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的他,在乡村与世界对“画”!

政务   2024-12-29 12:00   浙江  


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有一位叫缪惠新的农民。


他扛得起锄头、拿得起画笔,1987年在北京举办中国农民画首次个人画展,1998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选的“亚洲十位艺术家”之一。


他是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带头人,是扎根乡土的“中国乡村毕加索”,带动乡邻“种下”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推动农民画这门乡土艺术走向世界。今年11月,他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10月、12月,秀洲农民画对外传播交流实践先后入选2024公共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实践优秀案例、2024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


缪惠新与乡亲们一起,在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上,以乡愁为“水”,取土地之“色”,执“笔”耕于乡村——



“水”乡


“透过阳光,透过田野里吹来的风,我已经闻到了水的味道。” ——缪惠新《雨从阳光里飘下》 


水,是缪惠新作画必需的水,也是这位水乡农民画作中奔腾的乡愁。


运河的水,缓缓流过油车港的乡村,千亩荡里画江南,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诗与画,是水做的。


油车港是河的名字,也是镇的名字。


阳光打在油车港镇栖真村缪惠新农家小院的一角,墙上喷绘的是1983年他开始画农民画时的作品《七牛图》,攀爬到二楼的两棵葡萄树,也是那一年栽种的,和他女儿年龄一样大。


缪惠新的家中到处是画,最显眼的就是他的成名作《乡情》。水乡村嫂的发髻,几乎占满整个画面,那是他母亲的背影。



连续三次被美术院校拒之门外之后,1983年,乡村教师缪惠新重新拿起画笔。他和8位秀洲区农民开启嘉兴农民画创作之路,捧回一个全国一等奖和两个全省一等奖,缪惠新等人还赴京参加了全国农民画展。


缪惠新的参展作品是《乡情》。大块的墨色嵌以红色小块、蓝色细线,日与月、稻与麦,蚕与桑围绕发髻,家乡的桥,农家的鸡、鸭、牛、猪,都是母亲日夜劳作背影中鲜活的色彩。



当时,缪惠新是放下锄头能写诗的青年,他看得最多的是母亲出门干活的背影,“年少时,我不知她经历过多少磨难。”他用如诗的色彩,浓缩母亲沉重的一生,也用画笔记录着他自己经历的农村生活。


缪惠新记得,那是1987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新闻:“嘉兴农民缪惠新在北京中央美院举办中国农民画首次个人画展。”这是缪惠新的第一个个人画展。此后,他又三次进京办展。


北京的个人画展,让农民缪惠新站在了大众视野里,也促成他的画作走出国门。


英国BP公司驻北京总代表梅丽蒂,正是在缪惠新的北京画展上,与这位中国农民画画家成为朋友。1995年下半年,她带着缪惠新的40多幅画作,现身巴黎“中国之家”文化中心。缪惠新人虽未到法国,画却卖出了30多幅,更重要的是,另一位“伯乐”出现了。



在“中国之家”办展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公懿看到缪惠新的画,将他推荐给了美国白莲画廊经营者林慧萍。她们专程赶到缪惠新的农家小院拜访。“他在墙壁上画画,他在门上画画,他在招贴画上画画”,林慧萍被这种“不被粉饰的诗化的纯朴”深深感动,向缪惠新发出赴美办展的邀请。


1997年的这次美国个人画展非常成功,画几乎都卖光了,还引来《福布斯》杂志的采访。缪惠新也因此被推荐参评1998年《时代周刊》(亚洲版)“亚洲十位艺术家”,并和张艺谋、成龙一起入选,授奖词称他是“中国乡村毕加索”。



缪惠新身上有股叛逆的气质,在村里,他是第一个穿牛仔裤的人。他的画冲破束缚,奔腾出一股肆意的洪流。


缪惠新很注重创新发展农民画形式。1987年,浙江省要举办版画展。缪惠新想到嘉兴乡村流行的蓝印花布。他借蓝印花布和蜡染的原理,用墨、纸、蜡,创新发展了蜡画版画的农民画形式。


近几年,缪惠新创新性地创作《乡村感觉》系列绘画。他小心剪下《浙江日报》《嘉兴日报》刊载的照片,拿起其中一张,随意涂鸦,重构,上色。不一会儿,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变成了抱猫的乡村女人。她头顶一片云,长发披肩,若有所思。


