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他是中国国际教育的先行者之一,自1993年便开始了国际教育拓荒性探索。从最早期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建立,他点滴耕耘、开疆拓土;到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的稳扎稳打、蓬勃发展,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他始终站在前线,投身实践、引领发展。
他就是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总校长陈文国先生。陈校长是前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始元老、国际部主任,作为中国国际化教育的领军人物,拥有42年教育、30余年国际教育经验。
他所参与创办的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更是上海地区近年来不可忽视的黑马力量。被媒体争相报道的“最年轻的17岁团长”,正是宏润博源育人成果的生动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谈吐、思辨、格局和担当精神,最终收获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多所藤校录取。
学校秉持“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培养。从由学生自由提出身边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的北辰论坛,到投身实践联系社会的上海建设周PBL项目,即使是极其小众的梵语课程,只要学生感兴趣,也有康奈尔大学的语言学博士亲自教学。陈校长所倡导的分层教学,其创新的模式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片自由天地中得到充分的支持,从而探索热爱、发展所长,在积极的正反馈中持续提升自我。
在宏润博源,教育者、老师、学生共同构成了一个共荣的社区和生态园地。每位学子都能在自己的自然空间中生长,成为在阳光下自由摇曳的花朵,自由生长的树木,展现出自己最本真、最好的样子。
此次,京领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的总校长陈文国先生,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洞察和实践经验。在与陈校长的深入交流中,我们得以了解他对国际教育本质、学校管理、人才培育、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全面深入见解和丰富实践经验。
从对陈校长的专访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位投身教育多年、拥有丰富经验的开创者的教育哲思和不断创新的前瞻性,在管理上具有开放性,在生活中与学生亦师亦友,真正尊重学生,洞察教育本质。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得以洞察宏润博源学校作为一个立体教育社区的全貌。
学校介绍
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是由中国最早的国际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的陈文国先生,联合宏润建设集团(上市公司)创办。学校与美国具有百年历史且被美国7大权威机构认证的著名教育机构格里格斯学院(GIA,Griggs International Academy)合作,对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且有意向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提供双语或全英文的大学前课程学习(包括AP课程)。
校长名片
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总校长
陈文国
1982年从事教育工作
1993年开始国际教育,上海中学国际部创校元老之一
2013年创立播文教育和一所美国中学在上海的分校
国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曾获“中国人气名校长”
必达亚洲学校建设办颁发的亚洲“最具影响力校长”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首届理事
荣获“中国国际教育领航人物称号”
北京大学国际学校校长班同学会会长
一、深耕国际教育、
与中国国际教育事业共生长,
在实践中铸就卓越领导力
陈校长在教育界耕耘四十二载,他的教育生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国际教育事业同步发展。他不仅是这一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积极的推动者。
在这段历程中,有两所极具代表性的国际学校,它们与陈校长之间的深厚联系,映射出他投身国际教育实践的不同阶段,也是他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上海中学国际部,是起点,也是丰碑。陈校长作为上中国际部的创校元老之一,在这里度过了30载春秋。在这段充满活力、勇于挑战、硕果累累的时光中,他实现了从国内教育到国际视野的跨越,从专业领域到全面教育的深化,积累了对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刻理解。
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是回归,也是突破。这里标志着陈文国校长向着他的教育梦想再次扬帆。与30年前相比,步入宏润博源的他已不再是青涩的新手,而是满载着教育理想和实践经验的一次深思熟虑的启程,是他将多年积累的国际教育智慧和经验付诸实践的新篇章。
大学毕业不久,陈校长便加入了上海顶尖中学——上海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在这里,他展现出卓越的教学才能,所指导的学生成绩斐然,众多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录取,或赴海外深造,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学府。
陈校长在上海中学教授物理并指导物理竞赛团队。在长达十年的物理竞赛辅导过程中,陈校长与学生们逐渐形成了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共同研究竞赛题目。陈校长表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挑战时不再畏惧,而是能够从日常讨论中寻找线索,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年后,陈校长意识到这种教学法实际上也包含了国际教育中所倡导的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成效显著,学生们年年获奖,甚至有学生被李政道和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认可并录取。
对于早期的教学经历,陈校长十分珍视:“虽然那时我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但与学生的互动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我深刻体会到,教与学、学与教实际上是永远相互促进的,我们师生是一起成长的。”
陈文国总校长
上海是国际教育扎根与蓬勃生长的一片沃土。作为国际交流的前沿,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等行业的繁荣早年一批能力出众的外籍人才,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最早一批为满足这些四海人才子女教育需求而诞生的国际学校。
1993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中学国际部应运而生,致力于为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及其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当时,上海仅有的国际学校是由美领馆设立的上海美国人学校,主要服务外交官家庭。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成立,旨在为来自多元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参差的孩子提供教育。上海中学国际部采用IB课程体系,这一最初为外交官子女设计的课程,后来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教育标准,帮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顺利继续学业。
