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仁济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手术人数均居上海市第一。历经百余年接续创新,仁济医院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不懈的努力,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记者 | 周 洁
“双臂轻轻发力,慢一点,不要急。”在康复科医生的辅助下,35岁的吴女士(化名)慢慢站立起身,久违的笑脸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就在不久前,吴女士刚刚经历了剖宫产、双肺移植手术。2024年2月6日,吴女士顺利出院,达成了龙年春节前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此次危重孕产妇的成功抢救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麻醉科、ECMO团队、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携手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及重症团队联合开展。这也是首例在仁济医院成功完成的危重孕产妇双肺移植手术。 “我现在真的很想亲亲小宝,告诉他,多亏有了仁济医院,我才能够见到他。”想到马上就能回家,吴女士十分感慨,是仁济的医生护士将自己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不仅挽救了她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仁济医院医务处处长龚兴荣介绍,为了这次堪称“奇迹”的救治,仁济医院共组织全市及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大会诊20余次,救治专家组几乎每天都会讨论病情进展,全院25个科室,50余名副高以上级别专家参与会诊救治。对吴女士的成功救治,展现出仁济医院各学科均衡发展的综合实力,也体现了优势学科在疑难重症面前的勇于担当。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医院危重患者救治的核心平台。
据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介绍,仁济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其中,消化科在复旦专科排行榜上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一;风湿科、麻醉科、泌尿科、变态反应科、生殖医学科、核医学科、妇产科位列全国前十。仁济医院肝移植手术量自2011年起连续13年保持全国首位,单中心儿童肝移植实施例数连续11年居全球首位;肾移植手术量连续6年全市第一;2023年,仁济医院重症医学“新冠重症患者精准识别和规范诊治体系的构建”获批国家卫健委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 多年来,仁济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手术人数均居上海市第一。医疗服务内涵质量逐年提升,病例组合指数CMI(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疾病的疑难程度、收治疑难重症的能力与整体技术难度,数值越高,代表医疗服务难度系数越高)从1.26逐年增长至1.44,最高排名位居全国第十。 历经百余年接续创新,仁济医院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不懈的努力,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疑难杂症找仁济”,吴女士的救治过程,充分说明了患者们口口相传的这句话,所言不虚。 2023年10月的一天,仁济医院妇产科,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正在进行。 “产妇呼吸急促,建议鼻导管吸氧,抗生素抗炎治疗。” 35岁的危重孕产妇吴女士由外院紧急转入仁济医院,她患有间质性肺炎,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进展很快。10月29晚间,吴女士的病情经动脉血气分析已发展为I型呼吸衰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了保障吴女士的生命安全,仁济医院以最快速度组建了一支“最强战队”——由林建华教授、赵爱民教授领衔,产科主任张羽、副主任医师陈云燕组成的妇产科专家团队,与院内胸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紧急讨论吴女士的救治方案,最终确定了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腹膜内子宫下端剖宫产手术。 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吴女士顺利诞下一名男婴后被送至ICU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医院为吴女士反复组织多学科讨论调整治疗方案,但她的病情仍旧急剧恶化,专家组一致认为肺移植是唯一的救治方案。 考虑到产妇病情危重,仁济医院立即向上级部门提出了紧急肺移植手术申请,同时邀请肺科医院移植团队共同参与。另一边,重症医学科为吴女士上了人工膜肺ECMO,幸运的是,吴女士等到了合适的肺脏,可以接受肺移植手术,这也是仁济医院首例双肺移植手术。 有30年手术经验的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带领团队与肺科医院团队一起沉着稳健地完成了这台手术。他表示,肺移植手术在胸科手术中算是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目前上海市内能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等待供体的那些天里,吴女士曾经历数次生死考验。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介绍,吴女士手术全周期内的生命维护有三道难关要闯。 第一道难关是做好肺移植手术前的抗感染处理,为肺移植手术的进行创造更有利条件; 第二道难关是ECMO长期维护与支撑。从患者剖宫产后送入ICU,重症医学科为吴女士开展了超过30余天的人工肺支持。而在双肺移植术后,吴女士再次送入ICU病房维持生命。