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这一部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讨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路径方法,破解高校学生实习实践存在的问题,本期推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研究”专题,聚焦农科、工科等专业的实习实践制度建设,探索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党跃武 胡廉洁 贾舜宸 蒋明霞 金永东
◎摘 要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能力本位培养理念有待强化、实践教育教学制度有待完善、人才培养要素改革有待深化、教师实践教育能力有待提高、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有待加强、实践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实践教育评价手段有待更新、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有待推进等问题。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要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制度、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建强实践教学团队、强化科教产教融合、丰富教学资源供给、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推进AI赋能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新路径,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关键词 实践能力;扎根理论;CBE理论;人工智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中强调,“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1]。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创新人才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实践教育教学是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提升创新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3]。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其根本是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如何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企业等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高校、企业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运用扎根理论和CBE能力本位教育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路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家、社会、企业等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部分高校较为忽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重知识”和社会要求人才培养“强能力”的相对脱节。在高校实践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专业、课程、教材、实践项目间相互缺乏有力的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效性不强。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赋能,如何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如何防范风险,也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利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框架。课题组第一轮对国内60所高校和30位行业企业专家、创新创业精英进行调研,征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对征集的资料进行概念凝练与类目汇总,形成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体系的具体范畴与框架结构的全面认识。通过归纳与概括,提炼出76个子范畴和14个主范畴。按照“构成能力组成框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实现效果评价反馈改进—AI资源辅助保障”的逻辑将14个主范畴聚类分析,形成4个核心范畴(如表)。其中,能力构成框架是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和AI赋能教育是支撑和辅助,共同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培养体系。基于CBE理论指导的定向调查。课题组基于前期调研,结合CBE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论,围绕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对调研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形成针对高校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中学教师等不同受访人群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相关对策的认同度。问卷共设置30—32个问题,每个问题均设有开放性的补充内容。2024年4月至5月,四川大学联合国内27所不同办学类型高校,以及部分全国重点中学,开展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问卷调查,共有4123位学生、909位高校教师、380位教学管理人员、122位中学教师,共5534人参与。经过分析总结可以看出,高校实践教学存在若干较为突出的问题。能力本位培养理念有待强化。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重应试教育轻创新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相当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目标设计、教材编写选用、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缺乏对能力培养的高要求,更多地以学生的知识养成为目标来组织和实施课程,理论知识传授依然是教育教学的重心,导致大学生“高知低能”现象较为明显,学校和师生对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本研究调研过程中,来自企业界的受调研者表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传授知识,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衔接不紧问题。高等教育需要转变其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导向”来重新设计教学体系,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将三者和谐统一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来自东部的高校受调研者表示,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相比,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认知、提升创造能力才能抓住人才培养的源头。实践教育教学制度有待完善。制度建设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实践资源合理利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极其重要。当前高校在实践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上顶层设计缺乏规划、缺位失位较为严重、规范约束不够刚性,从而导致教学管理不科学、课程体系不新颖、教学资源不丰富、校企合作不深入、师资力量不充分、效果评价不完备,无法很好地满足实践教育教学的需求,直接影响实践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东部的高校受调研者反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学生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过程性考核不足;实践教学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化,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实践教学活动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强。因此,在制度层面上,要全方面形成科学的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制度,推进实践教育规范有序地开展。人才培养要素改革有待深化。专业、课程、教材、实践项目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与国家需求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时重构;课程体系与行业实际结合不够,实践教学学分占比不高;教材建设与科技前沿结合不够,教材内容更新不能及时到位;教学方式与创新实践结合不够,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弱于知识积累。凡此等等,专业、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各要素之间关联不敏捷、投入不均衡,亟待全面深化改革和一体推进改革。接受调研的某创新创业研究院首席专家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传统专业划分模式和课堂知识传授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现有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将面临人工智能的全面挑战,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甚至淘汰不能掌握与应用人工智能的人。教师实践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是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实践教育能力方面,主要存在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跨学科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上海某高校受调研者反馈,教师需要具备设计更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和项目的能力,结合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应用场景,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任务。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有待加强。高校与产业企业紧密合作,将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基于现实问题的实践机会。各方缺乏对校企合作的完善指导和切实保障,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校企双方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欠缺,学生参与的实习内容较为简单,企业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学生受益面相对较窄,真正能够亲身去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机会较少,不能获得高水平的实践能力锻炼。正如接受调研的西部某行业高校表示,在教学实习中,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联系不够紧密,校企院所合作缺乏长效机制;教师缺少丰富的现场经验,实习指导不够深入;实习现场安全要求高,学生难以顶岗、跟岗实习,不能真正实现能力提升。