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肩负起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 卷首评论

教育   2025-01-01 17:23   北京  

肩负起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贺祖斌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应肩负起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英才。党中央对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高度重视,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这是前提和基础。我国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来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更应如此。因此,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坚持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师生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集群建设。注重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入文化元素,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能力。多措并举开展适合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文化IP形象。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关键是让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我国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主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善于从中华优秀典籍中汲取历史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育人的全过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赓续中华文脉。
坚持“人文实验室”理念,打造大学文化品牌。“人文实验室”是在大学校园里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人文要素为内容,基于共享场景理念构建的公共的跨学科融合交流、体验和实践的文化场域,以及校园内与之相关的博物馆、书店、文化景观等非实验性场域,具有文化性、场域性、潜移性等特点。大学应凝练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景观,建造校园博物馆,实现透物见史、以馆育人。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主张“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来自学校的环境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能够成为一所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气质和文化表达。大学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资源,注重资源共享、包容开放、交叉融合、个性体验,不断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和感召力,让师生在高品质的校园文化环境里得到心灵的浸润、精神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4年第24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万玉凤  王弘扬

END

统筹:万玉凤    
监制:黄   蔚   
编辑、制作:郭乙妹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请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


 


 请点击上方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创办并主管的期刊,注重权威解读和方向引领,素有“高教第一刊”美誉。刊物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关注高教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是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