“这个过程中,患者多次恢复清醒状态。我们需要为患者做长时间的镇痛,通过用药减少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进而避免呼吸或者咳嗽引发的大出血。多延续一天,生命维护的难度就要多一倍。”皋源说。 第三道难关,则是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用药管理。为此,仁济医院安排了以何征宇、余跃天、邢顺鹏等为主的医生团队、护理专班以及呼吸治疗师团队,24小时无休,一对一全程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重症医学科团队全力守护下,实现了术前无感染,术后排异反应小的最好结果。 病情稳定后,仁济康复科团队接棒,在精心周密的照料下,吴女士转入了普通病房。 吴女士是仁济医院多年来救治的众多疑难病例中的一个。仁济医院的创新发展和多学科合作,最终体现在救治能力上,也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 作为上海市首批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之一,也是沪上最早建立的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仁济医院承担了上海40%左右的危重孕产妇抢救任务。聚焦疑难危重疾病,仁济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已形成了由妇产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近30个学科共同参与的救治体系,组建了ECMO救治小组等多个抢救专家群,实现线上线下多学科会诊,为孕产妇打通全天候生命通道。2023年,仁济医院成功抢救危重孕产妇72例,救治成功率100%。 仁济医院的优势学科,在为患者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引领着各自专业的发展。 对于很多消化疾病患者而言,去仁济医院代表着“放心”。仁济医院消化科,是患者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老牌学科,年门诊量超过60万人次,近五年来服务的患者数量稳居国内第一。仁济医院消化科连续四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病中心主任房静远表示,诊疗实力是收获患者信任的重要原因:“江绍基和萧树东等老专家为科室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仁济消化亚专业齐全,很多重病患者到了仁济,心里就踏实了。” 仁济医院消化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等所在地,2010年以卫生部评审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学科内的每一个亚学科方向都对应患者的迫切需求。 以免疫性肝病为例,这种疾病的患病率约万分之五,但中国人口基数大,患病群体不小。免疫性肝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期可能转化成肝硬化等重疾。消化科主任马雄回忆:“过去国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严重性认识不足,仁济医院建立自身抗体检测、肝活检等检查技术,很多病人闻讯而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反哺到临床,学科的学术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仁济消化学科还牵头制订了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分会组织的常见疾病临床诊疗指南与共识近20项次,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向临床新疗法、新诊疗规范、新药、卫生政策等实际应用转化,一流诊疗研究方案投入全球、区域健康治理。 提起仁济医院消化科,不少人还会第一时间想起仁济医院的消化内镜专业。上海每年约1/7的消化内镜检查在仁济医院完成,为全市第一。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李晓波介绍,仁济医院内镜中心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尤其以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治、小肠疾病、消化道出血为特色。
仁济医院内镜中心是全国开展内镜诊治项目最为齐全的机构之一。
风湿科同样是仁济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连续四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三,在风湿病及自身免疫病领域实力雄厚、成就斐然。 风湿免疫疾病涵盖了数百种疾病,被称作疑难杂症“大杂烩”,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难度大。在中国,风湿病的患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风湿科是仁济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连续四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三,在风湿病及自身免疫病领域实力雄厚、成就斐然。
