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 | 《黑神话:悟空》的神话学思考

学术   2024-10-24 12:32   北京  
近期,《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以中国神话人物为叙事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引发不少关注。有人关注该产品巨大的销量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人关注其游戏开发技巧与用户体验,有人关注其内容环节和场景审美,也有人关注其推广优势与文化影响力等,众说纷纭。面对这一文化现象,笔者主要从神话学的视角管中窥豹,谈一点思考。

1

《黑神话:悟空》对神话母题的继承


该游戏名称中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悟空”都表明神话元素在游戏中的重要性。马克思在分析神话概念时认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显然,神话不是凭空捏造的狂言呓语,而是通过“神”或“神话人物”的事迹表达思想情感的“人话”。从文化考古建构的人类文明进程看,神话的产生有万年历史,是人类最早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堪称人类史前文明的百科全书。神话一般由众多母题组合而成。神话母题主要指神话叙事中积淀而成的最自然的表意单位,具有表意的典型性、结构上的可组合性、应用方面的跨文类流动性等。若以《黑神话:悟空》中出现的神话母题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该游戏叙事中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母题。

游戏中无论是悟空、八戒、观音、妖怪等名称性母题,还是善恶对抗、斗妖续命等情节性母题,都深受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响,而《西游记》的创作灵感与主要内容则同以往神话文献和民间神话关系密切。游戏叙事主要是在《西游记》结尾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演绎以及原著情景的逆向回溯,进而在原有神话元素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游戏世界。将玩家设计为“悟空”化身的“天命人”,这个天命人与孙悟空在行为上明暗互补,让游戏玩家的通关与《西游记》中的情节、孙悟空的行为若即若离地交织在一起。许多常见的神话母题构成了《黑神话:悟空》的基本架构。如“复活”母题被直接设计为整个游戏进程的目的。游戏展开的背景是孙悟空西天取经成功后被天庭镇压死亡,其六个“灵根”被不同妖王所占有,其猴子猴孙中诞生的天命人只有通过战胜各路妖王闯过五关,收集齐全孙悟空散落在各处的“灵根”,在第六关战胜孙悟空留下的“残躯”,才能最终成为新的“齐天大圣”,实现悟空的复活。复活母题源于原始神话思维中的灵魂不死,后来几乎成为绝大多数打斗类游戏的核心母题之一。作为游戏展开线索的“寻找”母题,在各类神话中非常多见,诸如伏羲尝百草找寻治病药物、夸父逐日寻找太阳奥秘、后羿见西王母寻找不死药等,都属于这个母题类型,游戏中则表现为寻找武器、宝物、法术、特定人物等,这类母题成为推进事件发展的内驱力。此外,《黑神话:悟空》中出现的“变形”“隐身”“化身”等也都是常见的经典神话母题。

2

《黑神话:悟空》对传统神话的创新


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目的和价值实现路径。《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固然有对神话母题的传承与借鉴,但神话传承中再阐释与再表达而形成的创新,则更明显地表现出其生命力。可以说,古老神话在后世传承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就了这个以传统神话母题和经典神话人物为题材的游戏产品的火爆出圈,甚至短时间内在网络游戏领域产生轰动效应。这种成功主要表现在《黑神话:悟空》对传统神话叙事的突破上,如《西游记》的叙事结构大多是线性的,游戏中则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将多个支线故事和背景信息融入游戏体验中,使得故事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游戏在叙事内容方面对传统神话元素也做了现代技术处理,甚至打破了原来神话形态与游戏、文学、声音、色彩、语言等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使传统神话叙事得以焕发新生,特别是高水平的视觉审美介入与沉浸式的音效设计激发了全新的感知体验,强化了受众的代入感。不难看出,《黑神话:悟空》对传统神话的创新也形成了一些模式或经验,诸如游戏中通过多种现代手法与新技术对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工具服饰等进行符号化提炼,强化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身份品格;通过对原来神话角色和情节进行与时俱进的再创造,增强了游戏叙事的当代感和亲和力;通过神话叙事环境的实景复原与场景创新,提升了神话认知的视觉震撼力和审美沉浸感;等等。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多维度创新,适应了当今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大背景,让神话由以前的口耳相传、文献阅读等单向度发展转化为新媒体数字化立体式呈现,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有机融合。

3

《黑神话:悟空》传播的当代启示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生成、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文化生产方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人们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与接受方式也变得日趋多元。如何把神话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从《黑神话:悟空》的一些创新实践中得到启发,如通过声色光电展示神话的精彩画面、文化节点、丰富内涵,不断探索数字数据技术在神话开发中的应用,积极寻求神话资源的跨学科跨领域互鉴共享等。

在开发利用传统神话的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的科学的方法,古为今用,守正创新,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起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类智慧、体现中国特色、表达中国声音的优秀神话作品作为文化生产的素材或原型,既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又能实现寓教于乐。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新媒体创作,其目的与手段都不能是简单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放在首位。同时,要引导这些文化产品的受众发现其中的优秀文化内涵,如《黑神话:悟空》玩家天命人的身份定位不是服从天命,而是为了完成寻根复活的目的,所以面对游戏中设置的重重不可预测的困难时能够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牺牲精神,这也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之后的勇气与担当,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从天命人与众妖魔的打斗过程看,任何胜利的取得都必须秉持正义的信念,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般的行为执着。总之,把传统神话元素应用于当今多类型的文化生产,不能仅限于表象层面上的追怪猎奇,而是要让人们以传统神话叙事为切入口,据此一步步深入感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这里走进中国社会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