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五十):教授科普进中学,点亮少年科技梦

教育   2024-12-23 16:22   上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

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引导鼓励全校科技工作者

牢记使命责任 勇于创新争先

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发展

学校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展现学校创新团队

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不仅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

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希望全校教职员工

不断增强使命担当

为学校发展和青年人才

培养贡献更大力量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五十)

教授科普进中学,点亮少年科技梦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长远发展。


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前沿,探索未知世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教授们走进中学校园开展科普讲座活动,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了知识盛宴,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照亮了他们追求科技梦想的道路。

01


张博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承担多项横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220多篇,编著教材3部;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Workshop主席、程序会员会主席、指导会员会成员等。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4年12月17日下午,张博锋教授在上海市吴迅中学做了题为“走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座。讲座伊始,张教授便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提到人工智能你会想到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以及“机器会统治人类吗?”等问题迅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

张教授以“写小说”和“制作影视剧”为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涵,并通过展示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现代诗歌、精美画作以及栩栩如生的数字主播等实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这一技术的非凡魅力。讲座的高潮部分聚焦于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机器会统治人类吗?对此,张教授引用了包括Google首席未来科学家Ray Kurzweil在内的多位权威专家的观点,深入剖析了智能机器可能以何种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他表示,学习与研究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在于探索如何让人类与机器实现和谐共生,让人工智能做人不想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实现人机共融与互补,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02


汪志锋,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过程控制、过程监控与故障诊断、虚拟制造与仿真。浦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院长、高原培育学科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负责人,上海市教育高地《工业自动化工程训练中心》项目负责人,先后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近年来,作为负责人,获得纵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2024年11月19日下午,汪志锋教授在上海市吴迅中学做了题为“智能制造发展历程与现状”的科普讲座。主要从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概念和背景、关键技术、如何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等方面展开。

汪志锋教授以国家“加速新型工业化,构建制造强国”战略为开篇,强调智能制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为同学们介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并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制造业,向大家普及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及其标志性特征。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了智能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最后,他向感兴趣的同学们推荐了相关的大学专业,介绍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科普基地,鼓励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未来能选择相关专业,为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王继芬,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持和参与完成了863计划、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项目等纵向项目和相关横向科研项目等20余项。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学科研并重,获得校优秀课评比三等奖,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浦东新区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参加学术活动获得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上海市级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陈嘉庚发明奖2项,上海市大学生大学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多项。是Appl. Therm. Eng.、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等国际知名杂志的长期审稿人。

2024年10月22日和11月29日下午,王继芬教授分别在上海市吴迅中学和浦东外国语学校东校开展了两场以“相变储能及其在零碳建筑中的作用”、“畅想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她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低碳、零碳及温室气体等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讲座中,王教授详细介绍了建筑物能耗问题,并指出了降低建筑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变储能技术。她巧妙地运用冰融化成水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相变过程,并进一步介绍了优质相变材料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最后,展示了其研究团队在推动零碳建筑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用具体数据证明了这些努力能够显著降低能耗、节省资金,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青少年们都对科普内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浦东外国语学校东校)

(上海市吴迅中学)

04


徐海萍,科研处处长,能源与材料学院教授。主持完成纵向、横向项目20余项,包括科普类项目3项。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二等奖(排名1)、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2)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出版英文编著1部。第一负责人授权发明专利7项。为10余个SCI期刊审稿人,为Molecules期刊特约编辑。

2024年9月29日下午,徐海萍教授在上海市吴迅中学为高一及高二共40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场以“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双碳’目标”为主题的精彩科普讲座。她结合学校的特色学科,以“如何赋能‘双碳’目标实现”为主线,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双碳”战略目标的意义、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前景。借助淘宝购物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引入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启发学生们深入思考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她特别强调了青少年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并寄语在场学生要肩负起科技创新和环保的重要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信念感。

四位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将复杂的科技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走进中学校园,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从“双碳”目标的绿色实践,到相变储能技术的零碳探索,再到智能制造的创新飞跃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梦想的启航,为青少年未来投身科技事业,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九):智慧环保,科技绿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成果精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八):新“智”出发,向绿破局,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骨干教师新成果出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七):潜心,前行,能源与材料学院骨干教师向“新”而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六):他们在科普道路上发光发热,向公众播撒“科技的种子”
走进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五):勇当“科技红娘”的优秀技术经理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四)—— 科研速递:我校再添高质量研究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三):“90后”横向科研新锐, 为成果落实应用注入新活力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二):学术前沿动态:我校高质量研究成果速递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一):“90后”的他们矢志科研,不负青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3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九):深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沃土,点赞最美社科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八):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2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七):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1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六)——2024年1-6月学校化学学科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五)——2024年1-6月学校材料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四):2024年1-6月学校工程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三):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四)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二):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一):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一)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九):共研谱新篇 协力创佳绩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八):放假不放松,科研正当时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七):寒假不松懈 科研不停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六):深入调研,主动对接,寒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停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五):匠心治学,真知有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四):潜心科研,情系民生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三):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启东、建德、江山、海盐、丽水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二):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昆山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一):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松阳、建德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九):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八):2022年度学校优秀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七):奋斗者,正青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六):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五):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四):国际交流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三):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二):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一):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九):数理与统计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八):能源与材料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七):深耕专业技术领域,凸显原创应用价值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六):曙光很近 理想不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五):晨光熹微 前行无畏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奋楫扬帆 笃行致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技术转移工作站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团队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一):“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




供稿丨科研处
排版丨吴语诺
编辑审核丨宣传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传播二工大校园文化,发布二工大权威信息,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