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瓯越风情 ·苍南·紫云山步道 】
文&图叶望庆
大坡村,地处苍南县城灵溪镇的西北部与平阳县闹村乡交界的半山区,隶属灵溪镇翔凤社区。它由原大坡村与渔池村于 2001 年 5 月合并而成,是翔凤社区中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地域辽阔,住户分布较为分散。![]()
大坡村早年又名大埠村,一种说法是因古时此地设有大埠头,常有平阳、灵溪、沪山等地的船只停靠,后来谐音成为大坡村;另一种说法是因在背山面溪的山坡地上筑宅聚居而得名。大坡村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属于凤池区域,随凤池的归属历经了诸多变化。传说原凤池乡因凤冠山脚下的凤池而得名,据说该池从前九条牛绳连接起来都放不到底,如今旧貌依旧留存。![]()
![]()
民国时期,凤池被划定为 32 都。1911 年,凤池地域属于平阳南港归仁乡,此后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先后归属于南港区、灵溪区等管辖。1981 年苍南建县,凤池被归入其中。2018 年 12 月再次进行撤并,大坡村成为灵溪镇翔凤社区下辖的六个行政村之一。![]()
![]()
大坡村从早期归属平阳到成为苍南的一部分,每一步都铭刻着时代的印记,见证了从古老埠头到现代村庄的转变。解放前后,大坡村是凤池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种植烟草和出产马蹄笋而闻名。其中心街曾经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素有“凤池店”的称谓。解放前,有陈顺利、黄益丰的南货店,黄益泰、黄永顺的水产行,谢仁和水作店,薛同和铁铺,还有裁缝店、布店、鞋店、百货店、药店、染料店、理发店等,是通往平阳县朝阳乡、闹村乡的必经之路,行人客商络绎不绝。原凤池中心学校设在这里,涵盖小学到高中,在校生多达千人。此外,村里的岩下寺景区曾在此办过平阳县林业中学,原凤池供销社、凤池人民医院也在此处,甚至还有中小型电影院各一座。当时的中心街热闹非凡,宛如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
![]()
大坡村民风质朴、乡风文明、家风优良,民俗文化独具魅力。每年七夕,大坡村与相邻的白水、湾旦村联合举办秋季物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戏班唱戏这一习俗保持了六十余年。村内宗教文化富有特色,有紫云道观、岩下寺、上方寺等宗教场所,还有通往平阳县闹村乡的双乳岭古道、通往平阳县朝阳乡的上方岭古道、溪边岭古道等人文古迹。![]()
![]()
此地群山环抱,清澈的凤溪发源于此,穿村流淌,景色旖旎。特别是岩下寺景区,毗邻石聚堂景区,有脱靴岩、观海岩等奇石和迷天紫云湖、五亩城水库等湖泊,景色清幽,胜过石聚堂。近期因新建的紫云山登山步道上的玻璃栈道与奇岩异石而声名大噪,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纷至沓来。![]()
紫云山石林健身步道,位于苍南县灵溪镇大坡村,起点在大坡村灵内线岭兜,经紫云山山顶而后下行,终点位于紫云道观与岩下寺。这条步道之所以被称作“石林”,是由于紫云山的山坡,特别是山脊山顶之上,散布着众多奇岩怪石。![]()
![]()
这是一条新晋的健身兼赏景的步道,由花岗岩条石砌就,全程约 1.5 公里,若连同从紫云道观下山的简易公路绕行一圈,约 4.3 公里。据登山爱好者的仔细统计,步道全程总计 3710 步,最高点海拔达 369 米。![]()
起初,荡群里踏上这段充满未知旅途的只有我和凯哥两个人,随后班长、徐主席、秘书长与小童等人也陆续加入登山队伍,跟上我们的步伐。在步道入口,一块巨石上刻着“紫云山步道”几个大字。沿着石阶向上攀爬,步道两侧绿树成荫,鸟儿啼鸣悦耳,山涧的芬芳阵阵拂来。我们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一边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
行进途中,我们发现部分步道路段极其陡峭,笔直地朝山上延伸,宛如一条通往云端的天梯。要不是事先在抖音上见识过山顶那绝美的奇石景观,心中满怀期待,恐怕不少人在这里就会打退堂鼓。不过我始终坚信“美在心中,景在身边”,果然,没过多久,我们就看到一块仿佛“鲳鱼”的大石头,此石下部是宛如一个脚趾形状的岩石。这样的岩石其实沿途就有不少,只是我们缺少发现与想象而已。![]()
![]()
![]()
我和凯哥走在前面,路过一处指示牌“虎亭店”时,决定绕路而行。这一绕,竟有惊人的发现。漫山的奇岩怪石映入眼帘,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锥形岩石形似“金字塔”,有的好似各类动物,每一块都好像是大自然这位顶尖雕塑大师精心塑造的艺术精品。欣赏完奇石,我俩又绕回主路继续朝着山顶迈进。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到达“望景亭”。心心念念的山顶玻璃栈道已近在咫尺。站在亭中回望山谷,极目远眺,四周山峦尽收眼底。若在雨后天晴之际,这里必定云海汹涌,烟雾缭绕,奇石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如梦如幻,宛如仙境。我们在此稍作休息后,便向玻璃栈道走去,去观石赏景。![]()