国际部的成立令人振奋,但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上海中学在国内教育领域成绩斐然,老师们对国内教育了如指掌,但对于国际教育却知之甚少。陈校长坦言:“我们那时可以说是在做一项从零到一的工作。”
尽管起步艰难,但这群有理想、有情怀、有方法、有韧劲的老师们决心从零开始,不断地全心钻研,从多方位了解国际教育。他们既重视理论研究,也注重实践深化,从大量资料中寻找答案,走访国外学校,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涵盖课程理念、设计、教材、实施等方面。为此,上海中学国际部后来还出版了一整套书,包括国际教育的总论以及各个分科的论述,对方方面面进行了实践体验的总结。
筚路蓝缕,唯有自力更生。回忆起这段经历,陈校长说:“我们当时几乎没有任何资料,自己想方设法到处寻找材料,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教案和教学方式方法。渐渐地,随着资料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丰富。”
尽管困难重重,但陈校长和同事们凭着一定要把国际学校办好的决心,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年内,上海中学国际部迅速从最初的18名学生发展成为上海几乎最大的国际学校,拥有3000多名学生。如今,每年都有大批优秀毕业生从上海中学国际部走向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高校,上海中学国际部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军学府。
这段拓荒之路也让陈校长逐渐形成了“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陈校长认为,教育应该基于孩子的个性和潜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从实践中学习,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教育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习惯的学生,上海中学国际部不断实践,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在管理上,陈校长鼓励教师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上海中学国际部和上海美国人学校一样,主要面向外籍人员及港澳台人士的子女招生,内地学生即便渴望接受其优质的国际教育也难以入读。陈校长的许多朋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里接受教育,却因身份限制而无法实现。这让陈校长心中渐渐产生了一个遗憾: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国际教育经验,却无法让我们中国的孩子受益。如果我们自己办一所学校,专门服务于我们中国孩子,那不是更好吗?这样,中国孩子也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幸运的是,陈文国遇到了同样富有教育情怀的宏润建设集团,双方理念相合,都希望能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2018年9月,陈文国担任总校长的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
宏润博源校园风景
“公众票选最美学校”
陈校长带着在上海中学积累的丰富经验离开,这也成为了创办新学校的一个新起点。在创办一所全新的学校时,除了激动与期待,是否也会有担忧?面对我们的疑问,陈校长的回答坚定而有力,他相信,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把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认真、踏实地一步步去做,教育肯定能够办好。“从中国历史上看,如果你真正用心办教育,你的教育一定能够办得好。”
陈校长致力于将宏润博源打造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学府,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自由地展现自我,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心,激发内在动力,认识到学习本身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并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宏润博源校园设施
在国际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校长们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思想的灯塔,引领方向;是行动的舵手,稳健前行;是管理的舵轮,掌控航向。我们常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其领导力深刻地塑造着学校的未来。
陈文国总校长寄语宏润博源学子
作为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前主任和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的总校长,陈文国校长在超过四十年的国际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的领导力不仅影响着学校,也培养了一批走向管理岗位的教师。对于如何管理好学校以及校长应具备的素质,陈校长有着深刻的思索和洞见。
在陈校长看来,真正办得好的学校都有一个作为灵魂人物的校长。这样的校长必须拥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方向,以及深厚的教育思想。这些理念不应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应与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既有目标,又有实效。
陈校长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校长职责的看法:“校长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校的特色鲜明,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独特之处。我们期望学生和家长在众多选择中,能够一眼认出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地,认定这正是他们所寻找的学校。”
他强调了校长在管理上的角色:“校长这一角色非常关键,需要不断吸收新鲜事物,借鉴外界的新发展动态和优秀做法,并将其推广。”在管理上,陈校长强调信任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他相信,不仅是学生,每一位老师和员工都应在这种环境中能够施展才华,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就会把事情越做越好。”
陈校长倡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并放宽思维:“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性,我们都应予以尊重。我们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权威管理方式,充分信任每个人的主动性。当然,作为校长,需要把握总体方向,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要不断鼓励我们的老师,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方向。校长还要起到引领作用,不断接受新事物,让老师也能明确前行的方向。”
陈校长在活动现场
“总的来说,校长就像一个总舵手,在掌握学校航行方向的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最好的展现,通过内驱力来自我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陈校长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丰富经历孕育了许多教育管理人才,他们如今在国际学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校长致力于打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正如他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也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当教师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之后,他们的事情也会越做越好,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后面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好。”
