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
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引导鼓励全校科技工作者
牢记使命责任 勇于创新争先
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发展
学校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展现学校创新团队和
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不仅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
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希望全校教职员工
不断增强使命担当
为学校发展和青年人才
培养贡献更大力量
走进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五)
—勇当“科技红娘”的优秀技术经理人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间往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对接、试错和迭代过程。拥有科技成果的教师有时缺少将其推向市场的经验或精力,拥有经验或了解需求的教师不一定是技术持有者,为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技术经理人这一群体应运而生。近年来,学校立足有组织科研和发挥跨学科团队作用,力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出台了相关制度和举措,协力推动项目承接,取得了积极成效。优秀技术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充当“科技红娘”,通过市场调研、成果挖掘、与企业对接、商务谈判、推广交易等,让其他教师技术成果走出校门走向市场,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他们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更是连接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关键纽带。
1
1
余平,作为合肥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和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的一名技术经理人,他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懂专业、懂市场、懂政策、懂金融”的优秀技术经理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目前余平作为技术经理人已助力能源与材料学院教师于伟,数理与统计学院教师方红,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师胡广梅、朱小超和卢军坪邓签订横向项目9项。
1 促成转化心得体会
作为文科领域的技术经理人,深感跨学科交流的魅力与挑战;坚信唯有不断更新知识、强化沟通,方能更好地助力创新、搭建人文与科技的桥梁。
2
1
吴新锋,作为能源与材料学院的一名技术经理人,拥有16年的企业研发经验,对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目前吴新锋教授作为技术经理人已助力能源与材料学院教师朱大海、宋梦譞和许剑光签订横向项目3项。
1 促成转化心得体会
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和技术专家的衔接媒人,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具体实际需求和高校老师的技术成果,牵线搭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3
1
杜万和,作为长兴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与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的一名技术经理人,穿梭于科研实验室与商业市场之间,不仅懂得科研的深奥,更精通市场的变幻莫测。他的工作,就是将那些沉睡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唤醒,让它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论文变成产品。在他的助力下,成功将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杨淑珍团队的专利许可给企业并顺利实现商业化,已签订成果转化项目1项。
1 促成转化心得体会
成果转化工作的有序开展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彼,是要与企业建立有效沟通,掌握企业迫切需求;所谓知己,是指企业的需求复杂多样,需要了解学校专长的技术领域,才能抓住机会解决企业痛点,促成合作。
4
1
徐开元,作为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的一名技术经理人,能够辨识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助力科技工作者寻找合适的合伙人,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目前徐开元作为技术经理人助力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王馨签订横向项目2项。
1 促成转化心得体会
技术经理人是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红娘”,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力军”,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探路者。
5
1
王鑫,作为能源与材料学院的一名技术经理人,熟悉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行业,拥有敏锐的技术洞察力,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参与技术论坛,与同行交流碰撞,寻找合作机遇。目前王鑫作为技术经理人助力能源与材料学院教师陈睿签订横向项目2项。
1 促成转化心得体会
高校的优秀科研技术只有应用于市场才能实现价值,技术经理人的意义就是把这些科技成果迅速挖掘并高效转化。
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类似以上这些技术经理人的故事已屡见不鲜,且正在迅速传播,他们利用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出色的沟通协调技能,持续开拓创新,为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贡献。展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加入到学校技术经理人行列中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征途上发光发热,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相关链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四)—— 科研速递:我校再添高质量研究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一):“90后”的他们矢志科研,不负青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3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九):深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沃土,点赞最美社科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八):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2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七):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1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六)——2024年1-6月学校化学学科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五)——2024年1-6月学校材料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四):2024年1-6月学校工程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三):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四)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二):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一):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一)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三):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启东、建德、江山、海盐、丽水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二):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昆山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一):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松阳、建德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八):2022年度学校优秀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五):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七):深耕专业技术领域,凸显原创应用价值
供稿 | 科研处
排版 | 李乐
编辑审核 |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