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有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涌现出来,他们被称为“新农人”。从尝鲜数字化、智能化新兴技术到涉足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科技育种到智慧养殖……“新农人”积极践行现代经营理念,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秀洲区王店镇庄安村,有一家以种植葡萄为主的农场。农场不大,只有27亩地,但科技含量一点不少,物联网、冷雾机、喷滴灌设备……应有尽有。
走进农场,20多亩大棚映入人们眼帘。当前葡萄栽培正处在冬剪时期,剪枝、施肥、清园、防寒……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
农场的主人叫林建浩,是一名“985”高才生。哈工大毕业后,他在上海工作了4年。但骨子里对土地、对家乡的感情,让他决定选择另一种“活法”——回庄安村种葡萄。
林建浩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农人”,“新”在哪里?他认为,父辈们虽然有很多经验,但自己在种植、田间管理等环节更加注重机械化和高效化,“最重要的一点,我是比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尤其是新的栽培技术。”
林建浩现在每天早上都会骑着单车,在田间地头转一圈,检查农场设备,紧固一下大棚。
创业4年,林建浩在葡萄种植上已经有了一套心得。“别看我大学学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种葡萄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我查资料、看文献的本事一流,自学能力也强。我要种葡萄,我就检索学习了各地区、各品种葡萄的种植技术,然后再融会贯通。”
大棚里使用的“生草栽培法”,就是林建浩这样学来的,“在我母亲那个年代,葡萄园里肯定是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但我现在用‘生草栽培法’这种新方法,保留一定杂草,能让大棚内的温度降低,保持土壤的湿度,从而降低葡萄的裂果率,提高葡萄品质。”
今年,林建浩还为农场引进了冷雾机,同面积的农田施药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让创新走进“田间地头”,“新农人”不仅用新思维、新技术将“农业”玩出了新花样,还用新理念给“卖货”开辟了新渠道。
走“花”路创业的王威,特别有“网感”。今年初,他创立了“搬花人”品牌,在新媒体平台注册了个人账号,每天下午准时开启直播。直播间里,他从花卉品种讲到花卉种植,分享自己的栽培经验和创业故事,受到了不少“花友”的喜欢。如今,他的花卉基地一年能卖出400万株花卉。
“欢迎家人们来到直播间,主播手上拿的是锦绣黄桃,吃起来很甜……”一部手机、一个话筒、一个三脚架,来自油车港镇万紫千红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陆美英已经从一个“农场主”转型成为了“新人主播”,“直播卖货是趋势,我卖了10多年黄桃,现在要跟上潮流,换换方式了,当一把‘新农人’。”
“90后”海归农创客蒋超则积极推动新塍优质大米品牌化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新塍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发布,大米品质有了更高标准。新塍大米还被评为“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
与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新农人”把科技变成“新农具”,把网络变成“新赛道”,把直播演绎成“新农活”……他们为乡村的田野吹来新风,赋予新的生机。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吴冰鑫
编辑:姚雨婷
审核:张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