陈校长与学生们在一起
陈校长指出,宏润博源追求的正是一个学习型社区的建立,一个每个人都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仅是学生,老师、员工、管理层,包括校长本人,都在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接受新挑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陈校长相信,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学习,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挖掘和提升,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实现自我超越,共同塑造学校的未来。
二、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个性化培养体系激发每位学子的潜能
陈校长坚信,教育的态度需根植于扎实的实践之中。宏润博源以此为基,广泛汲取中外教育哲学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教育哲学的沃土上,学校继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认识到教学应顺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同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被深刻融入教学之中,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陈校长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知识才能内化为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种理念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相呼应,他主张“生活即学习”,视社会为一个大课堂。宏润博源将中西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使教育遵循孩子自然的成长规律,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长。
在陈校长看来,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学校里或应试中的能力,而是真正为他们终身的发展负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试只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面对问题、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帮助、协调各方面资源,最终解决问题。”具备这样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进行发明创造,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为此,宏润博源打造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个性化培养体系。在这里,个性化教育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通过深入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实践策略,真正地融入到学校的血脉之中。
陈校长与我们分享了宏润博源如何将个性化教育落到实处,让我们得以窥见学校在育人理念上的独到见解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艺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宏润博源深刻理解并尊重每一位学生与生俱来的成长天性。学校致力于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宽广的包容性,以激发和支持他们发挥个人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陈文国校长常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一理念在宏润博源的课程体系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学校精心构建了一套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育。
在这里,课程不是简单地按照年级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他们分配到适合的层次班级,上下难度级别打通,左右兴趣选择打通。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虽然给教材编排带来了挑战,但它也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陈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坚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课程,实现“一人一课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突出优势,根据自身的生涯规划,设计独有的课程体系。
例如,宏润博源允许九年级学生与十二年级学生同上英语课,而十年级学生如果对物理有所畏惧,可以选择学习标准水平的课程。到了十二年级,尽管面临美国课程的学分要求,学生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物理,这时他们会发现,随着综合能力的提升,物理学科已不再难以掌握。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逐步克服挑战,发现学习的乐趣。
对于那些英文水平较高的低年级学生,宏润博源允许他们与高年级学生一同学习世界文学等英文课程,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学校也针对学生的特殊兴趣提供个别学习机会。比如,来自康奈尔大学的语言学博士,曾与对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梵语,这种学习机会在其他学校难得一见。
英文辩论赛
在宏润博源,走班制不是简单的教室轮换,而是真正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和难度,进行彻底的走班。这种制度,适应了不同特点、特长、发展程度的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课程表,释放他们的天性,展现所长。
这一做法将个性化教育做到极致,意味着学校要在师资、教务、管理上投入巨大。陈校长表示:“在支持学生成长方面,我们是全力以赴的。”为了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教务处在学期前有专门的“选课指导”,提供一周时间的试课;如果发现难度跟不上,或者不感兴趣,可以灵活调换。一个月后进行“诊断性”测试,再做调整。
核心学术课程之外,宏润博源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兴趣选修课、社团活动、CAS活动、实践活动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空间、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度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认识自己,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宏润博源学子风采
宏润博源学生的主动性、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养能力非常突出,学校教育的秘诀正在于此。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自我超越。这正是陈文国校长所倡导的,“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宏润博源,自主性的培养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学校不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重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特别设立的“北辰论坛”便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对学校的各项事务提出意见。不同于其他学校,宏润博源敢于让学生直面问题,并要求他们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改进中。
