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年龄

文摘   2024-11-08 06:30   山东  

在没什么个人隐私的时代,大家都差不多变得没有年龄是隐私的概念了。

看那些花红柳绿的大妈视频,开口就说自己多少岁,或者文字标明多少岁的自己或伙伴。

还有街头采访,开口就问女性年龄,不管老少。也没见到一个人不想说,都是开口就说自己多少岁。

公交车上,谁也不认识谁,前后左右的老太太搭讪,开口就说:你多大啦?然后再报自己的年龄。

有时看着会心一笑,似乎这是老年人接头暗号一样。

我也被人问到多少岁,开始略显尴尬,后来也就大大咧咧开口说自己多老了,通常会得到“你看着没那么老”的回应,既不以为然也不会当真。

但真心不爱被人问自己的年龄,也不太记得住亲朋好友的年龄,随便多大吧,大家都一起经历岁月。

没有最老只有更老,不是吗?

不爱被人问年龄,自己也不爱提醒年龄,那些多少岁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提醒,从来不听不看。做什么量力而为,自己心里都知道,不做什么是不想做,然后呢?没有然后,不想做的事儿不做就是了。

有时会想,针对年龄的规定和规矩,都是谁设定的,又是怎么设定的?

之前女性50退休的时候,各种依据拿出来,这个那个,后来55,58到再延迟,又是各种说辞。所以也没有绝对不能做,一刀切的规定如果是官方,那无法抗拒,非官方的自己也就别设定这个那个来和自己的年龄过不去了。‍‍‍‍‍‍‍‍‍‍‍‍‍‍‍‍‍‍‍‍‍‍‍

聊天时经常听到说“多少岁以后明显感觉这样那样”的话,也有被问到这些年龄段的状态。总是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没有感觉到哪一天哪一年断崖式衰老,不是不老而是对于衰老有足够认识。

在老龄社会,没有最老只有更老,不是吗。‍‍‍‍‍‍‍‍‍‍‍‍

看到很多说年轻女性和中年女性的年龄焦虑,对目前生存状态、对日后生活状态对老去的生活状态,还有就业中的年龄界限等等,有些焦虑属于提前焦虑,而有些焦虑是对现实的反应,是实际上的压力。

这种压力不是现在才有的,最近读《金色笔记》,一本首版1962年的书。

这本书以前下载过没读,不好读,跳跃在五本颜色的笔记本之间的故事和人物,有些意识流。最近静下心来看完,有叹为观止之感。

读过多丽丝.莱辛的几本书,之前说过的《特别的猫》等等,都不似这本书的风格。五个不同颜色笔记本的人和事可以看做五个故事,但实际上都是写上世纪五十年代动荡的社会和女人生存成长的状态。

作家多丽丝.莱辛2007年获诺奖,颁奖词说《金色笔记》是“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不管几岁不管在哪里,女性的生存都有着各自的困窘。因而女性的自我成长成为普遍现象,“她”世界里的你我她,都在努力做自己。如果读几本女性的书,会看到更多更复杂和艰难。

但女性的一直在成长的过程中改变生存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为年轻过的女性,现在虽然没有年龄焦虑,但依然不喜欢动辄就说自己多少岁如何如何,而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河不受或少受年龄的困扰,平静流淌。

林雨语林
以平常心发现平常心,用真切情感受真切情。——林雨一刻钟、林雨天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