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持续注入正能量
学术
2024-10-28 11:06
北京
如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诸多变革。10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4)——世界变局中的大国责任”论坛上,多国学者围绕“大国关系与世界未来”“全球治理与大国责任”展开精彩对话与深入研讨。国际体系变迁中的中国角色、中国举措引发与会学者强烈共鸣。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格局日渐瓦解之际,全球南方的集体性崛起正在成为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同时,在世界依旧动荡不安、国际风险陡增的今天,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跃升举世瞩目。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为一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持续注入正能量。10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持续低于近20年3.8%的平均值。受到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从中短期阶段来看,世界经济难以出现强劲复苏的态势。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逆流涌动,新冠疫情延宕反复造成的余波仍在,世界经济复苏仍步履蹒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镭表示,我们所处的世界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这需要有面对挑战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经济角度看,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而艰难。过去五年是冷战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最慢的五年。展望未来,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趋缓,为企业经营增加了难度。而一些人为制造的集团对抗、地缘冲突仍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基于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人们所讨论的国家领导力已不再仅仅基于权力。今天的欧盟失去了昔日辉煌,但在气候危机应对和网络空间监管方面,依然走在世界前列。今天的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也依然活跃于世界舞台,但由其打造的旧有世界秩序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一跃成为全球发展的领军者。”美国美利坚大学杰出教授、国际研究协会前主席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如是说。在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之际,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深有感触,“人类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联合国宪章规定,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就全球问题而言,大国和小国承担的责任有所区别,这也是此次会议将大国关系与大国责任作为研讨主题的原因所在”。谈及全球治理中的大国责任,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肯尼亚政府顾问姆旺吉·瓦奇拉(Mwangi Wachira)感叹道,从非洲角度而言,大国能够提供的最大的公共产品就是和平。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这两大事件凸显了这一点。在抗疫斗争中,非洲是世界上最为依赖多边合作,并以此获取疫苗和医疗物资的地区。而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粮食价格上涨,严重威胁到非洲的发展成果。“因此,一个有效运转的多边体系对非洲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为了全球治理的改革和繁荣,大国有责任更好地约束自己,也需要关注全球协调行动。非洲不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否则将重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对峙局面,这一历史曾破坏非洲现代化进程,浪费了一代人的努力。”瓦奇拉说。阿查亚认为,多极化观点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如今已成为形容世界秩序的流行概念与词汇。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大国承担主要国际责任。但事实上,巴西、埃及、南非、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中型国家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多极化的概念稍显过时、狭隘。在他看来,与多极化概念相比,“多维体系”(multiplex)的概念可以更为恰当地形容当今世界秩序的演变,后者纳入不同文明的观点和不同国家的立场,强调相互依存度与包容性。在多维度的“剧场”里,国家无论大小,均扮演着别样的角色。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费奥多尔·沃伊托洛夫斯基(Fyodor Voytolovsky)表示,许多现行的全球机制、政治和经济元素源自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两极世界。1991—2010年间,世界经历了单极时刻,美国在政治、安全和军事领域主导了全球。随后,以美国、欧洲、日本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形成。“但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未来,一个多中心化的世界将应运而生,这一趋势基于非西方国家之间在全球价值链、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紧密结合。”沃伊托洛夫斯基接着补充道。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前所长、资深研究员郝福满(Bert Hofman)指出,在一些大国尤其是超级大国依旧凭借自身权力自行其是的背景下,全球机制应当使中小规模国家从中获益。各国的共同任务是将国际体系中的责任均衡分配,并帮助更多的中小国家满足其正当利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机构的改革成为会议聚焦的议题。谈及此,意大利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教授、意大利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董多米尼克·隆巴迪(Domenico Lombardi)认为,一些国际多边机构的框架仍具有改进空间。“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是否应当改革现有的、正在奏效的系统,使其能够反映当今的政治局势,还是将其重新拆分并解构?”隆巴迪如此发问。隆巴迪认为,需要采取谨慎的方式对待多边机构改革,既认识到旧有体系的优点,也意识到存在的不足。鉴于许多领域的多边体系无法反映当今国际政治现状,多边体系改革升级、引入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举措。与此同时,需要避免不稳定因素等可能造成的后果,这可能会引发紧张局势和冲突,也是当前全球经济的局限所在。