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大杂院漏雨之时捡瓦师傅为了确定漏水的方向而产生的行为和词语。有时候不同方向和部位的瓦烂了,漏雨也呈不同的方向。因此师傅经常在大杂院的屋面上冲着徒弟“起恰”:你“吓眼吓闭”?没有看到那块子还有一管水哇?
久而久之,原本专指捡漏阻水的“一管水”成为了老赣州流传于街头巷尾坊间井边的小道消息花边新闻中的特定词汇:山头、帮派、团伙、江湖、宗亲、家乡、学校、势力范围等等。
赣州六、七十年代,以解放路为中轴线,曾经活跃着一位名叫陈根普的汉子。
在那个乱世英雄出四方,草莽英雄与赣州老炮并存的动荡年代,赣州市民在茶余饭后唠唠叨叨乐此不疲的就是那些赣州老炮们的奇闻异事传说。
而陈根普注定是这些神乎其神传说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这位赣州运输联社的工人,长年剃着“刹刹亮”的光头,虽然个头不到170,但是全身都是“一坨一坨”的腱子肉,不大的眼睛平时“阴死搭拉锤”,但偶尔一睁却是精光四散,充满杀气。
关于陈根普的所作所为,经过解放路尚书街坛子巷攀高铺等地流传展转,林林总总,形形色色,添油加醋,已经莫衷一是,难辨真伪。可以肯定和“作数”的有这些:曾经在北京路中山路等地多次只身与数人打架,他的兵器是长棍扁担,却把手持砍刀和三八大盖的那伙人打得“鼻血郎当”“ 斯呀板羔”。
如果在解放公社与赣江公社交汇之处被“鈿皮子”的神不知鬼不觉掏了钱包,经过人托人,求到陈根普,他立刻“捶胸脯前”:只要在我这管水上包你“叶叶帖帖”!
受害人半信半疑回家,心里已经放弃了钱包回家的念想,可是不到一星期钱包完璧归赵,金额或有减少,已经笑得“八月拿一样”,大喜之余几天“回不过阳”,“默神” 陈根普有什么法术可以号令小偷们俯首帖耳?
十年运动时期,赣州城内“糙饭派”和“宝首派”双方都上街游行示威,都指责对方不忠于XXX的革命路线,红旗飘飘,口号震天。
举红旗的都是膀大腰圆之辈,护旗手皆为身手敏捷高手。红-卫兵这边基本是全是体育系身材高大的男生在担任护旗手,工人那边清一色全部是复员退伍军人,侦察兵、通信兵、铁道兵应有尽有,谁输谁赢立分高下。
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高举红旗的游行队伍走到某一街头巷口,埋伏在此的另一方闪电般冲上前去抢夺红旗,一番嘈杂呐喊,一阵拳打脚踢过后:
抢夺到了红旗者得意洋洋一溜烟逃跑,让那些失去红旗者狂怒地破口大骂。齐声朗诵诗词:“…..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没有抢夺到红旗,偷袭者被打得头破血流踉踉跄跄倒地,胜利者则大声朗诵领袖语录“…..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扬长而去。
自然少不了像陈根普这样的江湖好汉草莽英雄挺立潮头。在赫赫有名的“宝首派”运输局队伍游行之时,挥舞双拳,在梭镖棍棒林立的队伍中他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终于在旁观者雷鸣般的喝彩声中满脸鲜血“坡坡跌跌”而出,手里却紧紧攥着抢来的对方红旗!
这一役让陈根普名声大噪,也增添了他的正面形象,从此陈根普“这管水”在赣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如今,赣州老百姓口中的“你是哪管水的?”更多的是指“郑智”上的风云人物,某位领导主政,他“那管水的”必定飞黄腾达:开天辟地的几大方面军、八路军新四军,这些山头的故事一直持续到如今,清华北大共青团、南康赣县瑞金心知肚明。
那天去小巷溜溜达达,听到几个“老头拐”在“寡掰”:丘会作就是“闲式落课”跟木木彪“一管水”的哇,不然的话兴国老俵更“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