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教科教育心声:以教学促发展,以人才育人才

教育   2024-11-08 17:22   北京  


SUIS JIAOKE

导语

在协和教科这片孕育出无数优秀教师的热土上,目光所及皆是知识的滋养,耳畔回荡尽是智慧的启迪。


作为协和教育开办最早的校区,协和教科砥砺前行的二十余载,正是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的师生团队携手共创的璀璨时光。卓越的教学模式与优异的升学成绩背后,“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早已深深根植于协和教科每位教师的心中。


今日,京领与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英语教师周璧君深入对话,凭借她们丰富的经历与独到的洞见,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索教育的无尽魅力,深切感受协和教育者满腔的热忱与无私的奉献,亲眼见证教育的强大力量如何精心雕琢并塑造着光明的未来。


学校介绍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自1998年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学校秉持“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将中西文化及教育精粹融为一体,既注重基础学科教育,又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课程理念与实践。学校通过多元课程体系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还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多年来,学校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优化教育模式,从这里走出的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且视野开阔的学子已遍布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1


李春燕校长专访

数载守候,相伴成长: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与一所学府共同成长,是一种怎样的独特旅程呢?


它是青春的播种,是收获满园桃李的芬芳。


自1998年大学毕业,李春燕便加入了协和教科,与这所新兴且充满远见的学校一同扬帆起航。她参与起草和实施学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组织并加入教科的首届学术委员会,她能亲切地呼唤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新生、共生;启航、远航……这正是李春燕校长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拼搏奋进的原点。


校长名片


李春燕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 校长


01

校长领航:打造人才成长的生态链


京领:您如何理解学校的办学使命和愿景呢?学校的理念和文化在实际办学中有哪些体现?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协和这艘航船的有力支撑以及兄弟学校的丰富经验,是帮助协和教科树立自己教育理念的沃土。在经历无数次深入研讨之后,教科在秉持“德至真善,学贯中西”的校训之下,确立了“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特色定位,站稳中方立场、吸收外方课程优势,融合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文化的和谐共融,这些都成为教科的立校之基。我们坚持“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们打开多元发展的大门,也获得广泛社会认可和声誉。



在学术成绩之外,教科也非常注重校风、学风、教风的建设,在这里,你可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能接触国际前沿动态。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立中华之根,开融合之风,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前提下,学生焕发出蓬勃生机。教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道德人格健全、个性特长鲜明、学科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有人际交往及中英文双语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京领:在探索中西教育融合的道路上,学校是如何应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和冲突的呢?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文化有差异,却没有高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迎来百花齐放,万象更新。在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时,我们秉持开放包容,协力同心的工作理念,以沟通协商为前提,达成文化理解为目标,不断在磨合中前行。首先,我们组织了中外校长联席会议,让中外校长能够面对面地讨论学校的管理事宜,这样不仅能够增进相互理解,还能共同制定出更符合多元文化背景的决策。



其次,我们开展了跨部融合教学研讨,让中方教师了解国际课程的优势,如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同时让外方教师了解中方的新课程素养目标导向,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课程共享计划,共享外教课程资源,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必修课程的检核。同时,我们还共享了国内升学考核资源,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准备未来的升学考试。


学校实施推行教师协调互利制度,中外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中协调合作,无论是作为课程导师、教学任课教师还是培训研修教师,都能推进各部教师之间的协调,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以和合共生的协调推进融合特色发展,不断调整学校教育生态,以积极创新与灵活适应的策略,有效应对并成功迎接了新课程的各项挑战,展现了卓越的教育应变能力和教学实力。我相信,在未来这些智慧性的创见,也能让学校在良性互助的融洽关系中,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京领:在伴随着协和教科成长的这么多年来,您认为校长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做校长之前,我认为首先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和学校一起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是根基,自我发展是给养,只有不断精进业务,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我们的教学才能保持活力。而作为管理者,我认为向外延伸,向内生长才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更新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自我内驱,拔节生长,才能确保学校与时俱进。



