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东坡帮助最大的河南人来自商丘 | 豫记

文摘   文学   2024-10-16 18:02   河南  

苏东坡的一生既辉煌恣肆,又坎坷波折。他因贬官走遍大半个中国,又因才华横溢交友无数。他的好友众多,拥趸无数,每条朋友圈都是爆款,跟满了点赞和评论。



综观苏东坡的一生,有书面记载的交往次数最多的小伙伴前五名依次是王巩、秦观、释道潜、黄庭坚和张方平。这位张方平便是和苏东坡关系最为密切的河南小伙伴儿,来自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李巍元|撰文




01/‍‍‍

兢兢业业的张方平


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


他生于公元1007年,逝于1091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经历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参知政事(副宰相)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北宋四京


这里的南京可不是现在的南京。北周时,赵匡胤曾在宋州做归德军节度使。


大宋建立后,宋州就成了龙兴之地,相继升格为应天府、南京,成了陪都。


宋朝逐渐形成了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和西京河南府四京鼎立的格局。


古人读书


张方平虽然生在长在陪都,童年却过得一塌糊涂,穷得连书都买不起,只好借书来看。书是借来的,得着急还呢,因此练就了他极好的记忆力。


1034年,27岁的他参加公务员遴选,授官昆山知县。昆山介于上海和苏州之间,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张方平没有留恋三月烟花和秦淮风情,而是一直勤勉上进,辗转多地任职后,1054年,47岁的他,成了益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成都市市长。




02/‍‍‍

做了一轮天使投资的张方平


1056年,隔壁城市眉州来了父子三人要拜见张方平。三人中的老者,和张方平年龄相仿,是张方平仰慕已久的苏洵,于是张方平心花怒放。



张方平出题考了一下苏轼苏辙,更是赞叹不已,盖戳认证他们是当今国内最油菜花的帅哥。


科举途中的苏轼


苏轼、苏辙原本要在老家眉州参加解试(州试),获得举人身份,才能前往首都开封参加全国科举考试——省试和殿试。怎奈蜀中前往开封路途遥远,他们想尽早启程,在开封参加解试。


苏洵想找人说情办个开封的高考移民,张方平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且致信曾经吵过架拌过嘴政见不合的欧阳修,希望对三苏予以关照。


三苏图


首次会面,更加深远的意义远不止此。首先,这次会面的主角是苏轼的父亲苏洵和张方平,两人政见相同,都对王安石的激进表示鄙夷。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轼对王安石的看法,为苏轼一生的坎坷波折埋下伏笔。


以致后来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反对激进,成了王安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其次,这次会面拉近了张方平与苏洵父子三人的私人关系。张方平不仅帮助苏轼苏辙解决了高考移民的问题,临行时,还赠予路费,资助他们的科举行程,由此开始了与三苏一生的友谊。

很明显,张方平慧眼识人,是做了一轮天使投资。




03/‍‍‍

见义勇为救苏轼的张方平


1079年四月,苏轼由徐州市长调任湖州市长。例行写给朝廷的表达感谢的文书被改革派利用,说是对皇上“大不恭”。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从湖州押回开封,在御史台受审。因御史台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乌台诗案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北宋御史台场景重现


风声鹤唳的旧党与新党之争中,不少官员被贬,仕途受挫,敢替苏轼说话的人微乎其微。


此时,已经72岁退休在老家商丘颐养天年的张方平坐不住了,便上书给皇帝说,苏轼的才华非常了不起,虽然偶尔说话出位,那都不是大问题,表达方式存在缺陷,不代表有不法之心。希望皇上能够赦免苏轼无罪。


苏东坡在御史台监狱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在狱中呆了130天后,最终无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是一件幸事,因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在黄州诞生,东坡的雅号也在黄州声名远播。


苏轼走出御史台监狱


正所谓,前半生,叫苏轼,后半生,叫苏东坡。但对于苏轼个人而言,生活有多苦闷、难过、抑郁,可能都要自己消化了。


苏轼在黄州得东坡雅号


时隔多年后,苏东坡看到张方平当年为自己求情的奏文,不禁咂舌:除了张方平,普天之下又有谁能豁出性命救御史台监狱中的苏轼呢?




04/‍‍‍

提携后辈的张方平


张方平对苏家的帮助持续到终老之际。


苏轼说,“我游门下,三十八年,如俯仰中。十五年间,六过南都(商丘),而五见公”。


苏轼任职杭州通判


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途中经过陈州(周口),拜访了时任周口市市长的张方平。


此时,张方平已经把苏辙调到身边做周口市教育局局长。之后,苏轼出任徐州市长、湖州市长、被贬后升迁汝州、杭州市长时,都去拜访了张方平,并且双方留下了大量唱和的诗文。


苏轼为张方平作品集《乐全集》作序


张方平晚年在商丘老家养老,整理校对了《乐全集》。苏东坡主动提出为其作序并以门生口吻行文。


张方平知道后予以“批评”和“反驳”,他说,虽然我和苏轼先生年龄相差巨大,但是在学问和人品上都是平等的,门生要删掉才对。


由此可见,张方平与苏东坡交往的38年中,是亦师亦友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个彩蛋。。。


张方平和苏轼在政治取向、文学品味和为人处世上交集较多,更加令人诧异的是,他们竟然有着相同的运动爱好,那就是跑步。

张方平活了85岁,这在北宋时期并不多见。其养生的一大秘诀就是跑步。


资料记载,张方平每天早上都要跑五公里。不过,这是一件不大可能实现的事儿,毕竟有公务在身,年龄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膝盖的承受能力有限,每天跑步并不现实,经常跑步倒是可能。


巧合的是,苏东坡也爱跑步。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任职杭州,指挥20多万人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苏堤。


很多个早晨,杭州市民都会看到围着围巾的东坡先生在晨曦河雾中慢跑,似放浪形骸,又似超凡脱俗,俨然十分快乐的样子。


在半生的贬谪时光中,养生帮助东坡先生走过了很多个坎儿吧。


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张苏两人之间的跑步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人生爱好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成为一生的好友也就不足为怪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这九个半唐宋顶级文豪为啥都选择长眠在河南?| 豫记
河南人韩愈,靠一身铁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豫记

© THE END


豫记小秘书:salome1203(微信号)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96661121



豫记
全球河南人的文化食粮。让世界了解河南,让河南走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