1979年,仁济医院风湿科正式创立,引领国内风气之先。仁济医院首席专家鲍春德教授在采访中回忆,上世纪90年代,科室进入快速发展期,先后成立了上海市风湿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风湿病研究所等,学科影响力逐步提高,成为国家风湿病学重点专科。仁济医院风湿科近年来在许多罕见病特色病种上精耕细作,持续为各类罕见病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2023年,仁济医院整合院内优势学科、优质资源,正式成立“疑难及罕见病中心”,建成罕见病临床诊断、临床队列研究、治疗和随访评估体系,还设立“罕见病融合门诊”,让患者在一次就诊中获得多个学科领域的诊断建议。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卫健委已颁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有58种罕见病曾在仁济医院得到确诊和治疗,其中罕见病目录中约50%的成人罕见病,均在仁济医院24个临床科室中得到诊治。随着该中心的建成,越来越多的罕见病将变得不再罕见。 2024年9月20日,仁济肝脏外科迎来创建20周年。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执行主任张建军回顾20年前的9月,肝移植中心(肝脏外科雏形)刚刚成功开展首例成人肝移植术,当时夏强36岁,张建军38岁,学科还只是一株嫩芽。仅仅20年后,仁济医院肝移植年完成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儿童肝移植单中心年例数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 仁济肝脏外科如今是以成人和儿童肝移植为特色,儿童肝移植为标志性技术,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手术、微创、靶向及其他各类综合治疗手段为一体的临床医学中心。它已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肝脏外科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了美国、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医生护士到仁济医院学习肝移植技术。 仁济医院始终坚持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引领,促进临床技术创新,优化服务模式,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水平。
仁济医院胃肠外科运用头戴式空间计算机和全高清电子内镜,由尖端手术机器人实施全胃切除术。
2024年8月,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张子臻头戴空间计算装备,带领团队进行一台高难度的胃癌手术。接受手术的患者赵先生(化名),不久前经胃镜检查后发现胃食管结合部巨大溃疡,累及食管下端,病理显示低分化腺癌。 赵先生希望接受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既往经验,累及食管下端的胃食管结合部恶性肿瘤,要想精准判断食管切缘,是比较棘手的难题;而在机器人手术中,由于缺乏直接触感,往往需要结合术中胃镜。但胃镜画面与手术画面无法同框显示,需要主刀、助手、内镜医生不断重复确认,不仅严重拖慢手术节奏,更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张子臻想到了用空间计算技术解决手术难题——通过一系列复杂环境下的压力测试,将手术机器人和全高清电子内镜影像信号低延迟输入空间计算设备。手术时,内镜下肿瘤切缘定位、腹腔内的吻合器切割位置、机器人机械臂的食管胃底牵拉得以在同一视野下呈现。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冰冻结果显示切缘无肿瘤。 这是媒体首次报道、结合头戴式空间计算机和全高清电子内镜、由尖端手术机器人实施的全胃切除术。全新的手术数字蓝图攻克了胃癌手术难点。仁济医院正在打造的智能胃肠手术平台将前沿科技成果无缝对接至临床诊疗,展现医疗创新的力量。 从过去的开放术式到腹腔镜,再到机器人手术,手术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手术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改变。 仁济医院于2014年装机第一台手术机器人,泌尿科是院内较早启用机器人做手术的科室。作为上海最早独立建科的泌尿专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仁济医院泌尿科创造了该学科历史上众多的“第一”。 迈入21世纪以后,在黄翼然教授、薛蔚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发展迅速。作为中国最早的以亚专业建设为单位的泌尿科,目前共有10个亚学科,年度门诊量近5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28000台。也就是说,每4位上海市市级医院收治的泌尿肿瘤病人中就有一位在仁济医院泌尿科进行治疗。 泌尿科的疾病治疗目前92%都采取了微创治疗。“医院现在有三台机器人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每年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手术量超过3000台,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些年,泌尿科大力推动机器人的国产化。泌尿科团队与上海微创等企业进行医工交叉的合作,参与新型机器人的研发。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潘家骅告诉记者,仁济是一所研究型医院,有责任贡献新的术式、药物、器械的使用及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仁济医院始终注重培养年轻医疗骨干,潘家骅、张子臻都是“80后”,已担任优势学科的管理者。对于年轻的学科带头人而言,压力有之,责任有之,雄心亦有之。“仁济医院的发展目标是把医院建成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相匹配的,创新型、研究型、智慧型、国际化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标杆医院。对于我们年轻骨干来说,要对标这个目标,通过传承和创新,带领团队为医院实现更高的目标贡献力量。”潘家骅说。 优势学科的接力发展,持续增强仁济医院的医疗服务影响力,创新突破的诊疗技术和诊疗理念,引领着医疗的发展。 仁济医院心内科历史底蕴深厚,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一。
