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与争鸣 | 老龄化经济影响研究应防止两种倾向
学术
2024-10-24 12:32
北京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提高,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危机感不断增强,从担忧“未富先老”国情下的养老负担,到担心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短缺,再到顾虑人口老龄化会阻滞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学界关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影响的理论探讨,通常是从分析老龄化与经济增长要素的关系入手,很容易得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的结论。但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检验却发现,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反映出我国老龄化经济影响研究中两种值得重视的问题倾向。一是实证研究时未能全面衡量老龄化,单纯以老年人口比重测量和评估老龄化问题,忽视了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禀赋其他方面的变化,妨碍了对老龄化经济影响性质和程度的科学判断。二是理论分析时没有从现实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征,特别是中国发展的特殊经验出发,来探讨老龄化的具体影响机制,而是把老龄化作用机制和路径模式化、标准化,忽视了经济制度、社会政策、文化差异、家庭模式、养老制度、社会治理等各种非人口因素对老龄化影响的调节作用。人口老龄化不只是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而是人口禀赋的系统改变。一些实证研究未能全面理解人口老龄化。首先,在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同时,各个年龄段人口比重也在发生相应变化。通常情况是老年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老年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但现实中由于各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特别是主导因素不尽相同,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不一定同步发生。从我国的情况看,很长时期内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都是上升的。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了4.4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则大幅下降6.3个百分点。这一时期由于少儿抚养比下降幅度更大,总抚养比显著下降,老龄化没有提高人口总抚养负担。这与发达国家过往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大不相同。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有死亡率下降的一般性因素,也有过去的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快速下降的特殊因素。分析人口老龄化过程不能只看老年人口的增长和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也要关注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比重的变化,有时还应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的老化情况,才能全面认识老龄化中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其次,在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同时,全年龄人口的素质也在改善。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两者对人口质量都有积极影响,不仅改善健康状况,也会促进全社会(包括政府和家庭)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生育率下降的过程就是家庭中孩子质量数量替代的过程。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虽然某个时点可能存在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挤压教育和健康投资的现象,但长期看,各国都会理性地选择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做法。认识人口质量变化,对全面评估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很重要。最后,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同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他社会经济特征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从发展的角度看,出生越晚的队列人口进入老年阶段时,其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状况、收入状况等都比先前的队列要好得多。这意味着一代一代的老年人并不是同质的。对老龄化的消极看法很多都源于基于过去经验形成的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时,也应看到老年人随队列变化发生的上述改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复杂的人口变化过程。各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禀赋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标准模式。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质上是人口禀赋变化的综合影响,把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解释为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结果是不合理的;反过来,把以老年人口比重作为核心自变量的实证结果解释为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错误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也取决于经济发展自身状况,取决于人口禀赋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契合度。首先,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人口禀赋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也会不同,这关系着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老龄化经济影响的主导作用机制会有所不同。应该在具体的产业发展环境中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路径,检验实际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人口禀赋与经济发展特征的契合度决定了人口禀赋的经济效应。其次,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也取决于如何应对老龄化。不同的应对战略和策略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未富先老”特别是“未备先老”会导致老年服务和保障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养老社会性投资和经济建设投资的相互挤压。但积极应对老龄化也可以把养老服务和保障需求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比如,政府大力支持发展银发经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口老龄化会不会抑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实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最后,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不同。短期影响更多来自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对经济的直接冲击,而长期影响则取决于老龄化过程中人口禀赋变化、政府政策干预和市场自发调节的综合作用。因此,长期影响相对短期影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快速老龄化压缩了老年人口比重提高的时间,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特征突出,负面影响较大。但从长期看,老龄化会对创新、技术进步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倒逼作用,使宏观经济结构与微观生产体系都发生相应改变,再加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经济影响会更趋温和与积极。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既受制于经济发展自身状况,又取决于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老龄化。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适应老龄化而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同国家老龄化过程中经济表现的差异与其说是老龄化影响的,不如说是由经济制度和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反应造成的。虽然理论上分析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具有普遍性,但结果会差异很大。政府和社会应对老龄化的差异增加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我国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既要做好老年人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也要积极发展与老龄社会适宜的经济形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人口老龄化是客观趋势,不可扭转,经济发展需要去适应老龄化。这正是当前提出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改善人口禀赋,更要求经济发展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这是人口发展的思路创新。事实上,人口因惯性很难改变,调整经济更可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根据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禀赋变化和经济发展自身特点,制定和实施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延缓和减弱老龄化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22BRK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