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圣人最多的地方是洛阳和南阳,哪家更强? | 豫记
文摘
文学
2024-11-04 18:02
河南
自古以来都不乏牛人、奇人、伟人,能成为圣人则难上加难,但河南历史上却出了一批圣人,他们的影响惠及人类,流芳千古。今天就给您推荐九位圣人老乡。笔者骤然发现南阳和洛阳圣人最多,两地都有资格称为“圣人之乡”。河南的圣人不止这九位,如果遗漏了您家乡的,您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念出这句诗的时候,这句话成了后来酒鬼们附庸风雅的一句必备台词。杜康,就是那个发明酒的人。传说他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人。黄帝年代,粮食大丰收,杜康将粮食放在山洞中保存,结果由于潮湿,粮食都霉烂了。黄帝生气了,罚杜康好好管理粮食。一天,杜康看到森林中的开阔地上,有几棵枯死的大树,树干里面已经空了。杜康顿时脑洞大开:要是把粮食储存在树洞里应该不会霉烂了吧?说做就做,粮食很快就放进了树洞里。不久之后,杜康发现动物舔舐树洞里流出的液体后醉倒了,酒就此诞生了。现在,酿酒师傅们都尊称杜康为“酒圣”。佳酿虽美,不要贪杯哦。伊尹生在伊水(今洛阳市附近的伊河)流域,自幼被卖到有莘国当奴隶。商汤早就听说伊尹是位贤人,为了伊尹能够顺利移民,娶有莘国国君的女儿,伊尹作为陪嫁来到商国。伊尹擅长烹饪,不仅做好饭给商汤,还常常借做饭之道谈论治国方略,让商汤佩服不已,于是立他为相。在伊尹的辅助下,商国治理得更好,后来囚禁夏桀,灭掉夏朝,开始商王朝。伊尹是中华食文化的鼻祖,也是唯一由厨入相的人。《吕氏春秋·本味篇》是中国烹饪史上最早的文献,说伊尹做的菜久放不腐坏,熟而不透烂,甜而不过头,酸而不强烈,咸而不涩口,辛辣不过度,淡而不寡味,肥而不油腻。伊尹还是伟大的药剂学家,他看到医官给人们看病时,给病人开出的中草药很难下咽,于是开创了用陶器煎草药,用汤液帮人治病。范蠡,楚国宛三户(今南阳人),传说中西施的初恋。由于他几起几落的致富故事,而被称为“商圣”。据记载,在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夫差之后,他就退隐江湖。改名换姓跑到齐国海滨,他利用地利,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觉得自己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不太吉利。于是辞职,把钱全部送给老百姓,又离开了齐地。到了陶地,结果商人的智慧仍然发挥出来,他利用市场规律“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不久又身家千万,所以他也被叫做陶朱公。许慎,东汉汝南召陵(现漯河市召陵区)人,他花了21年时间,写成了中国第一本分析文字原始的形体结构、研究文字的来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第一本用部首对文字进行分类的字典。某些大片里的男主经常会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字”,请你拿出《说文解字》扔给他证明!中国字最早的样子是甲骨文,后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个国家的字都不同,最奇葩的还有鸟书。等到秦朝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决定在全国通行一样的文字,就是“篆书”。但是与甲骨文和战国文字相比,篆书笔画太多,麻烦死了。于是老百姓私下交流,都用简单一些的“隶书”。后来用的人太多了,隶书就取代篆书成为了通行文字。再后来,就有了今天的正楷、行楷、草书……很多古代的思想都是用隶书之前的文字记载的。要了解古代的思想,必须懂得篆书以及甲骨文和战国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留下了许多篆书的字体以及古代的文化记载,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古代的文化。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被称为“科圣”。他对月亮的观察特别仔细,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其实跟天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张衡同学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在机械还不盛行的时代,他就发明了表演天象的“浑天仪”,预测地震的“地动仪”,甚至还有酷炫的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由于他天文方面功绩卓著,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南方地区爆发瘟疫,张仲景家族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死了,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是因为伤寒病死的。