西部另一行业高校认为,实习质量参差不齐,实习机会质量不一,有些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不相关,难以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东北某高校反馈,学校的一些实习项目与行业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脱节,学生难以获得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实践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教学条件、实验设备、实习平台、实践岗位等实践资源是实现高水平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有些高校尤其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高校的实验设备水平落后且数量不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和及时更新,平台资源无法有效支撑教学创新,教师较难设计和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方法、技术,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东部某985高校表示,实验室经费短缺、设备陈旧和台套数少的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场地限制,部分实验课程分批选课,部分先做实验的同学还未学习过相应理论知识,影响理论的理解和实验学习效果。中部某985高校指出,在当前实验教学中,高质量的AI教育资源(如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专业的教师)往往集中在少数专业,其它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数智资源数量较少,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环境下学生对技术学习的需求。实践教育评价手段有待更新。实践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联通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生实践教育评价方式单一粗放,较为缺乏价值观、综合素养类的评价,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科学评价不够精准,课程难易和评分标准不对称。尤其是综合评价指标不够客观公平,存在相当程度的形式主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评价不够科学,不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引导师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东北某985高校表示,学生面临的高强度学业考核和以绩点为中心的竞争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体系中的“内卷化”趋势。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学生的过度竞争、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西部某工科高校表示,传统的GPA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分数和排名,导致学生过于关注绩点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有待推进。在数智时代,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革命性技术已经深刻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教学模式,正确合理使用AI技术也将成为未来人才的基本技能。大力度推进AI技术在实践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在拓展深度和广度上下大力气,而且要关注师生在实践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虚假信息、数据安全、学术诚信、教育公平、过度依赖等问题,急需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全面加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东北某高校认为,过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基于上述问题,高校要以实践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为龙头,将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性融入人才培养全要素改革中,不断探索从理念更新、制度建设、要素改革、师资优化、产教融合、资源融合、完善评价、AI赋能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路向,形成基于社会需求和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举措。高校迫切需要形成人才培养新观念,从“更重知识”转向“更强能力”,以价值塑造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全面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现路径,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加强能力培养内容,把“更强能力”的目标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高校要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完善实践教学规范性管理文件,全面梳理各专业能力、知识图谱,明确基本能力和高阶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适度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动态修订和全面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总结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将改革经验固化为管理制度,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分类改革、分类施策,强化实践教学主课化地位、实战化环境、专业化内容、项目化运作、工程化组织和过程化评价。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实践元素,推进实践教育课程思政,加大项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等方法应用,开展创新型、定制化、综合性、项目式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编写内容前沿、体系科学、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教材、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集,推动实践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高校要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改革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育教学。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探索建立与行业、企业、事业机构的师资互聘制度。推进本校优秀教师与行业、企业、事业机构专家强强联合,建设一批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科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团队。把产教、科教、医教、研教等校内外资源纳入实践教育教学。推进融合式教育,全面开放交叉研究平台,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整合与创新的意识。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开展课程内容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产学研项目攻关等,分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全过程实习指导与反馈改进。高校要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性投入,积极筹措来自校友、合作企业等的社会配套资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和实践教学设备、平台的升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功能,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高校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资源供给。将实践教学评价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重点探索全过程学业评价、全要素能力考核和全功能发展激励。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成果转换机制,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成果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鼓励学生将科创实践项目优秀成果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大力推进AI赋能实践教育的内涵丰富、场景拓展、资源适配、模式再造,建立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实践教学开放平台和虚拟仿真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支持跨校、跨区域的学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图谱建设,汇聚全平台教学资源、全过程教学数据,建设基于AI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实践教学行为分析,精准匹配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式、个性化、全面化的大学实践能力培养。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既要从人才培养理念、模式、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又要有针对性地在实践教学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既要在宏观层面以能力为本位推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又要在微观层面高度重视社会需要和师生需求;既要从高校内部体制机制建设、资源供给、人员投入等方面加以落实,又要协同协调政府、产业界、科研院所等外部力量,从而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上抓住实际、落到实处、多出实招、早有实效。
[1]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N].新华社,2024-10-17(1).
[2]深耕创新人才沃土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N].人民论坛网,陈明辉,2024-07-12(1).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二〇二四年七月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4-7-22(1).
[本文为四川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型实践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调查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原载2024年第23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请点击下方二维码订阅
请点击上方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