![]()
位于紫云山巅的紫云石境,是奇岩怪石汇聚造就的壮丽景观。从“望贤亭”向上,齐聚的巨岩巨石纷至沓来,形态万千,令人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赞叹不已。穿梭在这些奇岩异石当中,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的石头王国,每一块石头都在默默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瞧那一块,蜿蜒盘绕,恰似蓄势待发的“九节龙”,仿佛下一刻就要冲破苍穹,直入云霄;不远处,一只“玉兔”乖巧趴卧,憨态可掬,仿佛正沉醉于这山林的宁静之中。还有那“月亮船岩”“济公帽”“神龟石”“海狮望月石”,它们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宛如一群灵动的飞禽走兽,充满野趣,也正因如此,此地被称为紫云山石林。
![]()
![]()
![]()
![]()
![]()
在这里,只要你想象力足够丰富,便能于这石头的世界中,编织出无数奇妙的故事。关于这些奇石,当地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传说。相传,天帝听闻紫云山奇石怪岩的奇景,心驰神往,便派遣白鹤仙师将它们移至天宫。仙师手抚拂尘,飘然而至紫云山,轻吐一口仙气,瞬间将姿态各异的石头幻化成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而后挥动拂尘,驱赶它们朝天庭而去。碰巧,这一幕被一位在山上砍柴的樵夫目睹。眼见百兽顺着山路奔腾而来,樵夫惊诧得大喊一声,这一喊竟戳破了仙师的“天机”。刹那间,那些即将登天化形的百兽即刻显出原形,纷纷坠落于紫云山境内,就此形成了这漫山遍野的奇特石景。![]()
![]()
![]()
再向上行,我们终于抵达了心心念念的山顶玻璃栈道。这是一条新修筑的栈道,脚下是透明的玻璃,让人既紧张又激动,心跳也随之加快。站在玻璃栈道上,山川的秀丽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村落、田野与山峦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令人沉醉其间。![]()
我们在赏石的沿途,不时还能看到一些巨岩上新镌刻的石刻,它们为这自然之景增添了几分人文的韵味。一块巨石上刻着“坚持”二字,看似简洁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短短一段登山之路,不正是人生旅程的生动写照吗?起始时或许会感到艰难,但只要怀揣坚持的信念,最终必定能看到令人心醉的美景,收获无尽的惊喜与内心的安宁。人生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这两个字的警醒,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人重焕活力,阔步前行。![]()
再看那一块近似方形砚台的巨石,上面刻着“乐之”二字,旁边还质朴地写着“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充满哲理的题字,仿佛是这条步道的神来之笔,让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也能静下心来,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知足常乐,无求品高,这简单的话语,却道破了人生的真谛。![]()
紫云石境,虽看似默默无名,实则精妙绝伦。每一块奇石、每一处石刻、每一步风景,都蕴含着大自然的恩赐和岁月的积淀。它就像一本无字之书,等待着有心之人去翻阅、去品鉴,感受大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从玻璃栈道下来,与班长商议后决定继续前行,选择从紫云道观这边下山。没几步,大自然这位神奇的艺术家,再度为我们呈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一块巨大的人形奇岩异石映入眼帘。这是一块造型独特的岩石,宛如一张活灵活现的人脸,正深情地亲吻着对面的马岩,构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这奇妙的“亲吻”之间穿过,仿佛穿梭于神话与现实的交界之处,每一步都怀着对这份神奇的敬畏之心。![]()
不远处,一块指示牌静静地矗立着,前行指向“摇摆石”,左拐指向紫云道观与岩下寺。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先去探寻那神秘的“摇摆石”,满心期待着能亲手推动那块神奇的石头,感受大自然暗藏的奇妙力量。![]()