在教师岗位上,我一直保持一线教学的经历,即便后来作为管理者,承担各项管理任务,我仍然坚持了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保持教学的热度,这为我之后成为校长积累了更多与教师共生的共情力。在管理方面,我致力于课程设计、科研管理以及团队引领等工作,协和教科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和学术委员会的筹备,都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需要管理者的引领。我相信,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发展方向。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管理者,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京领:学校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请您谈一谈学校是如何为教师创造成长空间的呢?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在协和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们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坚信,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能够极大地拓宽老师们的视野,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磨砺机会。这样的开放和谐的育人环境,正是我们教师团队持续获得发展动力的源泉。


首先,聚焦“教学新问题,教改小巧思”,学校每学期开设特色各异的教师工作坊,名师成长课堂,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提升自我,鼓励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提炼经验,通过协作共生改进教学行为;





其次,依托集团办学优势,借助集团星计划、跨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社区共建、特色场馆等集团、社会资源,聚焦特色项目开发,教师们在“博物馆课程”“古美社区商业圈建设”“厨余垃圾堆肥处理”“淀浦河治理策略”等各类项目式活动的开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兴趣为出发点,以专业能力为支撑,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并且,学校聚焦创新实践,通过课题引领、科研助力,促进教师精进业务。“新时代教师职业素养研究”、“校长领导力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广域资源开发的教师培育路径”、“中西融合视域下的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各类教师培育项目在学校的助力孵化中,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之路,教科每年保持近20项市区级课题申报立项,成为科研立校的重要基石。


此外,协和教科也致力于向外辐射,扩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影响力。教科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60余人,区级骨干及骨干后备教师近30人,每年输送市区级名师基地、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基地学员若干,为协和教师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仅2020年到2023年间,教师个人荣获国家级奖项19项,市级82项,区级151项。我也有幸成为其他学校几位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在协和的引领和支持下,这些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区级的骨干教师,这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也是协和教育力量的体现。



作为校长,我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更是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协和学校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教师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看我们如何通过培养和发展教师,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既是我作为校长不断探索的教育意义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


京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最终将深刻影响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您提到的学校坚持“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我们强调“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没有最优秀的人生,只有最幸福的人生”。学校追求的是适需发展、适性扬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我们采用“隐性分层”策略,利用“学分制”“成长银行”“4C之星”等多手段帮助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阶梯。A层学生就注重打造自主探究空间,强化任务驱动模式;B层学生强调情境创设,合作学习;C层学生细化阶段目标,设置平缓坡度,强化课后个别化辅导。我们希望通过帮助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阶梯,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尊重、适宜发展。同时增设个别学科“专家门诊”、“解忧秘箱”等助学板块,不仅为学生解决拓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更为学生养成反思自我,主动发问的探索精神。


除了学术成绩,我们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通过多元的评价体系和活动平台,大力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比如跨学科项目式活动“文化行走之旅”开展,在旅游导览图、旅行“视”界video、文“创”万象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现自我。





学校既关注学生们个性的异同,也关注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状态和未来的规划。学校将生涯规划课程分为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联系、毕业项目三个部分,每月都开展“与导师同行”活动周项目。学生在学科导师、生涯导师、心理导师的“全导培育”支持之下,不断探索个人兴趣,规划职业方向,并对自我、对社会、对世界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02

变革中求索,挑战中前行:

驾驭教学改革的风浪


京领:您认为学校课程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学校是如何推进初中部的双语课程和EMW融合课程,以及高中部的BC国际课程落地呢?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学校课程的最大特色是“融合中西,和谐发展”。中西融合并不只是外在的形式,更在于课程内部的融通、资源共享、课程融合、教师互利,把握好各方的平衡、找准着力点、搭建好平台,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动力。


“融合中西,和谐发展”让BC课程在教科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在2016年EMW初中融合课程加入后,更让教科中西融合之路走得越来越扎实。


初中EMW融合课程在完成上海市课程计划的同时,吸收、融合剑桥课程关键阶段3、IBMYP等国际通行课程中先进的 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内容、评价等要素,注重探究式学习、关注全人教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多方位培养。



初中双语/先锋课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案,注重多元课程体系的衔接性、整体性、连贯性、平衡性和灵活性,注重创建重交际、浸润式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学科体系的再建构,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融入学科教学,凸显数学特色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多样性选择奠定基础。