她在想什么?“或许是五谷丰登,或许是造房买车,也或许正在构思自己的画。人们扎根在泥土里,头上都有一片云,那是他们的天空,代表着他们的精神追求、思想与渴望。”



缪惠新用农民的方式来看世界,融入西方表现手法,用新现代农民画的色彩画出心中的乡村——农民不再只是为一饭一粥而劳作,还有了更多的思考,追求着生活的美好和精神的富足,“小稿已画了一大堆,都是我在乡村的所见、所思、所感。”


农民画画家缪惠新的画作走出乡村、走出国门,1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以及中外收藏家收藏。


40多年来,他有很多机会迁往大城市,但他都选择留在了他的乡村。


20世纪80年代,他在北京想念年近古稀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家里的三亩九分地和三头猪,“千里之外,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浓”;20世纪90年代,他在美国思念家乡,想念宁静和乐的中国乡村,“每一片土地都有我曾经岁月的记忆”。



他从未离开土地,从未脱离农民身份,至今家里还保留着自留地,“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我就是农民,拿起笔,我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我是从土地上走出来的。”


小狗欢快地跟着缪惠新走出院门,绿杉木添上了些许黄,稻草垛堆簇在金色田野中,仿若一幅油画。长长的乡村公路,正向农民画画家缪惠新的田园画卷延伸。


他在朴实的乡间找到归处。每次离开之后,都会回归乡村,“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能够包容我所有的缺点和优点。我所有的画都是为了我的家园、为了这块土地而画的。”  


土“色”


“最初的感觉是画,蓝色的天空,黑色的土地,蓝与黑之间,有颗土豆般发芽的太阳。”——缪惠新《鸽子》


色,是缪惠新画中不可或缺之色,也是他引领乡邻描绘生活的美好之色。


43岁的吴海妹是油车港镇农民画“四姑娘”团队成员,她画室桌上放着一幅颇具缪惠新风格的人物画,这是她女儿的作品。受母亲影响,女儿也是缪惠新的粉丝。


20多年前,缪惠新的农民画频频走出国门,也在他的乡村引发轰动。他的画在学校里展出,还被喷绘在乡村的墙面上。


吴海妹就是在墙上看到了《乡情》,“非常潇洒、现代。”她特意跑到镇里去看当文教卫助理员的“偶像”缪惠新,“那大概就是我当时心中艺术家的样子。”不过,缪惠新已不记得这件事,“那时来看我的人很多。”


2017年,喜欢画画的吴海妹拿起画笔,参加了镇里的农民画培训班,成为一名农民画创作者。



农民画画什么?怎么才能画得更好?吴海妹常向缪惠新请教,缪惠新的答案虽然很简单,却切中要点,“画身边的人和事,把你的生活先画好了”“画得很不错,你还可以做一些减法”……


身着亮粉色小西装的吴海妹,拿着画笔惬意地坐在田埂上,眼前是无垠的金色稻田……微信头像展示的正是吴海妹的日常。


扎根乡村,大片大片的色彩铺陈在她的眼前。她在画布上勾出鳞次栉比的乡村民居,带着皮影的风格,粉色亮眼的鱼灯照亮眼前的美好,“很多人来参观我的画室,问这问那。走出去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了艺术家,心里美美的,再看乡村的生活,觉得更美了。”



油车港镇合心村阿婆汤阿银,“三根黄瓜藤得了全国奖”的经历被大家津津乐道。


汤阿银是农民画“十姐妹”之一。15年前,文化站老师问文化程度不高的她们要不要学画画。


“画画?笔都没拿过,怎么画?”“勿来噻(嘉兴方言:不行)!跳跳舞好了。”带着懵懂和胆怯,她们拿起画笔。老在电视里看到的“缪老师”给她们上课,教她们如何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汤阿银在家里辟出画室,添置了大大的画桌。屋后的黄瓜藤、屋前的桂花树、近处的屋舍、远处的稻田、小河里的鱼和菱角,都被她入了画。


78岁的汤阿银从堆满画作的画室挑出一件件得意之作,《好鲜嫩的黄瓜》就是得了全国奖的“黄瓜藤”——2010年,入选中国美协、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开心得来!还拿了2000块奖金。”汤阿银满头白发,脸色红润,身着红色的棉袄,笑起来,眉眼和皱纹里都长满喜庆,“没想到画画还能赚钱,还能站在杭州那么大的领奖台上。”


