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秀洲,处处是风景,乡村美如画。一场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改革从未停歇。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万千村庄美丽蝶变的壮阔征途。
二十一年久久为功。自启动“千万工程”以来,秀洲区始终牢记嘱托,以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蓝图,围绕“135810”总任务,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活力强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六美”行动,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擦亮共同富裕亮丽底色。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今天的秀洲,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正在呈现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秀洲。
村庄变景区
从一处独美到全域秀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也是实施“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
农房依水而建,整洁的墙面上挂着充满乡野情趣的农民画。小木桥下,河水清澈透亮,能看到一条条大鲫鱼,还有人在岸边垂钓……来到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一幅“田园美景画”展现在眼前。
但在十多年前,因为地处偏远,建林村还是王店镇最落后的村庄,泥泞的道路、简陋的民房、垃圾漂浮的河道……这里的环境一团糟。
2004年,建林村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整治村,以奖代补获得42万元,开启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从陈家门自然村开始,建林村围绕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对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和改善,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建林村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经过一轮又一轮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环境变美了,河水变干净了,村民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也都清理掉了,有那么点世外桃源的味道了。
如今的建林村,已实现了默默无闻“小村庄”到省内外知名“大景区”的转变,还获得了嘉兴首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第一批国家森林村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称号。
乡村颜值如何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秀洲先后出台《秀洲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秀洲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百日冲刺行动方案》《秀洲区农村环境全域秀美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围绕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三项重点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三大区域,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环境全域美丽无死角。
开展“垃圾革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旧砖旧瓦等乡土材料,花草树木、河流古迹、文化历史等资源,秀洲对村庄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发动村民对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开展菜园、果园、花园特色“三园”建设,打造人居环境样板点。
推行“厕所革命”倡导文明生活。秀洲区出台《秀洲区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厕所管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公厕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公厕品质提升,制定村干部、保洁员上墙制度、“一牌一本”工作规范和定期巡查制度,完善精细化管理,提升农村公厕管养服务水平。同时以精品示范村为重点,推进市级乡村驿站建设,扩大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创建省级星级公厕69座,其中示范性公厕68座。
资源变资产
从强村富民到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是“千万工程”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着力发展文旅产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在保护良好生态的同时,也让生态资源变成发展资源、经济资源,让“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眼下,漫步在冬日的千亩荡栈道上,阳光铺洒水面,折射出点点金光,走进一旁的油车港镇胜丰村,五彩斑斓的农民画墙绘格外吸人眼球。
“我们有句话,叫‘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绘就美好生活’,乡村旅游要有灵魂,通过挖掘农民画非遗传承,包括造船跟糖糕板雕刻,把非遗展馆建在景区村庄,让村子更有文化内涵、更有特色活力。”据胜丰村党委书记范治新介绍,2016年起,油车港镇以胜丰村为试点,全面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规划开发菱珑湾景区,重点打造具有浓浓人情味的“水上艺术村落”。
为了带领村民富起来,胜丰村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菱”里连心共富工坊,把基地、菱农联结起来,实施种菱与养鱼相结合、共富大棚种植等农作模式。同时还开辟农产品展销、礼堂夜市、直播间等展示阵地,着力打造“菱珑播客联盟”和“菱距离”直播基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为胜丰村打开了发展旅游业的大门。通过“麟湖画乡非遗线”串珠成链,先后打造出了休闲公园、西千亩荡、糖糕馆等一批凸显湿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乡村景点,形成了集生态景观、文化展示、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游览线路。赏湿地风光,领略江南水乡和非遗文化相结合的特殊之美,胜丰村成了众多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村内的低收入群众通过来料加工,多了一份稳定收入;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过品牌赋能,在共享直播间内刷新销量;一条条产业共富带,在农旅融合的发展下不断串联……这是秀洲各个共富工坊带动群众上演的一幕幕共富新图景。
挖藕机在田边轰轰作响,挖藕工人穿着防水衣走下藕田,将埋在水底的莲藕挖出来,然后装上小船……每年秋天,王江泾镇万亩藕田里都在上演这样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
洪合镇新王桥村,是秀洲区远近闻名的“千万元”村。2000年,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新王桥村出资30万元,35%参股浙江华新实业,开启了党建联建合作模式,成为秀洲区首个“民营公司+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村集体组织。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更为村庄和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赢得村企共建发展的“先手棋”。
近年来,秀洲区积极构建“1+N”政策体系,已出台了《秀洲区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同时将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联系、调度等“六项制度”,形成部门通力协作的良好格局。
农民变市民
从精神富有到共建共享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在秀洲区高照街道新义村文化礼堂,一群村民正拿着油纸伞、扇子等道具排练舞蹈。同一时间,不远处的乒乓球室内,爱好运动的老人们在球桌上你来我往挥拍、一决高下。
百姓大舞台、文化公园、健身场馆……近20处文体设施,为当地村民构建起品质文化生活圈。“村里每月会在文化礼堂举办老年读书会,大家一起读书看报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新义村村民王英说。
农民之“富”,不止于物质富裕,更体现在精神富有。
漫步于秀洲乡村,一定会被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所吸引:火红醒目的标识,分类排列的书籍,整齐有序的布局,掌声笑声交织其中。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门常开、戏常演、人常来”的乡村精神文化主阵地,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秀洲区在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着眼普惠利民,持续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把文化礼堂“建好”“用活”,积极打造“让人放下筷子就想去”的礼堂,赋能美丽城镇百姓共同富裕“生活美”。
经历了华丽蝶变的广袤乡村,如何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重塑城乡关系?
关键要牢牢把握住“人”这个关键因素。
新塍镇火炬村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率先建设以搬迁农民为主体,城镇居民、新居民共同参与的城乡融合新社区,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融合共富村蝶变。
不仅如此,火炬村还首创进城农民登记备案制度,对全域土地整治搬迁进城的农民实行居住地登记备案,户口保留在原农村户籍地,原有权益不受影响,并享受居住地社区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
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城乡融合中最应补齐的短板。秀洲建立区级统筹、常住地负责的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保障“五统一”机制,制订《秀洲区深化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秀洲区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方案》,加快推进“15分钟公共服务圈”“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0分钟健身生活圈”村(社区)全覆盖。
这,是秀洲遵循新发展理念、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缩影,也是关于“千万工程”的秀洲实践。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眼下,秀洲又开启了新的征程,以“突出重点、片区联动、内外兼修、彰显特色”为原则,持续深化乡村运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勾勒“秀水田园”村居图……“千万工程”将造福更多秀洲农民群众。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赵晨
编辑:沈家雯
审核:张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