BC国际课程以适应性、融合性为核心理念,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累海外留学经验,开拓国际视野,为未来出国深造提供助力。同时开设四门中方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创新精神。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实验,努力创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课堂中学生分层的方法、学生走班的设计、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2020年到2023年间,学生荣获国际级奖项32项,国家级132项,市级742项,区级430项;学生在国际级、国家级、市级和区级比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届BC课程毕业生100%获得海外大学录取,其中世界前50海外大学占82%。



京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是否遇到过一些挑战呢?请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经验。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校长李春燕: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中西课程的深度融合。回想起2011年,加拿大BC国际课程刚进驻我们校区一年,协和教科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全盘接受西方教育模式,它是否真正适合我们本土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嫁接改良,我们是否只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而无法发挥国际教育的真正优势?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找到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了我们转型成功的关键


我们从课程目标的统一,课程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磨合,所有管理者从协和“星计划”、研学访问、国外考察等多渠道开展学习,从一个学习者到践行者不断打磨自己;所有教师从基础开始,中外教一起进入课堂,互教互学,互促互行,不断研讨,不断磨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教师队伍;所有课程从融合出发,开展跨学科共建、跨项目共通,从学科教学到活动组织,多方面促进学生融合成长,确保课程的有效落地;所有空间不断推翻重建,让学生参与,将文化共建作为班级建设的共生点,让师生共同成长……转型不是一时半刻,而是始终在路上。



2


英语教师周璧君专访

做尊重、理解和支持学生的良伴


在校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协和教科办学的辉煌历程与教学管理的深邃智慧。李校长所描绘的教师成长机制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和灵魂的雕塑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际学校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上,英语教师更是承担着特殊使命,他们不仅传授语言,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接下来,让我们将视角转向在教育前线的英语教师周璧君。走进她的世界,深入了解协和的教育工作者们如何以匠心独运的班级管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助力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教师名片


周璧君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 英语教师


01

多维度英语教学

创新、科技与文化在这里交汇


京领:您能分享一些英语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方法或活动吗?以及印象深刻的教学案例?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我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力求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更偏向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学以致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每个不同的课型也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例如,在教授阅读课时,我会运用KWL模式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学习框架,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助其明确阅读目标,提高阅读效率。而在教授语法课时,学生会事先通过微课视频、阅读材料等预习、自学相关语法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进行讨论、练习和应用,并通过小组活动或项目来巩固知识。所有这些的复习巩固则会通过JK minds进行实现,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所学。



同时,项目式学习也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日常教学。例如,在七年级开设的选修拓展课《中西文化探究阅读》中,我们以“建筑”为主题,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进行中西方建筑特色的比对及原因分析,同时合作解决一个共同提出的问题:设计一个符合我校特色(East meets West)的JK剧院。各组充分整合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知识点,设计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剧院,并运用PPT、研究报告等形式加以阐述说明,作为最终成果进行展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真实和有意义的语境中使用英语,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技能。同时还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评估信息、做出决策,培养了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京领:作为教师您认为学生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您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作为教师,我认为学生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的综合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持续的学习动力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当这三者有机结合并对学生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时,学生能不断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学习兴趣是水到渠成的。


首先,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前提。学生需要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这种态度的形成,也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积极的鼓励与反馈来逐步培养。


其次,持续的学习动力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学生需要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不会过于遥远而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也不会过于简单而让学生失去挑战性。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信心和成就感。此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挫折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积极的建议和鼓励。


最后,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的保障。课堂上会详细讲解这些学习策略,并通过示范、练习和反馈来确保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进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当这三个核心要素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效融合时,他们就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自然地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不断向前,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京领:您是否使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现代技术在我的日常英语教学中的确带来了诸多便利,包括个性化学习、即时反馈、丰富教学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供精准教学支持等。这些优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通过技术赋能,构建智能学习平台。例如,通过闵智作业平台,组织学生进行作业提交和质量监管。


同时,利用平台的学习管理及检测工具,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和需求,跟踪学习进度和成绩,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进步情况,并及时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改进方向。



听说部分,我们同样借助口语100智慧学习空间,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发音和语调,提供即时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同时,学生也可以与虚拟助手进行英语口语对话,模拟真实场景下的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及实际应用能力。


课外阅读部分,我们同样也运用在线阅读平台,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为其推荐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并自动化地评估其学习成果。


