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审核员老张。
不少同学都反馈说,科目三管认基比较难,应广大粉要求,给大家整理了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的备考知识点,大家赶紧学起来吧!
法律法规题学习建议:
1.法律法规知识点分布分析:至今为止一共考查了11个法律法规,含重复题在内,重点考查的是产品质量法、行政许可法、标准化法。
2.备考建议。每次考核法律法规的分值基本在10分以内。所以在备考时,不建议专门去学习法律法规,可以在刷题时根据真题去翻原文。科学合理准备时间去复习法律法规,不用占用太多的时间去挖掘里面的重点内容,把历年真题考核过的知识点记牢,再把当年有更新过的法律法规内容了解一下,尤其是含数字变化的题目。
章节学习: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一章 管理学基础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二章 管理体系概论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三章 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五章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基础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六章 管理体系认证能力及认证过程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第七章 管理体系专项认证技术
第一章主要内容重点关注管理概念、职能和性质,7项原理。管理学发展史可简单了解。
1个概念。管理:指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策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来协调一切可运用的资源,实现个人或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含义:(一)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二)实现目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三)协调资源是管理的本质。
2个层级
管理层级是指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就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
管理层级与宽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级和管理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比例的关系。管理宽度越大,管理层级就越少;反之,管理宽度越小,管理层级就越多。
两个结构:
扁平式结构:管理层级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
金字塔结构:管理层级多而管理宽度小的结构
3个性质。①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科学性和艺术性,③动态性和创新性。
4个职能
a)策划: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
b)组织:规定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c)领导: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d)控制: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活动。
七项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能级原理、效益原理、信息原理、适度原理。
第二章总体内容包括:管理体系起源及发展过程、核心理念的内涵、核心术语和定义、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通过对管理体系起源、发展、核心理念的内涵等进行阐述,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管理体系及管理体系如何建立。
1个起源。管理体系起源于近代产生的质量管理的概念。
3个阶段。质量管理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10个核心理念。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建立风险管理思维,追求持续成功,关注绩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22个通用术语。详见P52-56
19个常用术语。详见P56-59
7个审核主要术语。详见P59-60审核方案、审核范围、审核计划、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
8个认证认可主要术语。关注认证、公正性和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
建立3步骤。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管理体系的策划启动,策划信息及内容和创建体系文件。
运行4步骤。试运行→纠偏→修订→执行
评价3个方式。过程结果和管理体系结果可以通过过程绩效评价、合规性评价和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进行验证。持续改进2个路径。
第三章内容包括了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作用、核心内容、框架和管理思维、核心条款的内涵。旨在于让大家在学习中理解,不同领域的管理体系标准虽然管理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其管理的原理和基本要求是相同的。比如常见的三体系,每个标准有相同的内容,又有不同的内容。以前只能一个体系做一个文件,有了高层结构,提高了三体系的兼容性,更好地把三个体系内容融合到一起。高层结构理论产生的动机就是要减少这种重复性,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3个核心内容。
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1)相同的标准框架和条款标题。高层结构具有相同的标准框架和条款标题。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在相同的标准条款标题下可以在特定管理体系标准中增加二级条款和三级、四级条款。
