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乡愁,童年的回忆!漫步渠口岭古道,穿越楠溪大小源,你可走过?

旅行   2025-02-11 07:01   浙江  

图片

文图:楠溪江

 渠口村,位于永嘉腹地,楠溪江的中游,原渠口乡政府所在地。渠口村是楠溪大村之一,人口一千多户,原分上方、中方、下方三村,2019年4月村居合并为渠口村。

图片

 渠口村,历史悠久,1958年发现的位于村上方南向坪地的前垟坎头遗址,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古遗址,也是温州地区历史最早的人类活动文化遗址。表明早在六千多年前,渠口就率温州之先,已有人类居住。后于南宋初年,叶氏宗族来此定居。

 渠口村,北靠霁山,东为雷峰山,西为凤凰山,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凤凰山因形状酷似展翅高飞的凤凰而得名。自古有云:大源南崖寨 ,小源凤凰寨。渠口凤凰寨始建于清朝,当年为太平天国军队据守之地。现今寨墙、寨门古迹尚存。古寨门寨墙 迄今屹立不倒。点击:走凤凰古道,寻古寨遗迹!

  村后山,有古道,通往大源烘头。本人儿时生活艰苦,约莫五六岁光景,就跟随母亲从小源下岸村出发,使尽力气、哭哭啼啼翻越渠口岭古道,到大源档溪、外垟等地的亲戚家,目的就为能吃到一碗素面或者一碗芋艿。现在条件好了,不愁吃穿,但儿时的记忆深刻不忘,每年春节回归故里,总是想重走渠口岭古道。

  2025年2月6日,本人在渠口村中央村道路口停车场停车,过村口牌坊,沿村道直行进村,经原供销社和乡政府之间的村道巷弄,一直到村后方到底,即为古道入口。

  永嘉县渠口岭古道,发于沙头镇渠口村,上渠口岭,翻越烘头岭,止于岩头镇下烘头村。古道全长2500米许,由块石建筑,平均道宽1米有余,系民间古通道,是当年小源与大源村民来往生活、求学之交通要道。

  古道开始段,约有几十米陡坡,被混凝土硬化成台阶。上行右拐,便是块石筑就的古道,不一会,路旁有蓄水池。

  上行400米许,有石拱桥飞架于溪涧。桥下溪涧,浅沟深壑。遥忆当年,流水淙淙。而如今,乍暖还寒时节,干旱缺水,一片荒凉。古道旁溪涧边,有一小庙,庙前有巨石,中有大树,环境清幽可人。

  继续上行,古道路旁有天然岩石,以型命名为指甲岩。

  上行半里,前方岩宕边有半岭古亭。此处是一个重要节点,过往行人都会驻足休息。

  古亭右侧,有凿岩踏步道,通往乌岩背。乌岩背有大岩坦,乌黑光滑,面积足有足球场那么大。从前是孩子们野外玩耍的好地方,秋收时节更是数十户农家晒满番薯丝。

  半岭亭左侧直行,继续上行古道。道路相对平缓,路旁有看点锯板岩。

  俄倾,至上洞桥。古时此处梯田众多,洞桥既做交通桥梁,又做水库堤坝闸门。现村民嫌山高路远,农事荒芜,路旁临时农舍也废弃无人使用。

  上至坳头路亭,见十字路口。左右两侧为渠口村新建健身步道,左行经外坦水库后去往凤凰寨古道返回村庄,右行沿机耕路返回村庄。

  继续直行,进入烘头岭。烘头这边,山地更加荒芜,古道杂草丛生。

  半山腰有水库,水库亦已废弃,枯水期仅见一洗脚盂一样的积水。过水库大坝,在坝头岩石右下古道继续行走。

  下山道依崖而建,比上山道陡峭,人迹罕至。但块石路基清晰,亦有人砍伐整理,下行没有难度。

  下山道绕行于田园间,远眺下烘头村,依山傍水沃野一片。古道尽头,进入烘头村。

  烘头村是永嘉县岩头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岩头镇的南大门。全村约600户,1900余人。烘头村位于楠溪江的中游,这里曾经有一个渡口,传说渡口的水潭里有一条龙,所以这里也叫作龙河古渡,自古就是交通要地,来往客商云集。建村700余年的历史,相继有张、赵、夏、叶、瞿、谢、陈、胡、邵、李、邹、黄、徐、金等姓氏祖先居住。永嘉山区村庄,历史上大多姓氏单一,家族制色彩浓厚。烘头村姓族虽众多,但他们历史以来都是与人为善、待人厚道、胸怀开阔、乐善好施、济世修身、和睦相处,使村庄得以发展壮大。

  出烘头村,沿223省道绕行回程。过隧道后,立即下桥梁,转入岭下村。过坦下,回到渠口,完成环线。

温馨提示本次环线总行程约10公里,耗时3小时。回程隧道网络信号差,两步路记录可能不够准确。另,隧道内空气质量差,建议沿大楠溪走国道线经石柱村到岭下村。

相关阅读:渠口岭古道

图片图片


图片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金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
图片
图片
 图片【阅读原文】,预订民宿!
你若喜欢,为温州古道点个在看



温州古道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