北辰论坛
在“北辰论坛”上,学生们可以就从食堂就餐体验到健身房设施,再到选修课程的安排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例如,为了解决食堂排队的难题,有学生辅修经济学课程,尝试运用经济学原理开发更好的管理制度,还有学生在编程课上开发用餐小程序,减少排队时间。对健身房设施有意见的学生则利用3D建模技术,重新设计布局,并像企业做项目一样,向学校提出解决方案和预算。
当学生被赋予了校园主人的角色,他们的态度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他们就像是播撒在肥沃土壤中的种子,自由地吸收养分,茁壮成长。
陈校长强调:“我们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他们所学知识和可用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这种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未来成为发明家或创新者至关重要。许多伟大的发明往往源于对身边细微差异的洞察,正是这些洞察激发了创新的火花。宏润博源学校的教育实践,正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探究式项目学习活动,名为“建设上海”。每年的主题各异,如“建设可持续上海”“建设全球化上海”等,学生在这一周期内不遵循常规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研究特定领域。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参与沟通、团队合作、专家咨询和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真实的社会,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启示。课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港口研究、钱币制造历史、大飞机制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多个领域,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建设上海周
陈校长分享道:“在上海建设周中,学生们与上海各领域的专家和资源进行深入对接,通过探究活动逐步拓展问题的边界,深化对该领域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提供了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在“建设上海”周活动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像创业者一样主动学习,推动自己的成长。他们跨越学科界限,与平时不太熟悉的师生合作,共同探索各种课题。这一项目覆盖了广泛的领域,从科技到文化,从经济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陈校长坚信:“通过提供资源和平台,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术和个人成长上都取得显著成就。”
三、
兼具教育情怀与实践经验,
让学生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人
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宏润博源育人目标的重中之重,“幸福”是宏润博源育人的关键词,陈校长希望从宏润博源走出的每个孩子都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在校园中的成长经历成为未来幸福的坚实基石。
宏润博源的种种实践、所打造的个性化体系实际上都是在回应“幸福”这一育人理念,发展学生拥有幸福能力。
中学阶段是形成世界观的黄金时期,宏润博源从德育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设定合适的人生目标。
学校组织家长大讲堂,邀请各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知识分享;安排学生游学世界,拓宽视野;并进行生涯教育,从入学起就与学生探讨人生意义和发展路径。学校还开设心理和行为课程,从IB理念中汲取灵感,注重创造力和实践,为孩子们提供详细的教育计划。
职业周活动
在智力发展方面,宏润博源的课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量身定制,旨在强化学生的强项,避免弱项。学校不推行一刀切的课程,而是提供不同难度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以此发挥所长,感受学习的积极反馈,享受学习的乐趣,形成正向循环。
陈校长认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乐趣,从而主动投身于学习,无需外界的强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得以发掘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激发热情的领域,并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释放他们的潜能。这样的环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宏润博源学生作品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幸福的状态不仅为现阶段的生活奠定基础,而且为他们整个人生奠定幸福的基础。“如果孩子们小时候不幸福,他们如何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到幸福呢?”陈校长希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活动和知识的学习,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他们学会了接受挫折和失败,将失败视为挑战,积极面对生活,这样的心态和勇气将帮助他们在未来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不会感到害怕。”
陈校长与我们分享了蔡晗啸同学的故事,这位17岁的青年在上海疫情期间展现了非凡的担当,他为小区600多位居民团购了上千斤蔬菜粮食,成为备受瞩目的“全上海最年轻团长”。他的故事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小蔡同学清晰有力的表达,以及超越同龄人的谈吐、思辨、格局和担当精神,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精英学子的风采,这也是宏润博源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蔡晗啸同学
陈校长回忆起蔡晗啸与宏润博源的相识的缘分,笑言:“当时宏润博源刚刚创办不久,并没有类似升学成绩之类直观的成果来吸引学生。不像别的学校是面试学生,蔡同学更像是来面试学校的。”面对上海众多顶尖学校的选择,蔡晗啸经过分析比较后,决定加入宏润博源。打动他的,是校领导们的真诚和坦率——“我们没什么特别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支持学生,给学生资源和机会。”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他的期望不谋而合,能为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与三位校长——执行校长、外方校长深入交流后,他确信宏润博源能让他迅速成长。
事实证明小蔡同学的选择没有错。在宏润博源,蔡晗啸如同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肆意生长。四年里,他遇到了引领他入门的摄影老师,学习了梵语课程;他从无到有创办了模联社团,开设了“学生开选修课”的先河;设立了学生议事平台“北辰论坛”,对社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小蔡同学在北辰论坛
九年级时,蔡晗啸和其他几位学生对敦煌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兴趣。敦煌以其丰富的壁画而闻名,但许多珍贵壁画流失海外,令他们感到痛惜。他们渴望深入了解这一情况,并寻找保护剩余文化遗产的方法。
