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组织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永远会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其实,组织里的每一个职能部门都不会满足现有的资源。有人说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就是稀缺性。内部审计是经济活动中相对非常小的环节,但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而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内部审计如果比作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可能无限地生长,因为如果免疫系统过于强大,对一切异常生理状态都过度反应,机体也不会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审计部门获得资源的前提是,所在组织的规模和体能也在不断地扩大。
内部审计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既要发展,又不能过度发展,其发展要与所在组织的发展速度相匹配。但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会慢于组织的发展速度,这是常态。内部审计在追赶组织的发展时,如何摆脱资源限制,最为主要的就是建立可循环、可复制的范式创新。
可循环。内部审计要形成开放式的闭环管理,既能有始有终,又能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一个终点要能推动下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很多组织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该改进的地方还是没有得到改进,不该出现的问题还是出现了问题。审计质量始终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有时还会出现倒退,把近几年的审计工作底稿拿出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可循环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中断,不能今天打下的基础不能支撑明天的发展,不能制定的审计发展策略和规划出现中断。
可复制。不同组织的内部审计要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秀经验。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其他组织内部审计部门的优秀经验复制到自己身上。内部审计部门改良后的方法技术可以复制到审计流程和程序中,可以复制到审计项目中。内部审计人员各自成功的经验做法也应该可以复制的,这样才能产生乘数效应,从而扩大审计工作成果。基因可以复制,创新的基因也可以被复制。复制还代表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在较长阶段可以反复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
可范式。所谓范式就是有一套规范的做法,而不是今天一套方法论,明天又换成另一套方法论;今天有人倡导并执行一套推广创新的做法,明天换个人又执行另外一套做法。范式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讲求科学的方法,就是在可量化的基础上能够发现规律并遵循规律。如果把内部审计当作科学性的学科,就能够对各模块进行解构和分析,不断地迭代升级理论方法。成熟的审计部门,都能建立符合自身特点、能够延续、能够升级的方法论,能够进行体系化地转型发展。
可创新。创新是主动性的,发自内心需求的,而不是被动性的。创新可以是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试错,也可以一种不断突破限制的机制,还可以是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和嫁接。只有创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绕开摆在面前的困难。有时候困难并不一定需要解决,而可以通过创新绕道而行,虽然绕道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整体还是比直接解决困难要节省很多的成本,比如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审计检查中,实现审计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是内部审计的自我驱动力,如果单靠外力的推动,内部审计部门将可能因为自身架构不够牢靠而在推动中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