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的物理学原理,如何推动“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这些我们熟知或尚显陌生的计算工具成为现实?
与人类大脑相比,它们依靠怎样的物质基础实现独特而新颖的“思维”?
我们的物质世界经验能否完全与量子理论的预言契合?
又该如何运用最深刻的科学洞察和最前沿的技术,去想象更加广阔的未来可能性?
上海科普大讲坛2025年“新年第一讲”将邀请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Frank Wilczek开展科普讲座《新物质,新思维》,与广大观众开启一场深度启迪的思维碰撞,也许这种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连接,会让你对于“思维的实现“有了自己的理解。
(注:填写报名问卷1次最多可以报名2人)
并于讲座当日携带,以用于现场同传设备兑换
嘉宾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和首任所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0年本科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72年、1974年分别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他在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2004年因在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David Gross和David Politzer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其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还获得了包括樱井奖、狄拉克奖、洛伦兹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等多项国际重要学术奖项,并先后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波兰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荣获上海市 “白玉兰纪念奖”,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对谈嘉宾
丁 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李政道讲席教授。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博士。1995年至1998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08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8年至2022年为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员。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若干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开创性成果:1996年在铜基高温超导体发现赝能隙,2008年在铁基超导体中首次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2015年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2018年在铁基超导中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学术成果于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三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0篇学术论文,总引用超过20000次。1999年获美国的斯隆奖,2011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8年获欧洲先进材料奖, 2020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2022年当选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奖。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上海科技馆正在闭馆升级改造
点击下图开始导航
重要提示
直播预约
友情提示
鸣谢
— END —
编辑:小小蒲公英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馆官微和官网啦
投稿请戳 tougao@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