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逆风飞扬。
近日,华为余承东在深圳市宝安中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科技爱好者的关注。在讲座的高潮部分,余承东直接从口袋中掏出了华为最新款手机Mate 70,并骄傲地向在场观众展示了其搭载的100%国产芯片。他风趣地表示:“这款手机的心脏是我们自己造的,比进口的还要强!”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重要芯片制造商,近年来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芯国际总裁赵海军曾表示:“中芯国际不仅是在制造芯片,更是在为中国科技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并不仅仅是中芯国际,赵海军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中芯国际近年来努力的最好诠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从过去纯粹的“追赶者”到现在很多领域的“并跑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都显示了努力与进步。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好消息。据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达到了1.0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3%。强劲增长的势头背后,预示着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芯片出口破万亿,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有力证明。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从2018年开始,国内芯片自给率仅为5%,制造水平也落后于全球先进国家。然而,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贸易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美国对中国实施的科技封锁和贸易制裁,尤其是在芯片领域的打压,一度让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压力越大,动力越足。”在逆境中,中国半导体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力。
美国曾试图通过禁售政策来打击中国的芯片产业。不过,事实证明,这一政策并没有让中国“掉队”,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潜力。在全球芯片市场格局转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和工业领域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最核心的需求点。可以注意到,80%的汽车芯片需求都集中在成熟制程上。这正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希望所在与优势所在。
只要努力,只要有市场,时间总归是可以换取空间。
以比亚迪为例,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这款芯片不仅提高了汽车的性能,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为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此外,中国还向海外大量出口芯片,主要出口到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部分因三星、海力士等存储芯片工厂在中国而间接出口至韩国的芯片。
面对美国的不断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并没有选择退缩或妥协。相反,12月2日,美国又一次更大范围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之际,中国四大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齐声强硬表态,直指美国芯片产品在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呼吁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这一表态是对美国制裁的有力回应。而在2022年,协会还没有如此的硬气。而硬气是以自身的壮大为背景的。
为了进一步反击美国的制裁,国家商务部也宣布了将禁止镓、锗、锑和超硬材料等关键原材料运往美国的决定。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美国制裁的直接反击,也展示了中国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自主能力。正如《经济学人》杂志所评论的:“中国正在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逐步打破美国的科技霸权。”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创新发展,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科研成果已经紧追美国。紫光展锐在5G基带芯片领域的突破、寒武纪在AI芯片领域的创新等成果不断涌现,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
正如任正非所说:“未来的竞争将是科技创新的竞争,而中国一定会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终将在中国催生一个更为强大的产业链。
黄岩岛终章?中方划定基线彰显决心,马科斯应对失策,美国意图搅局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