(2)相同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相同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见第一章相关内容,本节不再详述。在各管理体系标准中,这些术语和定义是通用的。如果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中与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名称相同但内涵不同,则需要在特定管理体系中加以说明,如“风险”。
(3)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高层结构给出了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在相同的条款核心文本的格式基础上,可依据特定管理体系标准增加相应的要求。“要求”性标准的核心文本内容在本章后续详述。“指南”性标准核心文本内容可不受这些格式限制。
4个管理思维。战略思维、风险思维、系统思维、过程思维。
5个作用。
(一)提高相关方之间的沟通效率
(二)帮助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
(三)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兼容性
(四)鼓励管理体系标准的创新
(五)鼓励全球贸易自由
5个表述方式。
在核心条款中,常使用一些词,表述形式如下:
(1)“应"表示要求,对组织的要求。
(2)“宜”表示建议,对组织的建议。
(3)“可"表示允许,对组织的允许。
(4)“能"表示可能性或能够,组织可能或能够产生的结果。
(5)“考虑”表示认真思考,组织应思考的内容,但不一定要采纳。
(第四章在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这门科目基本不考)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有关知识,其概念、主要特征和认证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方→管理体系认证机构
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组织的管理体系
认证的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特定管理体系标准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审核机构
根据GB/T 27000(idt ISO/IEC 17000)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标准的定义
注意区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管理体系审核机构是不同的概念。
审核机构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第一方审核:受托于组织并为其提供内部审核服务
第二方审核:受托于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方(组织的用户)实施的
第三方审核:受托于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的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基本要求
ISO/IEC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要求第1部分:要求》等同于CNAS-CC0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特征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法律地位、公正性、责任、信息公开与保密、风险管理,申投诉处理,许可与授权,认证证书与标志,认可,互认等方面。
认证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
认证机构要求的通用部分,如: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第1部分:要求》、GB/T27005-20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的使用原则和要求》;
认证机构要求的特定领域部分,如:GBT 27021.2-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2部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能力要求》、GB/ T27021.3-2016《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第3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的能力要求》;
国家认证认可相关制度,如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认可规则。
认证机构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重点:认证过程管理,P209)
认证机构在设计建立自身的管理体系时,可依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方向,从认证机构管理、资源管理、认证制度管理、认证过程管理、信息管理、测量分析改进等几个方面考虑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主要介绍人员能力要求及评价方法、认证的过程。
39个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是认证机构实施能力管理的基础。简而言之,这个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跟以后实际审核过程中,审核员是否能审核该企业、是否能负责此企业的专业部门有关,如果派出的审核员都没有对应的专业,则需要配技术专家。
5个通用认证职能
管理体系通用认证职能包括:认证申请评审、选择审核组、策划审核活动、审核实施、认证决定。
各认证职能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表
评价流程
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基于认证风险考虑,还需要对审核员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必要时,需要聘请技术专家进行相应的专业领域评价。
认证机构对认证人员的评价是一个持续过程,在对认证人员初次评价后,还要定期实施持续监督评价,并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况下开展评价,如能力扩大评价、专业知识提升评价、认证标准更新后知识评价。
评价方法
对认证人员的评价方法通常采用记录审查,意见反馈、面谈,观察和考试五种方式实施评价。对每种评价能区分。
