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聚焦“四网” 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政务   2024-12-17 17:13   云南  

为进一步加强在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凝聚力、向心力,元江县积极探索乡外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因地制宜聚焦“四网”,有效蹚出在“元”党员管理“送教进城”新路子,确保“在元党员”学习不掉队、“离家不离组织”,不断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搭建“阵地网”

确保在“元”党员“有家可归”



依托乡、村、组三级基层党组织载体,通过“三级”齐发力,采取“电话访、微信联、入户查”等方式,对在外党员开展全覆盖摸排,建立《在外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和“在元党员库”,全面梳理、动态掌握基本情况,切实做到人数清、需求清、资源清。同时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的阵地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因地制宜,紧贴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在元江县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在元党员管理服务站”,为加强在“元”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提供阵地,切实满足近1000余名在“元”党员“充电蓄能”需求,破解回乡参加组织活动路途遥远、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激活在“元”党员管理服务“红色名片”,增强党员归属感。


织牢“管理网”

确保在“元”党员管理“不掉线”




建立“一月一调度”机制,由党员所属支部通过电话每月联系一次,及时掌握党员流出情况,采取从组村乡镇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的方式,定期更新《在外党员动态管理台账》。同时组建乡村两级在“元”党员管理服务微信群,强化日常管理服务,确保服务始终“在线”。建立“互联制”,对在“元”党员进行“牵线”式管理,为每名在“元”党员指派一名支部委员作为联系人,每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问需求、问困难,做到知去向、知现状、知想法,让其时刻感受来自党组织的关怀,增强党员认同感。

织密“学习网”

确保在“元”党员“流动不断学”




积极探索推行“三学”方式,建立在元党员“点餐”,乡镇党委“送餐”的教育培训模式,满足在“元”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全力实现在元党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凝聚在“元”党员“红色力量”。一是服务站集中学。每月广泛征集在“元”党员学习需求,按需制定学习内容,同时及时制定在“元”党员主题党日暨“送教进城”系列活动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在“在‘元’党员管理服务站”开展集中学习,确保党员思想“不掉链”。二是线上随时学。按照方便易达易学原则,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积极通过在“元”党员管理服务微信群,定期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务知识等学习材料,打造线上“指尖课堂”,确保在“元”党员学习“不掉线”。三是送教上门学。对年老体弱党员进行“关爱”式管理,制定“结对送学”名单,安排党员主动送学上门,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元党员学习“不掉队”。截至目前,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道路交通安全、党员廉政教育、电商培训等内容,已开展“送教进城”活动31期,共2800余人次参学,送教上门210余人次,累计推送学习内容700余条。

织紧“共建网”

确保在“元”党员“归乡有作为”





充分发挥“在‘元’党员管理服务站”阵地战斗堡垒作用,用心、用力、用情抓好在“元”党员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政治素质较高、有致富带富能力的在外党员的回引力度,将其纳入村“两委”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促进党员在服务家乡建设中贡献先锋力量。依托在外党员视野宽、路子广和朋友圈大的优势,鼓励在外党员争当家乡的“宣传员”, 积极推介推介核桃油、甜菜、双黄蛋、有机红米等特色产品,讲好家乡故事,做好家乡代言人。同时,巧借送教进城契机,常态化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座谈会,引导在外党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共画乡村振兴“同心圆”,增强在“”党员成就感。



一审:白鑫颖
二审:段宏泽

三审:杨双福

来源:太阳城先锋


平安元江
创建平安元江 构建和谐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