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年小行星或将撞击地球,联合国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旅行   科学   2025-02-08 18:18   上海  

据《西班牙人报》网站2月4日报道,一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预计可能在7年内存在与地球碰撞风险,联合国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威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根据2月7日观测数据预测的撞击走廊



2024 YR4小行星什么来头?

2024 YR4小行星

NASA提供的2024 YR4小行星图片

首次发现:2024年12月27日,由夏威夷大学位于智利的“小行星地面最后预警系统”(ATLAS)站首次报告。
直径大小:可能在40-90米
撞击概率:2025年2月7日,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由2月5日公布的1.6%提升至2.3%,并且还在动态变化之中。
预计接近地球时间:2032年12月22日

TIPS

“阿波菲斯”小行星(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更高撞击风险评级)

撞击概率:2004年曾达到2.7%,目前已降低。

预计接近地球时间:2029年,约在距地球3.2万公里的范围内经过。


 如果2024 YR4小行星撞击地球?

根据科学家计算,2024 YR4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空爆威力相当于约8兆吨TNT,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灾难,造成巨大破坏,但远不会导致灭绝。

历史上也发生过著名的天体撞击事件:

通古斯事件

时间:1908年6月30日

地点: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

撞击物:直径50-7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碎片

影响:爆炸能量相当于1000-1500万吨TNT炸药,摧毁了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车里雅宾斯克事件

时间:2013年2月15日

地点: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

撞击物: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

影响:爆炸能量相当于40-50万吨TNT,造成1500多人受伤,主要由玻璃碎片击伤。

图片

图源:Alex Alishevskikh/wikipedia



人类能做什么?

1

持续跟踪观测

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联合全球的天文台和观测机构,利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对近地天体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威胁。我国作为IAWN的正式成员,在2024年9月和12月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中组织了国内多台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并共享观测数据,为全球应对贡献了中国力量。

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和监测技术的提升,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小行星的轨道和撞击风险,大多数小行星预警最终都会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而解除

eg. 2023 DZ2小行星在发现初期曾被短暂标记为“2026年3月27日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430”,但随着更多观测数据的积累,这一概率被降低为零。


2

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

人类一直在探索近地天体防御的方式,目前提出的科学手段有:发射探测器贴身伴飞,用引力拖拽的方式让目标小行星偏离轨道;或是用核爆拦截,用精确计算的核爆冲击波推开小行星等等。

eg. 2022年,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通过把速度极快的探测器撞击“迪莫弗斯”小行星,成功偏转了小行星的轨道。

DART探测器撞击小行星Dimorphos前后过程示意图
图源:NASA/Johns Hopkins APL

正是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近地天体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逐渐增强,才能够提前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撞击威胁,也进一步推动了长期星际防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对此,小编表示:

图片
作者&编辑:rain
鸣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李懿德;上海天文馆 水兄
参考资料:《西班牙人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行星科学等
题图图源:电影《独行月球

图片




— END —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
投稿请戳 tougao@sstm.org.cn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为上海科技馆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于2023年3月31日起闭馆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于2025年完成建设,重新向公众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