汤阿银和她的画画伙伴袁桂宝不认识几个字,也说不来普通话,看不懂缪惠新的画。她们与缪惠新交流时,土话中不时穿插“采风”“丙烯”“水粉”“美协”等名词,竟也十分和谐。



缪惠新鼓励她们保持自己的风格。绿叶到了秋天变黄,掉在地上是黑色的,腐烂了是灰色的……“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们的色彩都是从土里找到的。土地不仅能长出五谷,也能长出艺术。她们的画里带着农民朴素的真,所以,汤阿银刚学画画就画出了《好鲜嫩的黄瓜》。”


“六大爷”“七大嫂”“四姑娘”“十姐妹”……在缪惠新和秀洲区第一批农民画画家的悉心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乡亲拿起画笔。秀洲区建成7个创作基地、26个后备人才基地、14个农民画个人画室,形成农民画阵地模式。全区农民画骨干从1983年的9名发展到现在的140多名,后备人才1800多名,遍布各个乡镇。秀洲区被原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秀洲农民画)”,拥有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


李学良、汤阿银、杨掌荣等人的农民画工作室里,常常聚集着爱好农民画的残疾人。杨掌荣是“十姐妹”成员丁巧英的丈夫,是农民画“六大爷”之一,曾因车祸失去一条腿,被打击得几乎“废”掉,是爱画画的妻子,带着他一起画画。


每天凌晨4点,画室亮起的灯光,重树了杨大爷的信心,冲散了家里的阴霾,也带动儿子、儿媳妇、孙女一起画画。“画画以后,不仅每年增加万把块的收入,精神也越来越好。一天不画,心里空落落。”



每次杨掌荣来请教,缪惠新都告诉他,“就照这样画下去,不要一味学别人而丢了自己的味道。”夫妻俩参加各种比赛,缪惠新提醒他们,不要只追求主题性,要画内心喜欢的东西,越纯真越动人,“你们的画里,有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画家都欠缺的原味,你们离乡村更近。”


缪惠新给很多想画画的农民讲过课,但很少给他们看自己的画,他十分注重引导农民的绘画直觉。


张金泉是首届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农民画),也是浙江省非遗秀洲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他是在2000年参观秀洲农民画艺术馆时萌生了“我也想画”的念头。


有一天,他带着自己画的《踏白船》去乡文化站,得到站长杨耀新的赞赏,还见到了一直敬佩的缪老师。此后,他一直和缪惠新保持交流。


缪惠新鼓励他扬长避短,“你曾经当过船工、灶画师傅,所以你的画非常有特色,细腻写实。”


张金泉学习灶画、水粉画的表现技巧,形成生动、朴拙的独特画风。他的《国泰民安》在一次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上获得最高奖。



缪惠新正在筹划明年的农民画展,画展的名字已经想好了,叫“我们生活在这里”,“我们一起画看到的、关注的、思考的乡村,每人四五幅画,到杭州展出。”


他打算组织十来个乡邻,比较成熟的有以吴海妹为代表的“四姑娘”,也有他在乡间发现的从未画过农民画的灶画师傅,还有喜爱画画的乡村少年。


少年土龙是缪惠新的学生,目前在读小学,缪惠新说他是个学画的好苗子。缪惠新喜欢和学画的孩子们交流,给他们上课,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穿过胜丰村菱珑湾的小弄,经过一个个墙壁上画满农民画的农家小院,就来到缪惠新工作室。这里窗明几净,门前是大片的绿地。他笑着说,围个栅栏,养几只鸭子,面朝田园作画,惬意。明年等工作室走上正轨,他就打算交棒给“80后”吴海妹,“年轻的农民画画家能挑重任了。”


“笔”耕


“用一支短短的笔,在纸盒和大地上涂我们未来的故事。”——缪惠新《曾经的童年》 


笔,是缪惠新画画的笔,也是他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耕耘乡村大地的笔。


“中国农民勤劳又节俭,聪明又大度,他们拿起锄头能在土地上种出五谷,拿起画笔能用七彩画出内心最美的画卷。”2023年11月14日,在浙江省村歌故事会展演舞台上,缪惠新用浓浓的乡音讲述着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的故事。抱着巨大彩笔的舞者,舞衣缤纷,农民画“舞”起来了。