管理体系典型的认证流程
管理体系的一个认证周期为3年。主要过程是:认证前的活动、初次认证策划,审核实施、认证决定、监督认证和再认证。
认证前活动→初次认证→审核实施→认证决定→监督活动→再认证
以上流程的完整内容见CNAS-CC01,也就是ISO17021-1第九章的内容
第七章主要介绍审核方案的管理方法、认证范围和审核范围的确定方法、审核时间的确定方法、多场所审核与认证方法、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应用方法、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法等。
审核方案
审核方案的管理是认证过程的主要环节,审核方案是对审核实施的集合管理。针对认证客户,审核方案至少包括对其初次认证、监督和再认证活动的一组审核安排。
审核方案是指“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标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安排。
审核范围应当与审核方案和审核目的相一致。
在选择审核组,应确定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能力,并选择审核组成员,使审核组具备必要的能力,必要时可配备技术专家。如果只有一名审核员,审核员应履行审核组组长的所有职责。
在决定具体审核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考虑下列:
考虑到审核范围和标准,为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审核组的整体能力:审核的复杂性;
该审核是结合审核还是联合审核;
所选择的审核方法;
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避免任何利益冲突;
审核组成员共同工作的能力以及与受审核方代表和利益相关方代表有效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相关的外部/内部问题,如审核语言,以及受审核方的社会和文化特征。这些问题可以由审核员自己的技能解决,也可以通过技术专家的支持,同时考虑到需要口译员;审核过程的类型和复杂性。
实习审核人员可以纳入审核组,但应在审核员的指导下参与。
审核方案管理人员应向审核组长分配每次审核的职责,应在审核实施前的足够时间内分配职责,以确保有效地策划审核。
审核范围和认证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证范围是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证明,承担证明责任的范围,要在认证文件或证书上准确表述。
审核范围是审核的内容和界限。审核范围通常包括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的描述。
审核时间
审核时间是为客户组织策划并完成一次完整且有效的管理体系审核所需要的时间。
审核时间在认证管理中表现为审核人日。一个审核人日通常为8小时。为了保证审核的有效性,认证机构宜同时考虑审核组的构成以及审核组的规模,如:同样是一个审核人日,可以由2个审核员0.5天或由1个审核员1天完成,后一种情况的有效性优于前一种情况。
有效人数包括认证范围内涉及的所有人员(含每个班次的人员),包括认证范围内的非固定人员(如:承包商人员)和兼职人员。有效人数是用以计算管理体系审核时间的基础。
各阶段审核时间
初次审核的时间:初次审核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审核,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项目,第二阶段审核所用审核员时间不宜低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总的现场审核时间的70%。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第二阶段现场审核所需的审核员时间,不宜低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总审核时间的80%~90%。
(一)增加审核时间的因素
在确定基准审核时间的基础上,可能增加审核时间的因素包括:审核地点多于一个工作场所;
员工使用多于一种的语言,需要翻译才能完成审核工作;与人员数量相比,工作场所现场很大
如一个工业园区;受法规管制的程度较高,如食品、药品、航天、核能等领域:体系覆盖着高度复杂的过程或数量较多的互不相同的活动:需要访问临时场所,以确认拟认证管理体系中的常设场所的活动
外包职能或过程;
高风险的活动,相关管理体系规定的高风险行业;
相关方的意见;
所属行业的特点,如高用能行业、环境保护敏感行业;其他有必要增加审核时间的间接因素。
(二)减少审核时间的因素
在确定基准审核时间的基础上,可能减少审核时间的因素包括:认证标准的体系范围不适用的其他要素,如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含有设计过程:与人员数量相比,现场很小;
体系运行成熟;
对认证客户的管理体系已有的了解,如同一认证机构在已认证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管
理体系标准的认证;
客户为认证所作的准备,如已经获得另一个第三方合格评定制度的认证或承认:多个管理体系整合程度;
自动化程度高;
有一部分员工在组织的场所外工作,例如销售人员、司机、服务人员,并且有可能通过记录审查来对其活动是否符合体系要求进行充分地审核;
活动的风险、复杂程度低、过程单一;
倒班员工从事相同的活动,且有适当证据表明所有班次的表现相同。
监督审核时间:即每年实施监督审核的总时间约为初次认证审核时间的1/3。监督审核时间通常情况下不会少于1个审核人日。
再认证时间:再认证审核时间按照初次认证审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的2/3计算。再认证审核时间通常情况下不会少于1个审核人日。
多场所审核时间:对管理体系运行覆盖多个场所的情况,首先要确定是否允许抽样。单个被抽样场所审核时间的减少量不应超过50%,允许审核时间减少量最大为30%。
多场所审核
1.基本概念:中心职能、虚拟场所、常设场所、临时场所、多场所组织、子范围。
·中心职能是对管理体系负责并对管理体系集中控制的职能。
虚拟场所指客户组织完成工作或提供服务所用到的,允许处于不同物理地点的人员执行过程的在线环境。
常设场所是指认证客户持续进行工作或提供服务的场所(有形或虚拟)。
临时场所是指客户组织为在有限时期内进行特定工作或提供服务而设立的场所(有形或虚拟),该场所不准备作为常设场所。
如果你对审核员备考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审核员老陈微信,我将为你提供备考指导和学习资源。无论是考试大纲解析、刷题技巧,还是职业发展建议,都可以来找我聊聊!
▼
祝大家备考顺利,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注册审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