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职工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第六师五家渠市,从织密的交通网络到建设中的体育公园,再到日益优美的生态环境,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群众的期盼一步步成为现实,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打通兵地“动脉”
一条条宽阔的干线公路畅通无阻,一道道蜿蜒的通连公路
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将道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要求,不断探索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道路网络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振兴路。
初冬时节,五家渠——乌鲁木齐机场公路项目顺利推进。该公路是第六师五家渠市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开工建设。公路全长20.64公里,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车速80公里每小时,起点位于五家渠市御景街,连接既有的S102线,直达在建的乌鲁木齐机场T4航站楼,计划2025年10月建成通车。
在五家渠——乌鲁木齐机场公路项目水库大桥和扩建路段,施工现场车辆穿梭不息,一派火热施工景象。李华北 摄于9月22日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提升兵地融合发展、完善沿线市政配套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以前去机场接送人,开车需要将近1个小时,有时遇到堵车,还要预留更长的时间。”市民石荣说:“通往机场的公路修建好后,开车3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航站楼,这可太方便了。”
交通是一座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飞速发展。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全面加快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一条条新建、改扩建的道路,不仅满足了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也让第六师五家渠市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近日,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绕城高速”)沥青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施工人员正在紧抓交通安全标识工程的施工进度。
该路段起于乌拉泊西互通立交,由乌鲁木齐市西部区域绕行,途经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昌吉市、第六师五家渠市等行政区域,终点止于
项目的建成对于促进兵地融合,改善交通条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第六师五家渠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我是一名新手司机,开车到乌鲁木齐市进货总是把车停到三工地铁站,然后坐地铁到市中心。来回提着货物上下地铁站总有些麻烦。”市民李红说,“西绕城高速建好后,路宽了,车少了,我可以把车直接开到进货点。”
当然,这仅仅是公路发展的冰山一角。S231线五家渠至昌吉公路改扩建项目也将在今年完工。届时,一个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平坦的公路不仅缩短了职工群众出行的距离和时间,也将有力推动第六师五家渠市旅游产业发展。通畅无阻的公路让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闺”。随着乡村游的火热,一个个偏僻的连队成为热门旅游地,驾车到五家渠市、团场的游客也将越来越多,酒店商圈也将迎来更多的顾客。
因路而
通达四方的发展路、连接城乡的致富路、跨越各地的安全路……越铺越密、越建越好的公路绘就美丽第六师五家渠市新画卷,成为第六师五家渠市全面改善民生的康庄大道。
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激发全民健身活力
近日,在第六师五家渠市全民健身中心续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室内管道铺装、拱顶焊接、喷漆,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第六师五家渠市全民健身中心续建项目位于五家渠市枣园街与学院路交叉处,总投资1.5亿余元,总占地面积1.7万余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项目计划2025年8月完工。
“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之后,大家就有健身活动的场地了,我们都挺期待的。”市民杨明说。
在全民健身中心外围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新建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表演舞台、儿童沙坑等拓宽了市民户外健身空间,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作为一种新型健身空间,体育公园将体育健身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完善了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我家就在体育公园附近,体育公园建好后,我会带着孩子经常到这里来锻炼身体。
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是第六师五家渠市打
五家渠市民在休闲广场跳柔力球健身操。李华北 摄于10月5日
“15分钟健身圈”也是“15分钟幸福生活圈”,随着生活理念的转变,职工群众对健身场所的需求日益提升。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积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段职工群众需求的体育公园,满足居民“出门入园”的建设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针对五家渠市市区部分景观内健身器材缺少和损坏的问题,五家渠市分别在市北海公园、阳光展业游园区、人民路街道辖区等地安装80余件健身器材,有效解决了周围居民的健身需求,与此同时改造2600平方米运动场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积极推动“15分钟健身圈”建设,使之成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力引擎。在解决“去哪健身”难题的基础上,“15分钟健身圈”正在向从“有”到“优”的目标不断转化。
优化生态环境
守护绿水青山
开窗见绿,出门见景。越来越好的空气质量,越建越美的城市公园,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市民享受生态城市的宜居,职工群众因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富足,青山绿水蕴藏着无穷的生态宝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五家渠市滨河公园航拍图。李华北 摄于6月10日
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坚决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兵地协同,打好系统管控、绿色发展、政企联动“组合拳”,空气常新、蓝天常在,绿色发展成为师市鲜明的底色,友好型生态环境成为职工群众最普惠的福祉,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23年,五家渠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2024年1至10月,在“乌—昌—石”区域排名第一,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统筹抓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做出了有益探索。
初冬的青格达湖碧水蓝天,远处的雪山倒映在如镜的湖面,不时能看到水鸟悠闲地在水面游弋,时而展翅翱翔,一派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象。
“妈妈,快看,那有一只水鸟。”11月16日,正在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游玩的市民刘莹莹对母亲说:“这几年五家渠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儿在这里安家。”刘莹莹说。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用翅膀来“投票”。
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候鸟飞翔。李华北 摄于9月6日
“以前的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因为过度开荒放牧,湿地环境受到污染,湖水水质恶化,面积缩小,生态破坏严重,在湿地栖息的野生鸟类大幅减少。”第六师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薛卫兵说,“这几年,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很多野生鸟陆续飞回来了,而且每年迁徙来此的野生鸟类不断增多。”
近年来,第六师五家渠市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第六师五家渠市以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作为“城市名片”,与一处处城市游园串联起一幅生态画卷。
“天越来越蓝,怎么拍都是美景。”用镜头记录城市发展变化30余年的五家渠市摄影爱好者魏新江由衷地感叹,镜头里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把家乡五家渠衬托得越来越美。
青山不语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第六师五家渠市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奋楫争先、逐浪前行,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响亮。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王若瑾 任斐斐 李 睿
编 辑:周婷婷
一 审:周婷婷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牛宏君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热线电话:0994—5805522
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投诉举报电话:0994-58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