40多年来,缪惠新笔耕于尺幅画布上,刻苦钻研农民画艺术;他也耕耘在构建农民画产业体系的广阔原野中,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从民办教师、乡政府文员、乡镇文教卫助理员,到栖真村党支部副书记、胜丰村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身份不断变化,缪惠新的内心也愈加坚定:没有文化的村庄,是没有灵魂的。


2007年,缪惠新走马上任栖真村党支部副书记,执文化之笔,绘乡村之色。


千年古刹栖真寺历经岁月的磨砺,寺前的两棵400多岁的银杏树岌岌可危。缪惠新筹款重修古建筑,保护古银杏,“这是历史古迹,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乡村的文化记忆。”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乡村“网红”。


那时的村庄,下雨天路面积水,“需要点轻功才能走过去”。艺术家缪惠新的村庄整治,从最差的地方开始,把烂泥路修成了水泥路,他还注重文化和艺术元素的注入,把烂泥塘改建成文化公园,把百余幅农民画喷绘在老街墙面上。



在任栖真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缪惠新不是在整治工地现场,就是在为老乡解决困难和问题,“就当这一年是在地上画画。”


龚宝铨是辛亥革命嘉兴七烈士之一,他位于油车港镇的故居曾经破败不堪。在当乡镇文教卫助理员时,缪惠新以个人名义给乡政府打了欠条,借了10万元,承诺修复工程没达到效果就自己出这个钱。缪惠新在工地盯了一年多,故居得以修缮。2009年龚宝铨故居被列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缪惠新从画画中获得了机会和自信,也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就像他写的那首诗:“世上的父亲和母亲们/曾播种了我们/到了五月/就该分享我们的/爱和美丽。”



油车港镇胜丰村,色彩肆意、乡味浓郁的农民画,点缀着乡村的灵动诗意与盎然情趣。江南的嘉兴正涌动着乡村振兴的春潮,也激荡着缪惠新的内心。


兼具农民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缪惠新,行走在水乡的大地田园、草木四季,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大的野心——他希望和秀洲农民画画家们一起创作更多的精品,将农民画艺术与丰富多样的产业融合,为乡村的艺术体验和业态“画”出更多的可能。


2022年,缪惠新退而不休,挑起胜丰村文艺村长的担子。


文润乡土,画以兴村。以缪惠新为代表的农民画画家们与当地企业合作,先后开发各类文创产品50余种,农民画与丝绸、蓝印花布共舞,与服饰、瓷器和鸣,“农民画+”文创产品不断创新。秀洲区更是看见农民画文创的潜力,率先成立农民画创意公司,先后开发300余款农民画文创新品,今年文创产业营业收入已达877万元。



以缪惠新为代表的农民画画家们当参谋、作指导,农民画特色村胜丰村奏出农民画与糖糕板雕刻、造船技艺的非遗三重奏,带火“民俗体验馆”“糖糕奶奶”等文旅IP;拥西千亩荡湿地,绘环荡和美乡村水上游线;深耕菱文化,建菱文化馆……“看得见文化、品得了艺术、留得住乡愁、带得动致富”的未来乡村美好图景正在胜丰村一步步变为现实。


卖画、卖文创、“卖”版权、“卖”旅游,农民画赋能乡村,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未来乡村建设新路径。胜丰村“农民画+文旅”深入融合,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农文旅收入3000多万元。


2022年,胜丰村入选浙江省“艺术乡建”首批示范村。2023年,缪惠新被评为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带头人。

冬日阳光下,一幅以农民画为笔、大地为布的全民共建共享的水乡文化振兴画卷,正在“缪惠新们”的乡村铺展开来。

  

对“画”


“我会带着我的画,像上北京一样去巴黎,或上别的什么地方。”——缪惠新《让我去寻找》


缪惠新以画为“话”,与乡村、与世界对“画”。


“我来自毕加索的故乡,看到您的画有了非同寻常的心灵链接!”今年11月5日,缪惠新的农家小院里来了一批海外视频博主,来自毕加索故乡西班牙的安东见到了缪惠新这位“中国乡村毕加索”。



