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
创新不仅是国家命运的灯塔,
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实验室里的
发现走向生产线的过程,
更是将知识智慧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的奇迹之旅。
从理念的火花到改变世界的利器,
从实验室的突破到产业的革新,
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步
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也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学校通过建立“知识服务团队—技术转移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转化三级服务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转移转化及横向科研项目数与经费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为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加速提升转化效率,服务上海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日,学校出台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实施意见》等“10+1”项政策文件,通过出台新办法、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机制,力求成为新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典范。
打好政策的组合拳,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节节攀升
近几年,二工大一直致力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借上海市试点改革的东风,不断打好政策的组合拳。通过“赋予所有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实现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做优专利增量,鼓励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路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对接。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现金奖励、科研人员创业和成果转化类职称评审等一系列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的效应日益凸显。2024较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增长4.5倍,合同经费增长22倍,到账经费增长45倍。横向项目数增长270%;合同额增长近100%;到账额增长110%。
下好成果转化的先手棋,高质量专利转化持续增长
把“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作为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建立科技成果披露制度,优化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基金,培育高价值专利。同时做好存量专利的盘点,树立了“技术保护一批、转化运用一批、开放许可一批、专利池运营一批”的工作目标。2024较2020年,授权知识产权增长205%;专利授权增长178%;高质量专利转化率逐年提高,2024年截止10月31日,高质量专利的转让占总专利转让数的62%。
当好大科园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孵化企业逐年提高
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与大科园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一体化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建成以国家大科园为主体的孵化平台,形态上呈现“一园多区”形式,包括静安园区、宝山园区以及浦东孵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环上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金海路双创走廊”。根据上海市对大科园的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快速响应,紧密部署,进一步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顺应新形势新任务,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有力的推动了科技型企业的孵化。2024年截止到10月31日,在大科园注册孵化企业数已达十余个。
通过构建完善的转化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强化人才激励与保护机制,学校为科技成果转化插上强有力的翅膀。展望未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催生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 | 科研处
排版 | 邹苗 汤渌酉
编辑审核 |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