2023年,青海果洛的藏族同胞庞先生(化名)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由于青海医疗条件限制,在上海援青医生的帮助下转诊到沪接受进一步治疗。 仁济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卜军为庞先生主刀,用时半小时,顺利完成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后6小时,庞先生就可以下地走动,2天以后平安出院。精湛的医术、规范的治疗,让他对上海竖起了大拇指。 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少见而最难处理的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囊袋感染,有引发败血症风险,甚至会危及生命,去除起搏器并拔除电极是处理囊袋感染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起搏器电极拔除是手术难度最高、风险性最大的心脏介入手术之一,是很多心脏介入专家不敢触碰的“雷区”。 为了解除这类患者的病痛,仁济医院心内科起搏器团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及电极拔除方案,近年来为数十例外院转诊来的囊袋感染患者成功拔除起搏电极,解除了患者病痛。除了应用常规器械,心内科起搏器团队还运用简易工具自制了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拔电极器械,并取得了国家专利。 此外,针对素有“心脏疾病中的癌症”之称的心力衰竭,团队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心脏磁共振检查测定分组,观察“心衰易患”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心肌指标复合模型预测心衰发生的预测模型。 2018年,仁济医院组建仁济医院心衰中心,结合疑难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开办学习班,定期进行远程网络多中心典型及疑难心衰病例讨论,目前常规在线参与医院已有150余家,仁济医院的优势技术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56岁的张先生(化名)罹患尿毒症3年,每周血液透析3次,并且还伴有内环境紊乱、贫血、肺部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年中,张先生两次骨折,基于他这样特殊的身体状况,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是非常大的。 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杨立群介绍,如果对这位患者进行常规全麻,围术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患者可能很难安全顺利度过麻醉诱导、维持和复苏期。因此,麻醉成为能否手术的决定性因素。最终,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由仁济医院副院长、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岳冰和骨关节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曲新华主刀,张先生顺利完成半髋置换术。10天后,张先生顺利出院。 几个月后,张先生再次不慎摔跤致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他带着信任再次找到仁济医院骨科团队。“要控制病情,张先生必须进行骨折内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在术中确定是否需要翻修半年前手术的髋关节假体。”张先生此番手术,术前情况之差、手术之大、出血量之多,均使麻醉面临巨大考验,“精准麻醉”势在必行。 这一次,仁济医院麻醉科专家团队利用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成功实施麻醉,帮助张先生成功完成手术,重新行走。杨立群介绍,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后,全麻药物用量显著减少从而降低对患者心肺功能抑制,同时能够充分保证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这为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危重患者麻醉提供了新的思路。 仁济医院肾脏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较早建立肾脏科的医院之一。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仁济医院内科病房中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病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并以“攻克不治之症尿毒症”为主要方向。肾脏科目前已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首批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中心,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市腹膜透析研究中心,亚太腹透临床学院,全国首个居家透析培训中心,并且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分子细胞(肾病)实验室。 2024年,仁济医院肾脏科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在这里,中西医不再是简单的西医牵手中医,将是“中医+西医+X”多学科交叉。 从2006年开始,仁济医院肾脏科专家们就用新技术进一步研究,研发经典中医方子,经过多年努力,肾脏科与胆胰外科、药学部及中医科协作已实现5项中成药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在中西医治疗肾脏病之路上坚守了几十年的仁济医院肾脏科专家倪兆慧介绍,肾八味胶囊、尿石通合剂、桃红消炎颗粒为已完成转化,成为仁济医院自制中成药剂,在仁济医院门急诊、病房广泛应用。护肾益气颗粒取得原上海市卫计委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专项重点项目资助,已获得发明专利,正在转化中。 仁济医院肾脏科还聚焦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的基础、临床和交叉创新研究,牵头制定了包括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多项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优势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让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仁济医院里顺利完成。 医疗模式、就医流程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关系到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在医疗模式上,仁济医院不断适应时代进步,推出创新解决方案。 记者一早到访医院1号楼内的仁济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刘颖斌的诊室外已经有一位东北的患者在候诊,经过病友的介绍,她慕名千里迢迢到这里求医。
