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 专题:4.8%的背后是什么?专家解读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

学术   2024-10-30 12:31   北京  


编者按

三季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关键经济指标进一步回升,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筑牢了基础。为全面准确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中国高质量发展光明前景,本报特邀专家学者对我国经济运行予以多角度数据解读和分析。



目录

一揽子增量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李海舰 唐跃桓 杨耀武

宏观经济治理创新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张晓晶 曹婧

财政政策持续加力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何德旭

工业“爬坡过坎”能力持续提升优化

张其仔 江飞涛 张航燕



一揽子增量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作者:李海舰 唐跃桓 杨耀武 

2024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集中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使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明显改善,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显著增强。

一揽子增量政策力度空前


规模总量大。一是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据分析机构预测,此次增加的债务额度不会低于2万亿元,将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二是降息力度空前,10月21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各下降25个基点,是自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以来的最大降幅。伴随存量房贷利率同步下调,该项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三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预计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四是扩大有效投资,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下达。五是稳定房地产市场,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至4万亿元。

统筹力度强。一是政策覆盖面广,包含财政、货币、消费、投资、就业等重要领域,涉及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家庭个人等多个主体。二是部门协同发力。2024年国庆假期前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5场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10个部委分别围绕一揽子增量政策介绍工作情况,形成了众多部委齐头并进、打“组合拳”的良好态势。

政策举措新。一是债务管理方面,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二是在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为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财政部时隔26年再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更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四是着力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落地见效,让“真金白银”的实惠直达消费者,并成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更好服务“两新”工作;积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经济向上向好积极因素增多


供给侧内生增长动力改善。2024年1—9月,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强于市场预期。一是工业增速止跌回升。1—9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0.9个百分点至5.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619种产品中,有345种产品的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幅高达48.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比8月上升0.7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经济加快恢复。1—9月,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9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1%,比8月提升0.5个百分点。

需求面企稳回暖态势显现。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量增质升。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这是该指标在连续5个月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稳,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长。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增长5.3%。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8月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近年来最高。三是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1—9月,以美元计的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受台风和往年基数抬升影响,9月出口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政策端各项红利持续释放。一是居民置业信心逐步恢复。9月,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2%,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据中指研究院数据,10月14—20日,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12.8%,同比增长22.7%。二是中国沪深股市呈明显反弹迹象。在金融管理部门释放强烈积极信号后,9月24—30日,A股上证指数从2748.92涨至3336.50,涨幅达21%。10月,市场成交量持续维持高位。三是“两重”“两新”政策激发投资消费新动能。“两重”建设方面,1—9月我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两新”工作方面,1—9月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截至10月24日,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和各地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过283万份,1363.5万名消费者购买八大类家电产品,带动销售额913.4亿元。

政策效应改革红利叠加释放


政策举措体现多种考量。一是长期与短期结合,一揽子增量政策既有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短期政策工具,又有加力支持地方开展债务置换等影响中长期发展的政策,还有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等“投资于人”的政策。二是预期与现实结合,既推动“两重”“两新”建设,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又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为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我国还将在年内下达2025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预计带动总投资近万亿元。

政策举措注重结构优化。一是需求和供给并重。一方面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增强供给侧对中高端需求的适配性。另一方面着重扩大内需,结合“两重”“两新”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大宗商品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二是消费和投资并重。与以往历次稳增长中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同,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加注重刺激消费,包括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等。三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并重。不仅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还加大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财政支持力度,同时促进物质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积累。

政策举措推动改革创新。一是增量政策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我国将以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为契机,在今明两年集中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财税体制改革进程有望加速。与此同时,一揽子增量政策还将探索实现政策机制长效化、制度化。例如,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出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二是宏观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2024年第四季度,我国各地还有2.3万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财政赤字仍有足够提升空间,未来赤字率有望上调。三是政策工具不断创新。目前近一半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已出台实施,后续还有一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2025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落地,政策效应改革红利叠加释放,中国经济将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绿色、更具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稳步推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宏观经济治理创新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作者:张晓晶 曹婧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步实施全面降准和有力度的降息,目前正在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考虑到房地产、股市关涉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本轮宏观调控从稳定资产价格和减轻负债压力入手,强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提振资本市场,优化各部门存量财富结构以实现宏观资产负债表再平衡。这恰恰是落实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有益尝试,体现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正从增量管理转向存量管理与增量管理相结合。2024年9月末以来,房地产、股市、消费等经济金融指标持续好转,市场预期明显改善,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一揽子房地产金融举措加速落地,“真金白银”提振购房者和房企信心。在需求端,“四个取消”全面降低购房门槛,“四个降低”大幅减少购房成本,带动购房积极性显著提升,房地产成交企稳回升迹象明显。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23个城市商品房认购面积环比上升77%,同比上升65%。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同比增长102%,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长55%。10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延续企稳态势,特别是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市场双双回暖,单周成交量达到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适度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既有利于增强居民债务可持续性、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银行而言,也能减少提前还贷造成的利息损失,并留存优质客户。目前我国存量房贷总额约为38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50个基点叠加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25个基点,将为购房者每年节省利息支出2850亿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

