪悠悠的情境,令人跟随诗人的情感一同辗转反侧,在寒夜中数着心事,体悟成长的阵痛、命运的跌宕,直至领悟守护心灵的要义。读诗,就仿佛在黑暗中寻得微光,带着暖意与力量,走向未知却坚定的明天。

附:

那个冬夜难眠

田柔刚

冷酷的世界黢黑的夜

当父亲揭开伤疤时

虽然炉火旺,却手冷脚僵

他痛楚的神色

让我的颤栗不能平复颤栗

眼泪不断流出凉

一个人的命运会被碾碎

厚被里仍有砭骨的冷

当心中的枯叶纷纷坠落

睁眼看着石灰刷的墙

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

如果我能睡着,一定有梦

会看到过去的血从那里渗出

没想到在那个夏天

我将少小离家

奔赴长江边的熔炉

但我已经懂得

天亮意味着仍会有黑影

心灵只能自己呵护

(执行编辑:老家梦泉)


诗日历
世界诗歌网(www.worldpoetry.cn)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