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位诗友留言

文摘   2024-10-27 09:07   广西  

对诗友留言的要求和建议,我是一字一句认真拜读的。但是有些做不到的要求,也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解释清楚,尤其涉及到一些共性问题,更有必要公开说明。

收到一位热心诗友的留言,是这样写的:

现在有一种奇怪的诗歌理论,占据着诗坛的主流观点,即:看不懂的诗,不是作者的问题,是读者(这里指的读者是酷爱诗歌且有一定阅读和创作经历的读者)的问题,希望咱们“民间网络诗选”所选的民间诗人的作品,不犯这个毛病。

这个留言中,别的指向我不说了,我主要谈谈希望咱们“民间诗选”不选不发看不懂的诗。我说,这个要求不全对,也不全错。

首先,“看不懂”的诗这种命名就无法成立。比如一首深度意象诗,第一位读者读不懂,但第二位读者读懂了。请问,这首诗列为读不懂的诗,还是列为读得懂的诗,以谁为主呢?

要知道,读诗和上餐馆吃饭不一样。饭是你点合你口味的菜,厨师按你点的去制作。诗歌相反,是制作者按自己的口味创作出来,发向社会,不确定谁来读。一首诗,读者有选择读与不读的自由,但是读者没有规定作者按你口味写诗的权利。

我的观点是,从阅读难度来划分,诗歌可以分为三大类:浅显易懂无内涵的诗、中等难度有内涵的诗,高等难度有深度内涵的诗。我们当然提倡多写中等难度有内涵的诗,也欢迎但不提倡,更不排除写诗。

至于类似“桥下挂着一个漆黑的助词”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梦呓分行,那是非诗,不在讨论之列。

现代诗的发展方向,是向普及化发展,还是向难度写作发展,颇有争议。我当然是主张向难度写作发展。我说的难度写作不是说要把诗歌写成只有极少数人读得懂,写成孤芳自赏,但我也更加反对去意象,去隐喻,去跳跃,去陌生化,去留白,去掉了诗歌要素的情感澎湃和苦难分行。人人读不懂的肯定不是诗,人人都读得懂的同样难成诗。读者带着个人口味读诗是可以的,但不宜带着个人口味评诗,比如说不写痛苦,不写黑暗的都不是诗。没有这样的诗歌传说。

当今的诗歌门槛太低,分行就是诗,“著名诗人”成群结队的时代应该快点结束。当务之急是提倡难度写作。我建议,喜欢写深度意象诗的诗人要向李商隐学习,他的一首《锦瑟》虽然成为了古诗中千年晦涩之诗,但它又吸引着无数的古今读者去“探秘”。有人说这是一首爱国诗篇,有人以为这是诗人自伤身世,有人说这是感伤华年易逝,还有人认为这应是李商隐悼念追怀亡妻……人们总是想要从诗中寻出一种确切的情感,但李商隐的诗歌的魅力,却恰恰是那些欲诉不能、欲说还休、华美而迷离的情愫。把晦涩诗写成“牛肉干”,让人一口吃不下,但越嚼越有味,这个样就好了。

再谈我们编“民间诗选”选诗。我们在“投稿须知”中讲了,不限流派,不限风格。对好的深度意象诗,尽管有一定阅读难度,不是好懂,我们不能排除。但这类诗也不会占据很大比例。我不是指的艺呓非诗。要相信我们编辑人员,深度意象诗和梦呓非诗还是分得清的。



民间网络诗选
新诗写作研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