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九):智慧环保,科技绿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成果精选

教育   2024-12-10 20:05   上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

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引导鼓励全校科技工作者

牢记使命责任  勇于创新争先

引领学校科技创新发展

学校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展现学校创新团队和

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

不仅承担科技创新的重任

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希望全校教职员工

不断增强使命担当

为学校发展和青年人才

培养贡献更大力量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九)

智慧环保,科技绿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成果精选

潜心应用基础研究,集智攻关谱写新篇。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深耕应用基础研究,依托学科科研平台,紧密围绕国家、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锚定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将应用基础研究与实践探索深度结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系列高质量学术成果不断涌现,为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本期目录

1.Bis(pinacolato)diboron-Enabled Ni-Catalyzed Reductive Arylation/Vinylation of Alkyl Electrophile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4301


2.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Microbially Induced Struvite Precipitation (MISP) for Enhanced Immobilization of Uranium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4.141536


3.Zero-Valent Iron on Graphite-Cellulose Biochar Catalysts for the Fenton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from Water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sep.2024.09.121


4.3D Monolithic Composites TiO2/Hkust-1/RGO@Melamine Foam with Improved Surface Mass Transfer for Eff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oluene Ga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4.127638


5.Synthesis of Ag2CO3/TiO2/SiC with pH Stability and Chloride Ion Boosted for Efficient Photodegrading Tetracycline under Visible Light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0983



01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孙德立博士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Bis(pinacolato)diboron-Enabled Ni-Catalyzed Reductive Arylation/Vinylation of Alkyl Electrophiles”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该期刊是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


     成果简介

以经济环保的双(频哪醇)二硼(B2Pin2)作为还原剂,实现了镍催化芳基/乙烯基卤化物与烷基亲电试剂与的C(sp2)–C(sp3)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适用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富电子芳基碘化物、缺电子芳基溴化物和各种杂芳烃,以及卤化烷烃、甲磺酸盐、Katritzky盐。该反应还可以通过原位卤化醇方法实现醇类化合物的选择性芳基化,并且首次在还原偶联体系下实现了对溴苯甲酸甲酯、溴乙酸乙酯和烯烃的三组分偶联反应。机理探究排除了Suzuki coupling过程,在交叉亲电体偶联体系下证明了B2Pin2可以作为还原剂将NiII还原为Ni0,检测到了镍中间体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还原偶联反应中金属还原剂的使用,在更环保和安全的同时,也便于均相放大反应的研究,为C(sp2)–C(sp3)键的构筑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作者简介

孙德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药物分子和功能材料的合成;绿色有机合成等。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 Chemical Science, Org. Chem. Front., Org. Lett., Chem. Commu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


02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郑春丽教授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of Microbially Induced Struvite Precipitation (MISP) for Enhanced Immobilization of Uranium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该期刊是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


     成果简介

论文研究了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在铀的污染治理当中的应用,MICP去除以铀为主的复合重金属的过程忽略了碳酸铀酰等物质的形成,这很容易导致铀的迁移。此外,副产物氨是限制MICP应用的瓶颈之一。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微生物诱导的鸟粪石沉淀(MISP)方法来增强铀的固定化,同时减少了副产品的污染。结果表明,MISP工艺的最佳铀去除率比MICP提高了82.98%。表征结果证实了铀与铵根+以铀矿和鸟粪石的形式共沉淀,而铀的参与改变了矿物晶体的形状。稳定性实验表明,鸟粪石中铀的最大释放量仅为1.27%,远低于碳酸钙中的最小释放量。因此,MISP工艺既提高了铀的固定化效率,降低了铀迁移-释放的风险,也降低了副产物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研究铀污染修复及其在微生物矿化过程中的共沉淀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郑春丽,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污染物治理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矿区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等。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内蒙古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鄂尔多斯市科技重大专项。横向课题等20余项。2024年获得“邱定蕃有色冶金青年科技奖”提名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023年获得“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奖”和“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201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称号;201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近3年作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Biochar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环境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0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帅副教授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Zero-Valent Iron on Graphite-Cellulose Biochar Catalysts for the Fenton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from Water”发表于国际期刊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上,该期刊是中科院SCI一区期刊。


     成果简介

本研究以石墨和纤维素为原料,通过碳热反应制备了高导电性的石墨-生物炭,并将其与零价铁(ZVI)球磨混合,制备出石墨-生物炭负载ZVIZVI/G-BC)用于四环素的非均相Fenton降解。催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加热温度700 ,石墨含量20%,球磨速度500 r/min,球磨时间5 hG-BCZVI质量比1:3。石墨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和微孔面积,增强了ZVI/G-BC催化剂在非均相Fenton反应中对四环素的去除效果。四环素首先被氧化为中间产物,最终矿化为CO2H2O。反应数据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第3轮再利用时四环素的去除率也高达91%。本研究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高桂兰教授课题组与马德里自治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受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项目及学校海外名师项目等的支持。


