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律所的管理者来找我。
谈到最近他有点失眠,接二连三的律所合伙人出走,而新的招募计划又进展不顺利,危机感扑面而来,让他有点心力交瘁。
他很困惑,自己做得很好,自认管理也很科学又充满人情味,管理全凭自己的公心,又不从管理律所中获益,为何还是会如此?
他的困惑,道出了律所管理者的普遍危机,这个危机在经济高速发展,被行业普遍的红利所掩盖,这就是价值危机。
01.
何为价值危机?
律所管理者,该如何回应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律所本身能为律师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进一步,所谓的管理,能为律师个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如果律所管理者从中找不到答案,那意味着律师也从中找不到希望:离开变成了一种对希望的游牧模式。
哪个律所看起来有希望,人就暂时往哪里流动。在这个价值未被找到之前,一切都难以预料。
如今的大所,规模再大,希望破灭的时候,或者别家呈现出更好希望的时候,也会被一哄而散。
从这个角度讲,如今这个世道,所有的律所管理者,其实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未来十年,逐鹿中原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02.
规模与品牌
许多律所管理者,认为规模与品牌,本身就给了律师以无穷的价值。
毕竟我们的老话是,是平台成就了你;过去或许如此,如今这样的价值开始消失。
中国律所的规模化,其实缘起于大规模的国企、央企以及政府法律服务的兴起,这让资质变得非常重要。
过去合伙人跳槽到北京上海的大所,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的律所没有资质,没有入库,招投标没有优势等等。
如今toG的业务,遭遇成本的削减,而玩家蜂拥而至,内卷非常厉害,今年下滑很严重的,其实也是这类服务。
在未来十年内,这类的法律服务市场,会内卷得血流成河(内卷的高级阶段,将会是相互举报),那是大佬的战场,普通的律师将难以从中获益,那所谓的规模,对他们而言,意义不大。
而所谓的品牌呢?品牌的价值在于降低信任成本,获得有效的溢价。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用户对法律有足够的信心。
可是,如今的企业家群体,宛如一群惊弓之鸟,他们对法律的信心在逐步减弱,品牌本身无法增强这种信心,而且在这个时候,信任会越来越依附于个人。
所以,品牌的溢价也很难真正地获得。那更多的律师就会思考一个问题:那我为什么要缴纳更高的成本呢?
何况,树大招风,如今接连许多大所被查税,越大的律所,反而越容易给律师带来风险,那何必呢?
03.
价值观与希望
律所管理者,时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与规模有足够吸引力的话,那这个吸引力本质是为利而来。为利而来的,也容易因利而去。
一间律所,缺乏核心价值观,缺乏一个共同的有价值的宏大目标,那这家律所在未来注定会很脆弱。
我曾经讲过一个沃尔玛的故事,你看沃尔玛的整个价值观是朝外的,是一个很宏大的社会目标,按创始人山姆·沃顿的说法:
我希望让人们看到一种可能性,花更少的钱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今这话浓缩为沃尔玛的slogan:Save More. Live Better。
而且他确实以此价值重构了整个服务和产业体系,更好的品控,更划算的价格,更和谐的氛围。
这本身就足够激励无数的人,去克服当前的困难,围绕这个宏大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宏大的事情,就一定只能是天才的专利吗?沃尔玛对内还有一个更好的宗旨:平凡人齐心协力,成就非凡之事。
你看,律所的发展,是希望找到一群非凡的人,完成一件非常自我的狭隘目标:
这家律所成为全球牛X的律所,而不是一个很宏大的社会目标,也不是成就客户成为什么样子。
也就是说,如今律所管理者的危机,是没有更好地重构价值观,树立一个宏大的社会目标。
你能想象,一群牛X的人,竟然会为一个律所壮大这样自我又含糊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吗?
一个律所的壮大,与他个人的价值与目标,又有什么契合之处呢?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当经济下行,行业遭遇困顿的时候,因为没有价值观的吸引,没有伟大目标的激励,就不会有人会百折不挠,去殚精竭虑,一起努力,走过这场危机。
最大的危机,是律所自身的,而非律师本人。
那何以走出这场危机呢?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
「正文完」
关于这个主题,这一年来,
我为好些律所,针对合伙人做过内部的分享,
题目就是《如何穿越这场迷雾:观察与实践》,
这些分享,虽然效果很好,但无法公开,
我觉得希望用更好的思考、观察与想象力,
帮助大家走出这场危机。
(每场内部分享,4w一场,超值)。
添加flxs33,了解详情。
另外,关于这个话题,
我觉得他山之石也很重要,
要知道,从2022年开始,
欧洲的律所也遇到很大的挑战,
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这一次,12月底,我将带队重返欧洲,
进行一系列深入的调研与探讨。
名额有限,期待一起寻找有趣的答案。
可以扫码,联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