“人人都可以成为农民画画家。”安东在缪惠新的指导下,就地取材,画出了可爱的农民画。


在“洋”博主的评论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网友们,在中国农民的“画”境中找到了共鸣,“这是中国农民用画画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画里有故事,是我们了解中国乡村的一扇窗”……


“我不想做‘中国乡村毕加索’,我只想做‘中国缪惠新’。”缪惠新和农民画画家们,扎根大地,让乡村文脉通过农民画得到创新传承和传播,不断和外面的大千世界对“画”。


每年,他们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绘画爱好者、媒体人和游客。40多年来,“缪惠新们”共接待国内外宾客100余万人次。


迎四方来客,让世界感知具有秀洲特色的中国农民画艺术,成为这方土地的待客之道。


每两到三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性农民画艺术系列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四大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海外艺术家纷至沓来,交流互鉴。



秀洲农民画的代表人物缪惠新的对“画”,别具田园特色。


2007年,缪惠新在栖真村的农家小院,被确定为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的分会场。为了接待中外艺术家,缪惠新提前两个月重新整修了庭院,将农民画喷在墙上和门上。活动当天,院子里铺满了风格各异的农民画,缪惠新站在“画的海洋”中,潇洒挥笔,现场作画。那一刻,没有国界,不分语言,中外艺术家产生了强烈共鸣。


2023年11月,胜丰村菱珑湾再次迎来中外艺术家。他们受邀参加“一带一路 共富共美”2023中国·秀洲农民画国际艺术交流会暨秀洲农民画与国际艺术作品邀请展。文艺村长缪惠新,召集村里的农民画画家们一起作画,为来客讲述中国乡村的故事。


秀洲农民画画家们也大胆走出去,与世界对“画”。1995年,缪惠新开创了秀洲农民画赴国外办个人画展的先河。近30年来,他一直在推动农民画艺术走向世界。他更愿意用画与世界交谈,“我不会画画,我只是画了。我想把对‘话’变成对‘画’。”



2019年10月,秀洲农民画展“五色土的浪漫”亮相斐济中国文化中心。展览缘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策展人樊传庚博士对缪惠新的一次拜访。当时,他来嘉兴采风,慕名来到缪惠新的农家小院。缪惠新亲自下厨,宾主相谈甚欢。樊传庚当即邀请秀洲农民画画家到斐济办展。


在斐济,缪惠新在现场支起画架,再现他的经典作品《三姐》,引来一片赞叹。在场的斐济教育遗产艺术部部长罗西·阿克巴女士当即邀请缪惠新替她也画一幅农民画画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秀洲绘制的8件巨幅农民画作品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年”彩车大游行;2024年,中国秀洲&葡萄牙阿威罗儿童画展在葡萄牙文化之都阿威罗开幕……40多年来,秀洲有100多位农民画画家、4000多幅农民画作品走出国门。缪惠新的作品,与秀洲农民画一起进行“环球之旅”,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交流,水乡土味的“中国风”吹动海外的一池池“春水”。



今年10月25日,秀洲农民画对外传播交流实践入选第三届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学术会议2024公共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实践优秀案例;12月23日,入选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发布的2024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典型案例“国际传播类创新案例”……秀洲农民画出海的故事频频刷屏,生动讲述着以缪惠新为代表的农民画画家对“画”世界的精彩中国故事。



宁静秀美的江南乡村,会画画的农民“缪惠新们”站立在乡野里,取甘甜的水,调出缤纷的色彩,点画、涂抹,在大地上绘出灿烂的文化之花。


“接下来我想带着这几年创作的画,像当初去巴黎一样,再去国外办展交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乡村振兴的泥土里长出了诗与画,缪惠新的心里也长出了新的“翅膀”,飞向更远的世界。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编辑:姚雨婷

审核:张瑞洁

往期精彩回顾



事关年终奖,您了解过吗?构建服务业“365”发展格局,秀洲这么干!一天卖出10000多个!秀洲这家鲜肉月饼,中秋顶流!

马拉松,今天开始报名!

全国首个!这项规范秀洲发布,明年正式实施

秀洲区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暨全区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面包脑袋,快冲!秀洲这里藏着一条面包街!

一天最多卖出3000斤!秀洲“白甜甜”,热销长三角!









看秀洲
秀洲区新闻信息发布、品牌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