    作者简介

陈帅,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锂电池及生物质回收;零价铁及碳材料构建。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浦江项目、上海市外国专家合作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后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项。近3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国际环境类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


04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利副教授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3D Monolithic Composites TiO2/Hkust-1/RGO@Melamine Foam with Improved Surface Mass Transfer for Eff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oluene Gas”发表于国际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cation Technology上,该期刊是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


     成果简介

论文研究了以三聚氰胺泡沫为载体,通过静电纺、水热反应和冷冻干燥等工艺构建具有较高吸附性与疏水亲油的三维整体式气凝胶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利用三聚氰胺泡沫构建三维整体式结构,解决了粉末状TiO2催化剂难以回收及与VOCs接触面积有限的难题。另外,通过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利用其疏水亲油特性解决了非极性VOCs难以在极性的无机催化剂表面浸润的难题,提升了VOCs在催化剂表面的浸润及吸附浓度,从而强化了VOCs向催化剂的表面传质,最终提高了催化反应效率。该研究为低浓度VOCs的去除提供了一种可行、经济的策略。


    作者简介


张利,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海市科技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减排与控制、环境功能材料、新能源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开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ppl Catal B, Adv Compos Hybrid MaterSep Purif Technol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被引超1200次,H-index指数16,其中两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出版环境类著作1本。所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以及创新创业类大赛奖项。


05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苑文仪教授与其合作者撰写的论文“Synthesis of Ag2CO3/TiO2/SiC with pH Stability and Chloride Ion Boosted for Efficient Photodegrading Tetracycline under Visible Light”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该期刊是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


     成果简介

该研究通过机械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元光催化剂Ag2CO3/TiO2/SiCATS)。结果表明,15%ATSATS-15)在30 min可见光照下可降解95.87%k=0.1063 min-1)的四环素(TC),分别是单体SiCk=0.0023 min-1)和二元TiO2/SiCk=0.0078 min-1)的46.22倍和13.63倍。此外,该材料对污染水体中存在的氯离子具有敏感性,当溶液中存在少量氯离子时,ATS-15的光催化性能将大大提高,可在5 min内实现95%TC降解。同时,材料具备pH稳定性,即使水体pH3~9范围内波动,ATS-15仍可将TC降解率保持在90%以上。该工作通过合成一种具有较高的pH稳定性和复杂环境适应性的新型光催化材料,为复杂的实际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降解提供了可行的新策略。


    作者简介

苑文仪,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新能源固废资源化及污染土壤修复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2021年和2022年分别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近3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eparation Purification & TechnologyResource Conservation & Recycling等国际环境类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相关链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八):新“智”出发,向绿破局,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骨干教师新成果出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七):潜心,前行,能源与材料学院骨干教师向“新”而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六):他们在科普道路上发光发热,向公众播撒“科技的种子”

走进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五):勇当“科技红娘”的优秀技术经理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四)—— 科研速递:我校再添高质量研究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三):“90后”横向科研新锐, 为成果落实应用注入新活力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二):学术前沿动态:我校高质量研究成果速递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一):“90后”的他们矢志科研,不负青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十):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3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九):深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沃土,点赞最美社科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八):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2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七):不畏酷暑,履职尽责,他们扎实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1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六)——2024年1-6月学校化学学科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五)——2024年1-6月学校材料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四):2024年1-6月学校工程科学ESI论文成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三):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四)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二):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三)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一):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 ESI部分论文概览(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十):2023年学校工程科学&材料科学ESI部分论文概览(一)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九):共研谱新篇 协力创佳绩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八):放假不放松,科研正当时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七):寒假不松懈 科研不停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六):深入调研,主动对接,寒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停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五):匠心治学,真知有为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四):潜心科研,情系民生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三):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启东、建德、江山、海盐、丽水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二):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之昆山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一):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松阳、建德行)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暑期工作站持续发力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九):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八):2022年度学校优秀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七):奋斗者,正青春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六):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五):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四):国际交流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三):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二):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一):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十):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九):数理与统计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八):能源与材料学院论文成果篇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七):深耕专业技术领域,凸显原创应用价值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六):曙光很近 理想不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五):晨光熹微 前行无畏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奋楫扬帆 笃行致远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三):技术转移工作站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二):“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团队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一):“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



供稿 | 科研处

编辑审核 | 宣传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传播二工大校园文化,发布二工大权威信息,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