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超声学术在线”→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就可以在推文发出后第一时间看到啦~~~
乳腺BI-RADs分级是目前超声、放射、临床上都普遍认可的乳腺疾病的分级,现在把分级标准写给大家:
0级:资料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临床有体征,超声检查无征象者);
1级:未见异常。常规体检(1年1次);
2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3级: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2%),建议短期内随(3~6月1次,);
4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94%的恶性可能性);
5级:高度可疑恶性(几乎认定乳腺癌,即≥95%的恶性可能),做临床处理;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收外科切除、放化疗、或全乳切除术等。做治疗前评价。
BI-RADs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超声检查无异常:乳腺超声显示乳腺结构清晰,无肿块、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如果发现有乳内淋巴结、腋前淋巴结,但淋巴结形态无异常,显示淋巴门,均视为正常淋巴结,也属于1级。
BI-RADs 2级(良性病变)包括:
乳腺良性肿块(单纯囊肿、积乳囊肿、随访后无改变的纤维腺瘤、纤维脂肪腺瘤、脂肪瘤) ;肯定的良性钙化( 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粗大的斑点状钙化、稀疏的大小较单一的圆点状钙化、新月形的沉积性钙化);乳腺假体植入;如果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尽管最后诊断为硬化性腺病,亦应归入3级或4A级。
BI-RADs 3级(良性可能性大,可能恶性小于2%)。
① 年龄<40岁,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
② 与皮肤平行或纵横比<1(即宽>高)
③ 边界清楚
④ 周边缘(与周围组织之移行带或区域)窄而锐利
⑤ 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
⑥ 无周围组织改变
⑦ 较大的(≥0.5mm)钙化
⑧ 内部无血流
凡符合第1、2条,再加另外3条或3条以上者为3级
BI-RADs 4级:为性质待定( 恶性的可能性 3%~94% , 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
4a(可能恶性3-30%)低度可疑恶性病灶:包括可触摸到的,部分边缘清楚的实性肿块(纤维腺瘤、复杂性囊肿或可疑脓肿)
4b(可能恶性31-70%)中度恶性可能。边界部分浸润的肿块或脂肪坏死。乳突状瘤需要切除活检确诊。
4c(可能恶性71-94%)恶性病变可能性很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微粒簇钙化。
BI-RADs 5级(恶性可能性大于95%)
① 形态不规则
② 与皮肤不平行,纵横比>1(即宽<高)
③ 边界不清(模糊、微小分叶、成角和(或)毛刺)
④ 周边强回声的恶晕征
⑤ 两侧边缘不锐利或不规整的后方声影
⑥ 周围组织改变(Cooper氏韧带变直和增厚、正常结构分层中断或消失、皮肤增厚或凹陷)
⑦ 微小(小于0.5mm)钙化
⑧ 内部有血流
符合8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者为5级,不符合2、3或5级之条件者为4级。
BI-RADs 6级(活检证实为恶性)
是新增加的类型,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 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 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
BI-RADS分类已经被大家很娴熟的使用了,今天跟大家复习一下哪些肿块可以被划为BI-RADS 3类(良性可能性大,恶性可能性<2%)。
根据BI-RADS指南中提供的证据及专家意见,以下几种肿块可以评估为BI-RADS 3类:
边缘清晰、卵圆形、平行于皮肤、回声低于脂肪、无后方回声改变或后方回声轻度增强的实性肿块。对于这类结节的处理意见是:6、12、24个月随访,若随访过程中出现以下变化可以重新评估分类:
① 随访过程中,肿块大小缩小,可降为2类
② 随访过程中,肿块消失,可降为1类
③ 随访过程中,肿块直径增大超过20%或有其他可疑改变,则应调整为4类,建议活检
孤立、内部均匀低回声的复杂性囊肿。复杂性囊肿是指含有沉积物的囊肿,沉积物的成分可以为蛋白质、细胞、血液或脓液,其常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回声水平,无实性成分,囊壁常不易辨别,动态观察其内部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缓慢变化。
(注:评估为3类的复杂囊肿,应无附壁结节、厚分隔、后壁或其他任何可以的实性成分)
完全由微分叶或卵圆形肿块组成的簇状微囊肿。簇状微囊肿是由一簇大小小于2-3mm的无回声组成的肿块,其内可见厚度<0.5mm的薄层分隔,无实性成分,由于囊肿聚集可能形成微小分叶状边缘,但不应将其边缘描述为模糊。
强回声肿块中央可见低至无回声伴有周围组织水肿,符合脂肪坏死的病变。(但不能确诊)
术后瘢痕相关的结构扭曲。这类肿块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手术病史及手术部位,通常可见到延伸至切口皮肤的低回声隧道。
通常情况下,脂肪小叶边缘声影很容易鉴别,但若遇到多切面扫查或加压探头仍无法排除为脂肪小叶边缘声影时,可以将其评估为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