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块巨岩孤零零地矗立在岩石平台上,那形状恰似田螺,在四周山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大家一拥而上,以为这便是心心念念的“摇摆石”,齐心协力地推动它,可它却纹丝不动,对我们的努力置若罔闻。一打听,才知道这并非我们要找的“摇摆石”。![]()
我们并未气馁,继续前行寻找“摇摆石”。形态各异的巨岩接连闯入我们视线,每一块虽然都有着独特的造型,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皆是停歇在花岗岩上,让人误以为这块就是“摇摆石”。其中一块巨岩仿若被无人机带上山脊并停驻在那里,在山风中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翱翔。![]()
![]()
![]()
还有那块巨石,好似一只神龟奋力爬上山顶,小心翼翼地探出龟头东张西望,仿佛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好奇地打量着周边的一切。这几块岩石我们都去用力推了推,看是否能摇摆,结果都是毫无动静。估计要么是我们没有找对,要么是我们推的方式有误。我们一直未能确定那块是“摇摆石”。探寻沿途最让我们惊艳的当属由几块岩石与树丛共同组成的雄狮景观了。那树丛恰似狮子头上威风凛凛的鬃毛,在微风的轻拂下,仿佛还在轻轻抖动,配合着身下的岩石,活脱脱一只雄姿英发的大狮子盘踞于此,让人不禁慨叹大自然这位顶级雕塑大师的精湛技艺。![]()
我们就这样一路惊叹,一路寻找,不知不觉间,竟迷失在了这石头的奇幻世界里,不知哪一块才是真正的“摇摆石”。望着前面山坡上散落的无数岩石,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着自身独特的故事,都在吸引着我们继续探索。可时间却如一位冷酷的催促者,在我们耳畔不断敲响警钟。![]()
![]()
![]()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怀着满心的不舍,转身回走朝着紫云道观的方向下山。紫云山这片刚刚开发的景区,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这些岩石还未被赋予标识与介绍,一切都需要我们凭借自身的想象去解读、去创造。而前方那些泥石路的尽头,或许还有更多奇妙的岩石静卧在石丛之中,等待着有缘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
从紫云山山顶下山,我们选取了途经“岩下寺、紫云道观”的路线。岩下寺与紫云道观位于山腰,隐匿在一片葱郁的树林之中,也是紫云山新建步道的终点。站在步道边上的岩石俯瞰,道观是五间普通的平房,红墙黛瓦,颇为显眼,甚是醒目。旁边是紫云洞,其后有一座黄色外墙、歇山屋顶、飞檐翘角的多层建筑,那便是岩下寺。![]()
![]()
![]()
据说岩下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大坡村村口文化宣传栏所述:村境内历史古刹众多,有岩下寺、上方寺等千年古刹。岩下寺景区紧邻石聚堂风景区,位于村岩下后自然村,原称紫云道观,北距石聚堂景区 1.4 千米,右侧小径相通,左右伴有两个湖泊,左侧为迷天紫云湖,右侧为五亩城水库,寺后有脱靴岩、观海岩等奇石,左右坡皆为巨型花岗垒积,石与石之间留有各个口子,成为出入口,大小共 18 个,奇险之处有“一线天”“三低头”“三折腰”。大门外有小径毗邻深壑,壑中间一峰独起,形状圆润,当中簇拥着桃、李、龙眼等果树,据说乃是八仙在此宴会时遗留下的肴核长成,称为果盒岩。![]()
![]()
岩下寺景物幽深秀雅,远胜于石聚堂,一年一度“七月七日”马仙娘娘庙会在村里举办,热闹非常。这篇介绍不知是否经过仔细推敲与斟酌。究竟是岩下寺景区原称“紫云道观”,还是岩下寺原称“紫云道观”。再者,岩下寺属佛教,紫云道观属道教。一个禅意绵长,一个清幽无为,岩下寺怎会原称紫云道观?好在中国农村佛道不分,一些道观中有拜观音的,而寺庙里也塑有道仙。紫云道观与岩下寺能被村里如此记录,且在这片山林中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国农村宗教文化,信仰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或许,这正是紫云山的魅力所在——它不单是一座山,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信仰。从紫云道观出来,我们沿古道下山,山间林木繁茂,浓荫蔽日,一段路程后,古道被机耕路截断,我们沿公路下山,公路左侧能够眺望紫云山山坡上的各类奇岩异石。后续若能在此规划建设绕行步道,不但能够更近地观赏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岩石,而且能与紫云山步道形成环线,成为人们休闲、登山、赏石的绝佳之所。![]()
![]()
![]()
![]()
![]()
![]()
![]()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