张仲景发誓要想出办法找出治疗伤寒病的办法,最终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又被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成为了今天中医学生们入学必考的书目。你可能不知道,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恰好是冬天,在白河边上,看到很多流浪者衣衫褴褛,冻得耳朵都烂了。于是他开了一个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做好了施舍给穷人吃。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刚好舍汤的那天是冬至,娇耳后来演化成饺子,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就形成了。吴道子,阳翟(今禹州人),主要生活在唐玄宗时期。吴道子,以画佛教道教的宗教人物壁画出名,山水画也画得相当不赖。传说在当时的长安、洛阳的寺院,有三百多面墙壁上有他画的壁画。吴道子有一个绝活,佛像头顶有一道圆光,普通的画师需要用圆规画出轨迹再涂色。但是吴道子不用借助任何工具,一笔就能画成。据史书记载,这项绝活经常引起人们的围观,有时候甚至要拉上绳索来维持现场秩序。“吴带当风”,这个成语,就是从吴道子产生的。他画人物衣服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笔法“莼菜条描”,使得人物衣服好像被风吹起来一样。后来的美术界就用了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画作特色。他有名的画有《地狱变相图》,据说,吴道子为寺院画好这幅画之后,长安的人都来观看。看后都惧怕死后进到地狱中受到惩罚而修善行,市场上的屠夫商贩都不卖鱼肉了,怕因为杀生而获罪。可见他的画不仅惟妙惟肖,而且非常有宗教感染力。由于吴道子在画技上的突破和成就,他被后世的华画工奉为祖师,也被称为”画圣“。巩义人杜甫,七岁就能写诗,开口就是歌咏凤凰的大诗。但是他的一生都挺走背运。出生不久亲妈就死了,被姑母养大。考科举,两次三番,被奸相李林甫的作怪,没能成功。直到44岁才当上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小官。当时生计困难,以至于杜甫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他人生的小高峰是在安史之乱后,他投奔了新上位的唐肃宗。被立为“左拾遗”,结果老杜硬是不会看脸色啊,硬是要替肃宗讨厌的罪臣房琯辩护。很快就不会被重用,被贬。年过半百的老杜,只好辞去了官职,远走成都,就有了现在广为人知的杜甫草堂的故事。杜甫留下来的诗有1500多首左右(学生党颤抖吧!),对诗歌格式及主题探索的贡献非常大,所以被称为“诗圣”。老杜一生忧国忧民,自己住着破茅房,暴雨将至,却被小孩恶作剧把屋顶的茅草给卷了,眼看着没办法睡觉,却由自己的倒霉联想到广大群众的不幸。他拄着拐杖,倚靠着破茅房的门沿,念念叨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过了一千多年,杜甫老先生的梦想实现了一半,终于广厦林立了,另一半没有实现,奏是买不起。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怀庆府(今焦作市泌阳)人。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虽然身为皇亲贵胄,却历经坎坷,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他十五岁那年,其父被诬告削爵,禁锢于安徽凤阳,朱载堉愤然离开王宫,在宫门外筑土屋,睡草席,潜心攻读。十年后,他写成十十卷的音乐学处女作《瑟谱》。又过了七年,朱载堉的父亲被释放,恢复爵位,朱载堉也重居王室。父子二人合作撰写了《操缦》《旋宫》等乐谱。当父亲去世后,本该继承爵位的朱载堉执意将爵位让给同族兄弟,此事经十五年七次奏疏让爵,朱载堉七十一岁时,才获得神宗帝批准。朱载堉一生著述丰富,除前文提到的书,还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韵学新说》等书。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划时代地完成了十二平均律及其计算原理。正是因为在音律学上的贡献,他被后世称为“律圣”。朱载堉涉猎领域广泛,创造力极强。他集历代舞谱和舞蹈论述之大成,创立了“舞学”一词。另外,他还写有专门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他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THE END
豫记小秘书:salome1203(微信号)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966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