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贴调整,这几点要注意。

文摘   军事   2024-11-18 17:34   广东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军人对津贴的关注,亦是如此。



文|剑客楚

图|大唐

编辑剑客十七



军人的工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津贴。

基本工资,人人有份,差异不大,更多是体现出平均主义的色彩。津贴正好相反,符合条件才能享受。而且,津贴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而且各等级之间的差距较大,遵循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特点。

基本工资和津贴,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构成了军人的全部工资收入。

军人的津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一是基层军官岗位津贴和士兵职务津贴。2015年,部队对这两项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中:

基层军官岗位津贴,连主官由400元提高到800元,副连长和营主官由300元提高到600元,营以下分队的其他干部由200元提高到400元;旅团级主官由每人500元提高到1000元,单位副职和部门正职领导由300元提高到650元。

士兵职务津贴,副排职士官由160元提高到350元,班长由80元提高到280元,副班长由50元提高到200元;士官长岗位津贴由160元-260元提高到350元-550元。

当年,基层军官岗位津贴和士兵职务津贴标准上涨的消息,如平地一声雷,引起极大震动。

二是科研干部岗位津贴。2019年,上级出台《关于改革期间科研岗位绩效津贴和等级津贴发放若干具体问题暂行规定》,对吸引和保留优秀拔尖人才、激励一线科研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基层军官岗位津贴和士兵职务津贴相比,科研干部岗位津贴的受众面稍小,主要面向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军官。

但不是所有专业技术军官都能享受,因为科研干部岗位津贴与绩效紧密相连。没有突出的成果、骄人的业绩,只能“望梅止渴”。用一句话形容比较贴切,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三是新训骨干岗位津贴。从2020年起,上级明确将新训骨干岗位津贴随工资一起发放,这让新训骨干倍感暖心。

新训骨干苦累相随,与新兵同吃、同睡、同训练,相当于又过了一遍新兵连。享受新训骨干岗位津贴,理所应当。

不过,新训骨干岗位津贴是有阶段性的。当新训工作开始,成为新训骨干,才能享受;新训工作结束,新训骨干成为过去,就不能继续享受。

不得不说,军人的津贴制度很好,它与军人的付出和奉献呈正相关的关系。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奉献越大,收获越大。

老祖宗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留下很多名言,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厚赏重罚,兴功惧暴”“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意义就在于此。

改革以后,在待遇保障上,更加强调与军人贡献挂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岗位越特殊、任务越重要,服役地越艰苦,津贴越多。过去,很多人羡慕艰苦边远地区军人升得快、拿得多,却对艰苦边远地区的艰苦程度和艰苦边远地区军人的付出奉献熟视无睹,关心不多。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连队的一位班长说,若不是身上的这份责任,他绝对不会在这里多待一分钟。如果真的有再选一次机会的话,他会选择当兵参军,但是恐怕不会选择在这里服役,真的太苦了,他和他的家庭付出的太多了。

二是成果越多、业绩越突出、功勋越显著,待遇越好。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通过深化改革,优化军人荣誉体系建设,丰富荣誉内容,建立立体化的荣誉体系,激励军人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更关键的是,将军人贡献和功勋绑定待遇保障,一是工资收入与地方相比,形成比较优势;二是津贴在军内打破平均主义,按贡献大小,体现差异,按绩取酬,拉开差距,让军人切身感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是不一样的,营造人人建功、事事争先的浓厚氛围。

客观地讲,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军人的津贴补贴还是很丰富的。上级先后印发调整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津贴、易地执行任务部队地区津贴、调整军队文职人员和职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通知,让军人的津贴种类、标准随着任务变化而调整,并逐步实现精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形势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是津贴发放的范围、种类还要提升。越是发达国家的军队,军人拥有的津贴范围越广、种类越多。以外军为例,仅军士享受的津贴、补贴,就有16种之多,包括飞行津贴、服装津贴、燃料津贴、学历津贴等。

如学历津贴,根据军士取得的学历,区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发放不同等级的津贴,激励士兵重视在岗学习,提升学历水平,同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

二是津贴发放的标准、等级比较单一。以近年来涨工资为例,主要涨的是基本工资,普惠性色彩浓厚。这种方式的优点很明显,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军人的获得感比较强。

但弊端也十分突出,就是具有阶段性、短暂性的特点,持续性不强。涨完一次工资,军人又盼着下一次涨工资。

军人津贴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同一职务、同一岗位,“你有我有大家有”,标准也差不多,但不同单位、专业的相同职务、岗位,科技含量、劳动强度和风险程度,其实差异性是很大的,军人的获得感“打折效应”明显。

如技师津贴标准相同,但雷达、电焊、汽修、爆破等专业,有的知识密集、专业性强,有的培养周期长,有的危险性高,拿的却都一样。

三是津贴发放的金额、数量相对较低。改革以后,部队机关呈现“小马拉大车”等特点,基层面临“人少事多责任大”等难题,机关干部“熬油点灯、加班加点”现象十分突出,基层主官岗位频频遇冷、没人愿意接手,以及与年轻干部晋升难度大等新问题相交织,而津贴发放的金额、数量相对较低,无法及时发挥补偿性、鼓励性、工作性、贡献性的“托举”作用,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针对以上问题,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仅供讨论和商榷。

一是增加津贴发放的范围、种类。专业化、精细化和协同化的岗位职责分工,是增加津贴发放范围、种类的基础。2021年,在《关于推进军官岗位管理的意见》中指出:明确构建军官岗位分类体系,制定岗位履职能力指标、健全完善岗位任职资格、调整完善岗位津贴体系等任务。

以军人的功勋荣誉为例,美军有170多种,种类多、体系全、覆盖面广。功勋荣誉的外显化,能够更加增加军人的自我认可和价值感,强化激励效果。俄军的功勋荣誉内容也十分丰富。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军的荣誉建设也取得长足的进步。

津贴发放的范围、种类应向功勋荣誉学习。有句话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物质和利益不是贬义词,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连新条令也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改成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注重发挥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

微言之变,寓意明显。

二是细化津贴发放的标准、等级。采用普惠性与单列性结合的方式,设立不同的等级,体现津贴发放的精准性。

如对于机关和借调干部能否享受岗位津贴的问题,有网友建议:在普惠性的基础上,设立基础津贴,参干助均可享受;在单列性的基础上,设立岗位补贴,承担特殊任务、从事特殊岗位的干部才能享受,如特种作战、机要、财经、人事等专业性强、要求较高的岗位。

同时,对基础津贴和岗位补贴,设立不同的等级,体现付出多少、贡献大小,避免“一刀切”“大水漫灌”,注重“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三是提高津贴发放的金额、数量。有句话说,给军人涨工资,就是涨战斗力。与涨基本工资相比,涨津贴更有意义,有利于发挥战斗力“调节器”和“倍增器”作用。

外军军人之所以待遇高,与多如牛毛的高额津贴不无关系。从目前的趋势看,基本工资普调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但津贴上涨的空间还比较大,这也是军人工资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让我们心无旁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迎接好消息的到来!


有需要咨询问题,欢迎关注三剑客公众号,进入后台留言,我们将不定期回复

■欢迎积极投稿,邮箱:jiankesan001@163.com;点个“在看”鼓励一下剑客呗



年底套改,30岁军士没得选。


三剑客
「给你思想佩剑 伴你行走天涯」「关注星标剑客 一起学习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