京领:您认为在国际学校环境中学习英语有哪些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在国际学校中学习英语确实也面临这一些独特的挑战。首先是跨文化适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还要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的差异。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重要挑战。其次是高标准的语言要求。国际化的课程标准,如IB、AP等,这些标准对英语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达到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满足学术和日常交流的需求。当然,还有较为全面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以在学术和课外活动中脱颖而出。



当然,国际学校的环境也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多机遇。首先是较为沉浸的语言学习环境,国际学校提供了一个全英语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和课堂学习中不断练习英语,促进语言能力的快速提升。其次是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及体验,学生有机会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也能进一步增强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其国际视野。同时多元的学习活动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模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京领:对于未来,您预见中国国际学校的英语教育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我认为未来,国际学校的英语教育将呈现出技术融合教育、跨文化素养提升、多元化评价体系和个性化教学需求增加等趋势。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更多地融入国际学校的英语教育中,这些技术必将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现代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课堂参与度等,识别学生的学习强项和弱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其次,国际学校势必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升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而英语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手段,也必将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世界文明互鉴,帮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且,国际学校将继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评价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当然,随着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个性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国际学校英语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点和需求。国际学校将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路径。


02

助力个性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沉淀管理智慧


京领:您在管理班级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班级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腻的任务,它不仅仅关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塑造一个和谐、高效且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身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我遇到的挑战往往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多样性、学习动力差异、纪律管理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等,但其实在思考每个问题后,我们是可以有一些共同的策略去化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


在班级管理的核心策略中,首要且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确立明确的行为管理规范及其相应的后果体系。这一步骤不仅为学生们设定了清晰的行为边界,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预测且公正的学习环境。在学期初,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一规范制定的过程中来,确保每一条规则都是基于班级共同价值观和学生实际需求而设立的。这样的参与过程不仅增强了规则的权威性,也让学生们对规则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更愿意自觉遵守。在制定行为管理规范时,我们会细致入微地涵盖课堂纪律、作业提交、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等多个方面,同时明确列出违反这些规则可能面临的后果。这些后果的设定旨在既起到警示作用,又保持教育性,避免过度惩罚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我采取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干预策略。首先,我会及时且私下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采用倾听和理解的态度,试图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学习挫败感等。在此基础上,我会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包括情绪管理技巧、时间管理策略、冲突解决方法等,旨在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改善行为,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纠正。


此外,我深知学生行为管理是一个动态且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监督和调整。因此,我会定期对班级的行为状况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反馈,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估规则的执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以确保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京领:您如何平衡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学生?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会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以及特殊需求,为后续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我会与任课教师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比如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项目等等。



当然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学生往往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身为班主任,我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学业上的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利用一款手机软件,为班级搭建了“解忧树洞”。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我提出困惑,倾诉烦恼,释放压力,我针对学生们的问题或是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排忧解难,或是就共性问题召开主题班会或利用午休等时间进行统一答复。另一方面,我始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沟通学生的在校在家情况和表现。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京领:您如何与家长沟通,以确保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当今我们正处于乌卡时代,一个不确定的,模糊的,复杂且多变的时代。作为班主任,我不断探索与家长沟通的新方式,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我通过以下三个策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我通过家访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提供定制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建好家庭教育数据库,定期进行量化分析。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注意关注家长群体的倾向性要求,也对家长的特殊需求做好提前的预判和识别,做好“精准”的“最后一公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其次,构建了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参与活动,促进家校间的真诚合作。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家长沙龙、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等,加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作为教师要理解当前空前的教育关注和投入可能会导致家长的过度焦虑,尤其是面临择校和升学。我整合多元信息,提供专业引导和共情理解,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我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升学指导者,更是家长在孩子成长旅程中的支持者和伙伴


03

聆听成长的声音,为孩子的心灵导航


京领:您如何描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呢?您在与学生建立信任和亲近感方面有哪些特别的策略或方法?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在我看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我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与引路人。这份关系的基石,是深植于心的尊重与理解,我坚信,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地释放自我,勇敢地探索未知,无畏地面对挑战。我始终通过真诚沟通、积极倾听、个性化关注并持续获取反馈等方式来与学生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一直以来,我始终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自由表达的权利,他们的声音,无论大小,都能被听见;他们的想法,无论成熟与否,都能得到尊重。我深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而非灌输,因此,我总是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以此为基础,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学习路径。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困惑和梦想,而我,则作为一个倾听者和支持者,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回应和建议。通过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持续获取反馈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方式。双向的反馈机制,不仅让我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我也坚信,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下,我们才能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篇章。