对于多边机构改革的现状与前景,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荣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书院教授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表达了相似观点。在他看来,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推动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增长。然而,它也以一种偏颇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富裕国家和富人阶层获益。200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谈判议程包括降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实现全球市场的平等准入、加强技术和财政援助,以及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然而,至2015年12月,多哈回合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原因在于美国和欧洲国家不愿做出必要让步。2015年9月,作为未来15年全球发展的宏伟蓝图,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诞生。但如今,时间已过半,该议程实际进度远远不达标,一些目标仍处于偏离轨道或停滞、倒退状态。许多国际学者担忧,照此情形,人类对2030年设定的美好愿景,都将难以实现。谈及该议程的现状,沃克颇有感触。他谈到,该议程原计划在15年之内完成所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等。然而,在现实中,该议程进展缓慢。对于中国为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的积极贡献,沃克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17个目标之中,至今只有两个目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第一项有关全球减贫的目标。当前,贫困尤其是极端贫困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幅消除,而这其中20%的减贫成效得益于中国扶贫政策的实施,离不开中国长期坚持不懈的减贫努力。据世界银行预测,如不采取积极行动,2030年全球贫困率约为7%,届时仍有约6亿人的生活水平处于极端贫困线之下。二是第七项目标,即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而这一目标主要是由中国制定的国际政策所驱动。”沃克称赞,如今的中国可谓不同凡响,中国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贫穷国家,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昂扬迈进。当前,中国保持着与联合国的磋商,希望和77国集团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友好合作。中国期待能够通过一系列全球性举措实现世界人民的发展权。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设立丝绸之路基金,成立亚投行等措施,中国正在切实履行其促进全民共享繁荣的承诺。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意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目睹了中国这一东方大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在中国的鼓舞之下,全球南方国家都希望能够突破困境,实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摆脱过去的阴霾,挣脱西方主导体系的束缚。”阿查亚如此说道。遗憾的是,今天有些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事实深感不安,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和竞争对手。谈及一些西方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一意孤行”的行为,隆巴迪阐述称,如今,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颇为畅销。然而,这却被认为威胁到了欧洲汽车工业的竞争力。隆巴迪接着提到,在复杂多变的竞技场中,既存在合作,也存在分歧,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在5G电信领域的快速技术进步愈加担忧,并通过加征关税、技术管制等手段加以遏制。这些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全球贸易应有规范与规则的强烈疑问。在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背景下,经济“脱钩”概念将造成巨大风险,影响到经济各部门,导致低效和成本上升,最终危及全球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如此后果。事实表明,西方国家无法离开中国,西方经济依赖中国。“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秩序已经受到冲击,美国必须得承认不同于往昔的现实,必须接受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其他国家的崛起,而非通过竞争和压制来应对。”阿查亚如此说道。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日本防卫大学教授孙崎享感叹,现如今,西方大国已经无法对别国随意施加其意志。随着全球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力量格局呈现出一种分化趋势。许多国家已不再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世界格局,选择崇尚由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原则至今仍具有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纵观世界历史长河,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并非由单一国家所垄断,而是由众多文明的积淀共同塑造。五千余年中华文明史表明,将世界分为两个或多个对立的阵营,只谋求一个赢家的竞争毫无意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沃克如此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始终坚持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意味着倾听、学习与理解其他文化,并在不同国家利益、立场与行为之中寻求价值观的契合点,这将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与灵感,也将成为通往一个共同繁荣、真正属于全人类道路的指明灯。“今天,身处新形势下的世界变局,人类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所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兴起,人类正迈向智能时代,新科技与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方面的深入结合,将有力提升社会生产力,为人类福祉打开新的空间。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中,各国应当共担责任,文明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从而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这正是此次全球战略对话举办的初衷和愿景所在。”会议结束之际,王镭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