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林在勇 葛卫华 朱惠军
◎摘 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职责,不仅传授知识,还指引着他们的人生发展。教师要走进生活世界,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倾听与理解中建立信任、为青年学生发展提供情感支持;参与青年成长过程,做青年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发展目标、着力培养核心素养与自主发展能力、建立与完善助力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体系;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深化青年学生工作改革,要主动走近、积极参与、悉心指导青年工作。◎关键词 青年工作;教育家型教师;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教师教育改革青年群体充满活力,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大力推进青年教育与工作,推动新时代青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肩负着青年“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重要职责,应牢记使命,成为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的楷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2]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善用“青言青语”传播表达,与青年平等真诚地沟通交流。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一是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过程具有发展性。当代青年具有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对新事物接受快,对未知的探索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由于阅历尚浅,常从理想状态看待世界,难免会带来局限性。因此,“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3]。二是青年发展具有可塑性。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人的发展是由“不定型”向“定型”发展的过程,并称其为“可塑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对青年加强引导,“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4]。三是青年发展具有创造性。青年群体思维敏捷,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事物。青年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倾听青年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倾听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对学生尊重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5],便是对平等和尊重的强调。高校教师要学会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难题,以真诚的态度回应他们的需求。尊重差异是教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背景、经历、性格和兴趣各不相同。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差异,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心系青年,就要着力增进对青年的感情,同青年交朋友、心连心,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广大青年,把青年人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一是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6]。在青年学生面对困难和压力时,高校教师要注重给予青年学生必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到不是孤军奋战。通过倾听青年学生的烦恼、困惑,给予适时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其保持积极的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二是给予理解和包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有着独特且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保持耐心是关键。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年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误。“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7]。要理解和包容他们的失误,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成长。耐心地引导他们纠正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并不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8]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推动创新和变革的主力军。然而,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高校教师肩负着帮助和支持青年的责任。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使命。从心理上贴近青年学生是“热心人”的前提。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困惑、社交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高校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真诚的态度与青年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尝试与青年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高校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行动上贴近青年是“热心人”的关键。了解青年的需求和期望是提供支持的前提。每一代青年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期望,这些需求和期望不仅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也与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密切相关。高校可根据学生特点,为大学生“设岗定责”,各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设置学业辅导岗、园区服务岗、学生事务岗、教学服务岗等,让青年学生在岗位中得到充分锻炼,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困难,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青年身处于时代大潮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代赋予了青年责任,青年担起了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强调“我们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9]。首先,积极参与到青年中是青年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关乎广大的青年学生能否团结奋进,凝聚在党的周围。其次,联系和服务青年工作不仅是获得青年支持和认同的前提,也是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不深入青年、不密切联系青年,就无法服务好青年;不解决青年的问题,也无法真正联系青年。为帮助青年更好地发展职业生涯、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高校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学生互动。通过讨论、实验、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其次,教育家型教师应当根据青年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再次,高校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最后,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0]。青年学生的教育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时代性,成为青年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意味着承担起引导青年学生认识自我、探索世界、实现潜能的重任。帮助青年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成年人,这是一项需要全面投入和持续关注的工作。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理想”是新时代好青年的首要标准。首先,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至关重要。高校教师要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其次,鼓励和激励青年学生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学生应当树立理想信念和抱负信仰,作为教育者和引导者,高校教师要积极支持青年学生的追求,鼓励他们勇敢追梦,并为青年学生提供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指导。最后,清晰地规划是青年学生发展的“指向灯”。高校教师要指导学生分解目标,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步骤。在人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勉励青年学生要勇于担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与创造力。首先,高校教师应积极鼓励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准确定位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观和目标,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的发展蓝图。其次,在青年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关键。高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想法。最后,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分辨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11]。当代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要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一方面,高校教师要重视培养青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这些关键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关键技能的“英才”,为国家赢得历史、赢得主动、赢得胜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青年时期经历揭示了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规律,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如今,有许多青年在乡村、社区、工厂、职业学校、实验室、体育赛场。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坚韧的努力让青春闪光。只有向下沉淀,才能向上提升。高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鼓励青年“自讨苦吃”,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3.建立与完善助力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支持与保障体系坚持正面教育与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在青年学生的发展中至关重要。首先,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行为和态度,为青年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同时,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标杆,高校应通过团日活动、公益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可以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榜样精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论认知。构筑资源与支持平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积极发挥作用,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逐步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新挑战,高校应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技能,有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和创新性教育改革,能够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教师肩负着“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的神圣职责,需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走近青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桥梁,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3][4][6][7][8][9][1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5-1(2).
[5]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2-5-11(1).
[11]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2).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林在勇为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4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请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
请点击上方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