京领:您如何平衡教师的权威与学生自主性之间的关系?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首先是明确角色定位。作为教师,我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因而也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会与学生共同讨论并设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在规则范围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索。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我当然会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以及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



当然建立信任和创造机会也是同样重要的。在班级很多事务性活动中,我总是选择让学生参与决策过程,并给予一定的自由度,当学生们觉得自己被信任和被需要时,往往会被激发出更强烈的内在动力。


京领:您能分享一个您与学生之间特别难忘或有启发性的互动经历吗?


上海闵行区协和双语教科学校英语教师:学校每年读书节都有课本剧表演。六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有着高涨的热情,但由于是一种新的尝试,因而也是一个挑战。第一次正式排练时,大家虽然已经能各自背出自己的台词了,但到了完整的故事里,却找不到自己的台词,有时一个说完了,下一个却接不上,整个故事不能连贯下来,演着演着,就演不下去了。于是,从剧本选择,到角色揣摩,再到服装道具,舞台表演,我都手把手地教着孩子们。在《警察与赞美诗》的剧本里,我们一起分析剧情,写人物小传,一遍又一遍揣摩着人物情绪,也慢慢体会到珍惜的意义。 


七年级时,孩子们开始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萌芽。带着原创剧本《今天和明天》而来。排练时,我不再像六年级时那样身兼导演、编剧等数职,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修改,自己调整。有时会有孩子跑来问我,“周老师,我把这句台词这样改,行不行?”“我可不可以在这儿加进这个动作?”“这个地方,我们想这样演。” 我适时退居幕后,给予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反思与调整,如何在团队中协作与创新,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到了八年级,自主的孩子们已经完全胜任了自导自演的工作。排演时同学们集思广益,对人物刻画反复琢磨,对演员的服装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对道具的准备孩子们也是一丝不苟,从桌上的茶具、桌布到笔记本……这些道具,他们都精心制作。虽然大家都很辛苦,却乐在其中。舞台大幕缓缓拉开,一出《灯光》把大家拉回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冒着生命危险划着了火柴,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暴露了自己,英勇就义。孩子们动情的演出让人泪目,看着台下孩子们一双双因激动而拍红的手,因兴奋而发光的眼睛,因快乐而绽放的笑脸,此时此刻,我想比起连续三年课本剧比赛一等奖的荣誉,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所展现的团结合作的意识,自主创新的能力让我倍感欣慰。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静待花开,甚是圆满。


我想,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次课本剧的成功上演,更是一场关于学生自主成长的生动实践。当学生被赋予信任与自由,加以适时的引导,他们便能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


3


结语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简单地注满一桶水,而在于激情地点燃一把火。” 本次校长专访深刻诠释了这一理念,透过李校长与周老师的话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爱与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在长达二十年的教育征途上,李春燕校长既是梦想的播种者,以远见卓识领航向;又是卓越的实践者,与学校同行共奋进,于教育田野勤耕耘。于自我修炼,她倾注满腔热忱于教学细节,精心雕琢每一刻,以深沉爱意拥抱教育事业;于教师成长,她投入无限赤忱于青年培育,细致关怀每个人,助力搭建成长桥梁,引领教师稳步前行,实现蜕变与升华;于学校发展,她的领导力如春风化雨,丰沃学校教育土壤,孕育梦想与希望,铸就摇篮之辉煌。



正是这样的悉心培育,催生出了一批批如周老师般杰出的青年教师,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学生们搭建起通往智慧殿堂的坚实阶梯,成为了协和教科学生心灵的灯塔与成长道路上的挚友。协和教育的团队,以其对教育真谛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协和的学子们必将怀揣着在这里获得的知识与智慧,勇敢地迈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008


推荐阅读






京领家长圈


京领 KingLead

京领新国际
京领是创新驱动的诺奖创新平台、全球院士平台、国际标准平台,致力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下一代诺奖科学家、激发下一代世界级创新企业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