在2020年5月左右,疫情稍有缓解时,这些学生决定亲自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学校对此表示大力支持,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派遣了两位老师随行,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学校对老师的唯一要求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其余时间则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敦煌行
考察结束后,学生们将他们的研学经历和收获总结成文,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论坛上发表。这篇文章因其深刻的见解和独立研究的精神,受到了广泛好评。
敦煌行蒋同学论文
陈校长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研究课题,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跟孩子交朋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想方设法把他的潜力挖掘出来,加以引导发扬光大,帮助他建立信心,孩子就能茁壮成长。”小蔡同学正是如此,正因为宏润博源个性化的培养体系,放手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全力支持他任何创新的想法,他才能培养各方面综合的能力,从而能在封控社区中担任团长,关怀身边的社会,在真实的世界中看到他人。
在录取季,小蔡同学收获了哥伦比亚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两所藤校的录取,斩获了包括卡尔顿、里德、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5个顶尖offer。最终他选择了达特茅斯,他说因为这所学校“小而美”,与宏润博源学校的气质十分相似。
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从宏润博源走出的学生,对这所学校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宏润博源走向世界的学子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其中一些进入了国外顶尖学府,并在一年后回来分享他们获得全A的喜讯,并且已经在思考研究生阶段的规划和去向。
宏润博源毕业生合照
宏润博源学校欣喜地见证着学生们在更广阔舞台上的适应力和能力展现。外方校长在国外与学生们的重逢总是充满喜悦,学生们对校长的到访感到兴奋,愿意分享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依旧保持着阳光和自信。这些学生在国际舞台上不仅展现出竞争力,他们的自我驱动力也在不断推动他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小蔡同学的故事,也是无数个宏润博源学子的缩影。在宏润博源,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温暖,以及在一个充满支持和积极反馈的环境中培养出的自我探索的勇气和自信。陈校长以其宽厚和充满情怀的教育之心,与宏润博源的每一位老师,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幸福的独特环境。在这里,他们是最自由的鸟儿,勇敢地建立联系、勇敢地去爱、勇敢地生活,飞向属于自己的山巅。
四、
未来已来、掌握主动性,
在跨学科交融与跨文化交流中培养综合能力
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国际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对未来已来的新挑战,宏润博源在陈文国校长的引领下,正积极探索如何在变革中掌握主动,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挑战的人才。
陈校长坚信:“尽管外界变化莫测,但只要我们坚持教育的根本,遵循教育规律,就能够在任何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宏润博源正以这种坚定的信念,迎接国际教育的新阶段发展。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学校不仅强调STEM教育的重要性,更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让学生在知识的原野中自由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面对AI时代的新挑战,陈校长明确指出:“AI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必须迎接它。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他强调,在AI时代,人类依然能够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于加强STEM教育,即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驾驭AI,而不是被AI驾驭。陈校长认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于人文学科的教育,这些领域培养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是人类在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在陈校长看来,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的互动,“历史上学科间的界限并不像现在这样分明。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科逐渐细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但现在,我们需要将它们重新融合,因为所有学科本质上是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考虑和研究才能解决。因此,跨学科教学是我们必须要紧握的关键,无论是在国际化教育还是国内教育中,这都是一个总体的发展趋势。”
一系列STEM活动
宏润博源通过跨学科交融培养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主动性。学校鼓励学生利用3D打印机等工具设计模型,举办科学周展示学生自拟的课题,如基因编辑等前沿研究,组织学生赴德国、摩洛哥、西班牙等地游学,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拓宽视野。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际教育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愈发深化的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国际教育的征途上,陈文国校长以其深远的洞察和坚定的实践,诠释了教育的长期使命。他深知,教育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马拉松。陈校长如是说:“我们首先应将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不应期望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显著的成果。”陈校长期待与同仁们携手合作,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环境,通过交流经验促进彼此成长,推动国际教育的进步,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时代的需求。
结语
陈文国校长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耕耘着国际化教育的沃土。从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初创,到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的崛起,他始终站在变革的前沿,用智慧和实践塑造着教育的未来。他所倡导的“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在宏润博源学校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陈校长始终秉持着纯粹的教育情怀,面对学生们,办他们所思、所想、所期待的教育。在这里,孩子不一定要成为某种形状,而是充分做自己。每一位学生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生长的自由空间,成为最幸福的自己,书写属于自己的锦绣篇章。
*文中图片均源自:上海宏润博源高级中学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