2022年7月肿瘤中心正式启用,目的是整合综合性医院多学科优势资源,推进肿瘤规范化个性化精准诊疗。
随着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早期发现比例上升,综合性医院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建设已成为提升恶性肿瘤诊治、研究能力的关键环节。“医疗技术的进步让很多肿瘤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癌症逐渐纳入慢病管理,患者对于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追踪服务有所需求。然而,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不是一个科室就能完成的。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的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建设势在必行。”刘颖斌告诉记者。 仁济医院自2014年6月以来,先后挂牌乳腺疾病、胃肠疾病等多个综合诊治中心,常规开展15个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MDT。2022年7月肿瘤中心的正式启用,目的是整合综合性医院多学科优势资源,推进肿瘤规范化个性化精准诊疗。 目前,仁济医院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为目标,打造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支持等为一体、医教研防管全方位发展的肿瘤防治中心,截至2023年底,肿瘤中心门诊已接诊肿瘤患者7.7万人次;肿瘤特色专病门诊增至18个,接诊患者近2.5万人次。中心开设肿瘤联合门诊8个,推行“多对一”的新型诊疗模式;常设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MDT团队16个,累计开展讨论694场,累计5000余人次肿瘤疑难重症患者得到了个性化综合诊治。 2000年以后,仁济医院和其他大型综合性医院一样,面临空间床位资源紧张,病人住院难、手术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对此,仁济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日间手术模式,力争让患者当天来院、当天手术、当天离院。 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至今仍感慨万千:“一开始推行日间手术模式面临很多困难。我们不断优化流程,改进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培训。从患者的预约、入院、手术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优化,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改造住院流程、升级医技水平、开发信息系统等,日间手术中心可以实现科室医生统一向病房申请床位与手术室,手术病人住院时间仅为1至2天,床位周转率大幅提高,病人医疗费明显下降。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数量已经超过全院手术量的30%,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 多年来,仁济医院日间手术规模保持全市第一、全国领先,创建了日间手术的“仁济标准”管理模式,成为全国日间医疗示范性创新医院。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被贯彻在仁济医院的方方面面。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庄旭向记者介绍,医院不断改善服务流程和硬件设施,针对就医流程繁琐的现象,门急诊办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站式门诊、一日通手术、一体化预约、一键式寻路、一系列科普,让患者体验一站式就医流程。 “以一日通手术为例,从7月份开始,我们推出‘宫腔镜诊断一日通’‘整形外科疤痕激光治疗一日通’门诊服务,符合条件者,当日就诊即可当日下午手术,方便异地患者就医。”庄旭表示,仁济医院还是上海首家实现“3D实景AR智能就医导航功能一体化”的医院,目前已经进入2.0版本,未来将进一步探索门诊预约成功后的寻路模式。
在医疗模式上,仁济医院不断适应时代进步,推出创新解决方案。
针对知名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的现象,仁济医院不断创新门诊服务模式。2021年起,仁济医院在全市率先推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按需分配专家号精准预约模式,到2024年已覆盖全院26个临床科室90余位临床专家,受益患者达10万人次。这一举措让真正需要权威专家诊治的患者第一时间得到诊治,也让部分挂错号的患者少走弯路,实现医疗价值的最大化。仁济医院还通过打造多学科融合门诊、新青年周末驿站、老年口腔关爱门诊等特色门诊,满足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 无论是医疗模式的创新、临床研究的推进还是医疗流程的改造,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诊疗效果、提高医疗效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高质量发展道路必然充满艰辛,仁济人正在大胆探索中走出自己的模式和风格。费正清、高罗佩、赛珍珠、裴淳华……就“怕”老外取个有文化的中文名
欧盟军事化,北约怎么办?先看此北约国家与以色列断绝关系!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