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心声
用实践丈量祖国大地
【开栏语】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
携带实践成果
唱响青春之声
以星航计划与攀登计划为出发点
分享交大学子的实践经验
共话知行合一的实践感悟
将所思所想寓于广泛而深刻的薪火相传
让我们走进由来自不同实践队伍的宣讲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宣讲团
去看一看他们向更多青年传递实践精神的风采
去听一听他们实践归来、硕果满枝的故事与收获
格桑花在歌唱
沈奕霖—《格桑花在歌唱》—8分钟
以第十五届玉树支教团的所见所闻为背景,充分展示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风土人情,并分析山区藏族小学教育的困境
【个人介绍】
沈奕霖,男,汉族,共青团员,电子2202本科生,第十五届玉树支教团副队长,曾参加校园大使宣讲实践活动,“书沁蓝田,情暖校园”暑期支教活动。
【稿件节选】
我们离开的那天,孩子们哭得很伤心,有个四年级的男孩子叫罗松才仁,他给我写了封信,信的结尾是沈爸爸我爱你,一路平安,后面才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是妈妈把他带大的,像他这样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面,有近90%,在我们教的四年级孩子里面,最大的年纪是16岁,有个小姑娘叫干措,她说她想毕业以后当一名老师,希望家里人能够支持她继续读书。离开后我总在回想,我们这段短期的支教对孩子们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不能回答,但我知道的是,对我们这些队员来说,这次旅程是意义非凡的,当山间的风吹过四季,树木的年轮又转了一圈,我们又将在这片星空下重逢,继续书写我们玉树支教团的故事。
【感悟·宣言】
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实践活动,特别是要去到从没去过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在玉树支教团的经历让我以老师的视角看到了另一种人生,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实践可以让我们打破认知的局限性,获得包容的胸怀和以人为本的情怀。
希望玉树藏区的孩子们受到更多的关注,让支教的火种延续,有朝一日可以让不发达地区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让民族团结之路步步生花
王惠莹—《让民族团结之路步步生花》—8分钟
结合自己在新疆社会实践期间的所见、所感、所闻,用社会实践的故事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共同”等理论,用实践见闻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个人介绍】
王惠莹,女,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团长、S3130班班长。曾参与学生微宣讲新疆实践队(任队长)、赴藏宣讲调研服务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等社会实践活动。
【稿件节选】
走出医院,我们又走进高校、企业、街道和社区。我们与社区宣讲员同话三中全会,在队员铿锵的宣讲声中、在哈萨克族宣讲人欢快的快板声中,社区居民不仅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分享了各自对国家未来的憧憬;我们与维吾尔族的同学跳起同一支舞,在心中和着同样的旋律时、在脚下画出同样舞步时,民族团结之花在其中悄然绽放;我们与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同学们同上团课,各族同学围坐一起,共同讲述着关于成长、梦想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故事,座椅围成的圆在无形中化作了各民族绘就的同心圆。
【感悟·宣言】
在实践活动中,我与团队成员走一路、学一路、讲一路。在实践过程中见证着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景象,感受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牢记和践行的信念。
希望通过社会实践宣讲团的平台把我们的实践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将实践中获得的感受传递得更广、更远。
西迁巾帼 旦庆芳华
张意梦—《西迁巾帼 旦庆芳华》—5分钟
讲述团队在江西上栗和贵州赤水等地的支教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向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和西迁精神,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同时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深刻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在赤水地区,团队与少数民族村落居民交流,感受团结互助的力量。此外,还通过线上支教活动,将先进教育理念和多元文化传递给民族地区学生,培养深厚友谊。团队也关注特殊群体,前往咸阳特殊学校提供温暖和关爱,并号召大家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个人介绍】
张意梦,崇实书院马理论23级本科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团队深入江西上栗和贵州赤水,通过支教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认同。在赤水,与少数民族交流,感受团结的力量。同时,我们还通过线上支教,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的友谊。
【稿件节选】
在赤水地区,我们参观了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村落,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村民们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他们在面对山洪时迅速团结起来,共渡难关的经历。那些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始终心手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整体,携手书写着团结奋进的动人篇章。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经历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入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聆听感人至深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
【感悟·宣言】
在实践结束后,我带着深刻的感悟和成长。我更加理解了传承红色基因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支教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它不仅传授知识,还传递精神。与少数民族的交流让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而线上支教让我见识到科技如何连接不同地区的孩子。在特殊学校,我体会到对特殊儿童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这次实践让我坚信,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分享实践故事,传递正能量。加入宣讲团后,通过实践宣讲让更多同学了解实践故事,坚定实践初心。
【结束语】
坚持向实践学习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必修课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的组建
是交大学子为交流实践经验、共享实践心得给出的答案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宣讲人用宣讲传递寓于实践中的家国情怀与追求卓越的交大特色
引领更多青年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照亮实践之路行稳致远
编辑 |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高鑫琪 覃文煜
审核 |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张盛展
复审 | 团委 石杨根 姜飒
★
关于我们
★
西安交通大学自1982年派出第一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40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团委在社会实践方面持续发力,从组织队伍到搭建平台,从分散自由实践到系统主题实践,我校在全国始终保持着引领地位,一直是全国优秀组织单位,从社会实践中也孵化出了“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等一系列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团委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贴合新时代,培育新思想,树立新主题,培养新青年,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调研、理论宣讲、红色寻访、志愿服务、政企见习、国际实践等项目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经过持续创新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有效覆盖不断扩大,“校-地-企-媒”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完善。目前,我校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人数在8000人次以上,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规范,三个结合,四个保障”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