在供给端,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提升房地产企业交付能力。一方面,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并扩大覆盖范围,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已初步显现,截至9月末,商业银行审批“白名单”项目超过5700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达到1.43万亿元,支持400余万套住房如期交付,年底前“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将增加到4万亿元。另一方面,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既有利于释放更多住房需求,加快消化现房库存,也为后续住房安全和住房改善等创造了更好条件。根据估算,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涉及改造规模约1.1亿平方米,货币化安置资金需求约为1.4万亿元,预计拉动1.1万亿元商品住宅销售额。

   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研究设立股市平准基金,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本轮逆周期调控不单纯着力于实体经济,而是以提振资本市场为政策发力点,体现了宏观经济治理的创新,既能立竿见影提振信心、活跃经济,又可以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和投资的促进作用。受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国内资产被长期系统性低估等因素叠加影响,A股市场短期内“由熊转牛”快速反弹,吸引居民存款、银行理财、外资等增量资金入市,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9月24日至10月8日的6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最大涨幅为33.07%,深证成指最大涨幅为46.78%,创业板指数最大涨幅为68.37%,单日成交量连超万亿元。A股主动外资流入2.0亿美元,环比增长0.1亿美元;被动外资流入41.0亿美元,环比增长14.6亿美元。

股市回暖和楼市的积极变化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财富效应,对消费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特别是居民消费信心逐渐恢复,消费市场展现较强活力。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我国酒店住宿、休闲娱乐和景区门票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7.1%、22.1%和1.9%。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及花费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0.2%、7.9%,涨幅大于中秋假期。旅游客单价回升至916.1元,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此次宏观经济治理思路的创新——关注存量管理以及将政策发力点放在提振资产价格上,对于修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的积极变化。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接续发力,我国有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财政政策持续加力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作者:何德旭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在充分发挥我国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基础上,随着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适时推出了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各类组合政策协同配合提质增效,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等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将进一步巩固。

第一,持续扩大政府支出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并且见效迅速。而政府支出水平对增加社会总需求有着重要影响,政府支出下降是导致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在财政收入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支出仍然保持必要强度,重点支出应支尽支,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功效。2024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3%。同时,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3.9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切实发挥了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为实现社会投资稳增长夯实了基础。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与预算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调整并适当提高赤字率,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补充地方财力,缓解地方收支矛盾,有助于巩固积极财政政策成效,克服各级政府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的不利影响。事实上,我国中央财政赤字率常年处于3%水平,仍有较大的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

第二,优化结构性减税降费优惠措施促进经济增长。2024年1—8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规模超过1.8万亿元,主要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环境。2024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7和3.3个百分点。另外,在已有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通过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通过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更好支持地方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有利于促进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止跌回稳。

第三,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挑战。中低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居民消费及内需的稳定和复苏。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重点领域支出方面,1—9月,全国教育支出3万亿元;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社会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整体消费规模有所提高。2024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增速比8月加快1.1个百分点;汽车、家具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速由负转正。财政政策通过持续发放生活补助、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及提高保障水平等方式,加大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退休人员等重点群体的保障力度,有助于内需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第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仍是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提供了更充分保障,也大大降低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在财政政策持续加力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加大力度置换地方隐性债务,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防止地方有限财力被债务付息压力所挤占,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工业“爬坡过坎”能力持续提升优化

作者:张其仔 江飞涛 张航燕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产业向高端迈进和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之坡,又亟须突破外部技术封锁,应对贸易摩擦,转向创新驱动之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培育、激发工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作用,科技创新带动作用,出口贸易助推作用,政策加力支撑作用,在推动工业“量”“质”齐升、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工业“爬坡过坎”能力不断提升、累积、优化。2024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9月同比增长5.4%,结束4个月连续下滑,工业呈现企稳回升良好态势。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工业“爬坡过坎”。为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我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国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传统产业呈现脱胎换骨之势。我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总数的42%。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已推进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已超18%。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未来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质量提升,发展动能强劲,不少领域已处于全球第一方阵甚至领先地位,正在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截至2024年9月,我国共有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工业“爬坡过坎”。在重大技术攻关上,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工程规划得以实施,一批标志性重大装备得以突破。如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中国首制MARK Ⅲ薄膜型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完成试航,C919大型客机实现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同时运营,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24年1—9月,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我国已累计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2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个。

外贸结构优化助推工业“爬坡过坎”。我国制造能力强,基础设施条件好,配套能力完善,出口产品转换和响应能力强,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突出。2024年1—9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达18.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机电产品逾11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额近60%,出口产品结构迈向高端化。其中,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汽车产品出口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我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占比分别为47.1%和29.8%。

政策加力支撑工业“爬坡过坎”。为应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我国坚持以更大力度、更为精准的政策组合,加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政策有助于释放有效需求潜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2024年1—9月,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4%,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0个百分点。“两新”政策效应正在持续向供给部门传导,推动设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生产快速增长。9月,我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51%。可见,我国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创新政策工具和强化协同配合,将进一步筑牢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这里走进中国社会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