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心声
用实践感应时代脉搏
【开栏语】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
携带实践成果
唱响青春之声
以星航计划与攀登计划为出发点
分享交大学子的实践经验
共话知行合一的实践感悟
将所思所想寓于广泛而深刻的薪火相传
让我们走进由来自不同实践队伍的宣讲人
组成的社会实践宣讲团
去看一看他们向更多青年传递实践精神的风采
去听一听他们实践归来
硕果满枝的故事与收获
实践心声 | 用实践感应时代脉搏
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布一赫—《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5分钟
2024暑假,“乡豫”社会实践团队走入河南省长葛市,调查长葛市脱贫致富的秘诀探索乡村振兴的方法和窍门,推动全国乡村振兴发展。
【个人介绍】
布一赫,男,满族,共青团员,医电2303本科生。大一曾参加强基科普宣讲团并获评优秀,连续两年带领队伍参加社会实践年会并且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稿件节选】
踏着豫中平原广阔的沃野,我们来到长葛市闫楼村,村支书带着我们走过党群活动中心,见到了棋牌室、图书室,还有积分兑换室等种类繁多的党群功能间。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家家门前干净整洁,大家都愿意参加村里的活动。”曾经,这个村庄因为非法集资事件变得涣散无力,而现在,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治,大家都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究其原因,是党支部根据村中情况,通过举办活动凝聚人心,通过集体经济提高收入,最终让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感悟·宣言】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做好基层治理,振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因地制宜。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资源,如何挖掘并利用这些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致力于在实践中找寻乡村振兴的财富密码,用青年的脚步,丈量祖国广袤的大地;用青春的志气,开拓乡村振兴的沃野。
“籽"润民族情,
共筑社区“融”生花
韩璐—《“籽"润民族情,共筑社区“融”生花》—8分钟
以社区调研为背景,讲述在调研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果。
【个人介绍】
韩璐,共青团员,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负责人主持两期社会实践
【稿件节选】
我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与不同民族的居民亲切交谈,和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我们详细了解居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认真倾听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的需求与期望,深入探寻社区在民族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感悟·宣言】
每一次社会实践都会让我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我们从校园走到社区,倾听基层居民和工作者的声音,让我们对基层的情况更加了解。
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述,让更多人听到、看到、了解到基层社会的现状。
我们的香江,我们的时间
沈思珵—《我们的香江,我们的时间》—5分钟
实践团队队员于2024年7至8月参与香港理工大学暑期国际学校,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了“一国两制”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作为青年一代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担当。
【个人介绍】
沈思珵,女,汉族,共青团员,英语(语言数据)2301本科生,曾参与“情系少年·云端追梦”“敬恩·知行”线上支教志愿活动等。
【稿件节选】
在理大的课余活动包括手工工坊和当地旅游,我们了解到了香港独特的历史底蕴,而当地同学和国际学生,也了解到了点茶、扎染、苏绣、缂丝等非遗技艺。值得一提的是,左侧拍摄于香港大澳渔村,这里的旧警署已经被改造成了文物酒店。我们和当地渔民交流了解到,他们近些年转而从事海产加工和文旅产业,成年后的年轻人留在本地的也渐渐增加了。所以我们能看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在香港高校的文创馆,你可以看到有学生毕设制作了数字化渲染的《富春山居图》,或者将耶稣受难等西方故事用传统瓷器来表现,很有价值。
【感悟·宣言】
只有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与人交流,才能感受到“一国两制”的经济建设成就,以及两地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国际暑校也是一个广阔多元的平台,我们有幸能够体会不同的教育模式,学到了很多互补的东西,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宣讲活动中体现出了真正要义,我们不会停下脚步。
实践心声
【结束语】
坚持向实践学习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必修课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宣讲团的组建
是交大学子为交流实践经验、
共享实践心得给出的答案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宣讲人用宣讲传递寓于
实践中的家国情怀
与追求卓越的交大特色
引领更多青年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照亮实践之路行稳致远
用实践感应时代脉搏
编辑 |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高鑫琪 王昕玥
审核 | 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张盛展
复审 | 团委 石杨根 姜飒
★
关于我们
★
西安交通大学自1982年派出第一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40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团委在社会实践方面持续发力,从组织队伍到搭建平台,从分散自由实践到系统主题实践,我校在全国始终保持着引领地位,一直是全国优秀组织单位,从社会实践中也孵化出了“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等一系列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团委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贴合新时代,培育新思想,树立新主题,培养新青年,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在社会调研、理论宣讲、红色寻访、志愿服务、政企见习、国际实践等项目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经过持续创新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有效覆盖不断扩大,“校-地-企-媒”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完善。目前,我校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人数在8000人次以上,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规范,三个结合,四个保障”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