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升温1.5°C将导致沿海生境广泛退缩?

文摘   2024-10-28 22:27   上海  


全球变暖,

会导致沿海栖息地退缩?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沿海生态系统对数百万人的福祉和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海洋植被边缘礁石减弱了波浪能,保护了海岸线,同时为独特的物种组合提供了栖息地。珊瑚礁是具有高生态价值的生产性生态系统。

此外,若努力将变暖控制在2°C以下,它们完全有助于去除一氧化碳。 



一些沿海生态系统——最著名的是红树林和潮汐沼泽,表现出生物反馈,这些反馈正在促进对相对海平面上升 (RSLR) 的调整,包括碳的固存和矿物沉积物的捕获。


GIA 建模提供了自上次冰川消融以来的海平面趋势洞察。这些观测结果和模型已被应用于解释与红树林和潮汐沼泽退缩和/或地层演替推进时间相关的RSLR速率,结果显示环境之间具有广泛的一致性。




图1:末次冰期最大值后沿海生态系统对RSLR的响应。


a,绘制的沿海生态系统的当前分布和b,c中强调的案例研究的位置。b,从GIA建模得出的RSLR随时间推移的中位数率(方法)。

c, 选定地点的生境前退时间(方法)。红树林、潮汐沼泽和珊瑚礁岛的开发主要与RSLR小于7毫米的时期有关 。




图2:红树林和潮汐沼泽随海平面上升进行垂直调整的概率。



a-c,潮汐沼泽沼泽调整或退缩的古地层评估(a)和红树林持续垂直调整开始的可能性 12(c),与过去10000年遇到的RSLR率有关。

b, 红线代表英国矿物沼泽,橙线代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有机沼泽。



我们比较了2080-2100年的区域RSLR预测与全球红树林、潮汐沼泽和珊瑚礁的分布情况。对于每种建模情景,我们确定了红树林、潮汐沼泽和珊瑚礁岛栖息地的比例,其中 RSLR 预计会上升到红树林和潮汐沼泽最终可能退缩的水平(4 毫米/年)或非常可能(7 毫米 / 年),这是我们综合古生物和仪器观测的最佳估计




图3:沿海生态系统对RSLR的预计暴露。


a–d, 在相对于1850—1900年增温情景的1.5 °C (a)、2.0 °C (b)、3.0 °C (c)和4.0 °C (d)的预设中值下,2080—2100年受>4 mm/yr和>7 mm/yr RSLR影响的海岸线。




图4:湿地内陆退缩潜力。

在3.0 °C升温情景下,计算出的到2100年,通过内陆退缩可能得到补偿的当前湿地面积的百分比(方法)。

a, 人口密度低于每公里 220人时,湿地内陆退缩能力可能的情景。

b, 不受人口密度阻碍的湿地内陆退缩情景。在较低的人口密度阈值下限制土地侵占的情景。


面对高速率RSLR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促进大面积红树林、潮汐沼泽和珊瑚礁岛屿继续生存的最有效手段是实现《巴黎协定》,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为此,将通过保护、恢复和内陆适应,为沿海蓝碳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保护生态系统,从我做起!

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海生态系统的破坏。


参考文献:

Widespread retreat of coastal habitat is likely at warming levels above 1.5 °C. Nature 621, 112–119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448-z


制作人:王萧冉 上海海洋大学

本文来源于第一届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作业。

【作业目录】

Nature | 海洋变绿显示气候变化趋势?

Nature | 休眠卵揭示了快速进化

Nature | 浮游植物与伴生细菌间的互作和交流?

Nature丨沿海浮游植物水华持续加剧?

Nature | 气候变化严重恶化水质?

Nature | 捕食者死亡事件重塑食物网?

Nature | 三角褐指藻基因组揭示硅藻基因组的进化历史

Nature | 印澳群岛为什么是“生命的热点”?

Nature | 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使鱼类越来越毒?

Nature | 海洋热浪不会影响底栖鱼类?

Nature | 汞污染停止8年后,鱼体内还残留多少?

Nature丨全球湖泊浮游植物水华持续增强

Nature | 海草与海洋细菌的“氮合作”

Nature | 全球河流与溪流的甲烷排放

Nature | 温带湖泊急需“氧气罩”?

Nature | 环境DNA揭示了格陵兰岛200万年前的生态系统

Nature|基层保护区构成的网络能保护热带河流鱼类多样性?

Nature | 巨型珊瑚为大堡礁敲响警钟

Nature | 未来海洋硅输出的增加将导致全球硅藻的下降

Nature | 汞污染鱼群的恢复

Nature | 尘埃撑起南大洋三分之一生产力

Nature | 洞穴鱼用胰岛素抗性适应低营养环境

Nature | 从生态位组装向扩散组装的转变

Nature | 气候变化对水质的极端威胁

Nature | 超越蓝鲸的古鲸

Nature | 温带湖泊的广泛缺氧

Nature | 全球湖泊浮游植物水华持续增强

Nature | 模型系统可以揭示珊瑚细胞如何吸收和驱逐藻类?

Nature | 甲烷生成和硫酸盐还原同时出现在缺氧盐沼沉积物

Nature | 基因组解释海马特异形态演化?

Nature | 巨型病毒的广泛内源化塑造了绿藻的基因组

Nature | 根瘤菌与硅藻共生体填补海洋中“缺失”的氮

Nature|湖泊和水库中的塑料碎屑

Nature | 基层保护区能提升热带河流鱼类多样性

Nature | 全球河流生态系统的代谢和碳循环

Nature | 二氧化硅与硅藻的恩怨情仇,竟是海洋酸化在操纵

Nature | 全球河流与溪流的甲烷排放

Nature | 海洋新发现--古希腊掌管“固氮”的神

Nature | 捕食者大量死亡重塑了食物网结构

Science|水层和底层鱼类对人类压力的迥异反应?

Science | 海洋浮游植物吸收DMSP

Science|海中“媒婆”:等足类介导红藻授粉

Science | 生态系统管理比增殖放流更能提高鱼类种群

Science | 海藻的固氮细胞器

Science | 一年生鳉鱼:不依赖“葫芦娃”的体轴形成机制

Science | 浮游生物生态尺度上的进化

Science | 海洋藻类中的固氮细胞器

Science | 当食物网结构无法适应海洋变化时营养金字塔会重组

Science | 大型海洋植物是全球重要碳汇

Science | 消失的海洋塑料汇?随着河流而去

Science | 人类对全球淡水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Science | 恢复湿地的生物地貌反馈,以重建全球生物碳热点

Science | 基拉韦厄的熔岩如何滋养了贫瘠海域的浮游植物?

Science | 浮游动物如何集群?

Science | 人类已威胁世界一半的淡水鱼类?

Science | 蓝藻能猎杀老鹰?

Science | 鳉鱼的体轴形成机制

Science | 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红树林生存?

Science |  新烟碱类杀虫剂如何摧毁水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届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通知 | 华东师大第一届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报名简章

Day 1 | 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Day 2 | 崇明东滩研学活动:深入探索生态保护与湿地研究

Day 3 | 暑期学校之专家报告和金山廊下镇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现场研学

Day 4 | 暑期学校之专家报告和参观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岛

Day 5 | 暑期学校之学员科学前沿交流及毕业典礼

第一届水生生物与水域生态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优秀学员及结业学员名单


生命的智慧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海洋与生命》《水生生物学》《动物学》和《水生生物学原理与进展》师生们的学习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