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和推翻他的将军们冰释前嫌,太有趣了”

时事   2024-11-20 11:00   北京  

每次讲解时外方专注地倾听和结束后热烈的掌声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而把人民政协所代表的中国智慧讲给世界听,也是我的荣幸。


虽然我的主业是外事局工作人员,但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副业,就是中国政协文史馆“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的英文讲解员。第一次做英文讲解员是在2022年9月“非洲国家记者进政协”活动中。虽然已是政协外事工作的老兵,但毕竟是展览讲解的新兵。所以第一次难免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卡壳了搞砸了,担心得前一天晚上都没睡好。后来“一回生,二回熟”,慢慢积累了经验,变得更加从容。

2022年9月,“非洲国家记者进政协”活动中,本文作者给非洲记者讲解“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作者供图)

一开始只想着怎么把英文讲解词流利地背下来,后来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作为英文讲解员的责任。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首先是时间优势。政协文史馆本身有经验丰富的中文讲解员,以往都是请英语译员做中翻英。现在直接用英文讲解,无疑是为了在同样的时间内节省下翻译的时间,传递更多信息。其次是语言优势,直接用英语讲解会让外方感觉更加亲切,沟通起来也更为顺畅。再次是思维优势。英文讲解与翻译不同,翻译讲究准确,重点在于把中方讲解员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而英文讲解重点则放在怎么让对方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用英语不仅意味着语言的简单切换,也意味着要用英语思维去思考。中文和英文是两种语言也是两个体系、两种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我用外国人的思维看我们的讲解词,去思考外方可能会有哪个词听不明白、会在哪个点有疑问,而我又能如何应对,以达到更好的讲解效果。

想清楚了“为什么”,明白了改成英文讲解的优势所在,下一步就是“怎么办”?我想大致有三:一是熟练掌握展览内容,二是提高英语技能,三是分析来访受众。首先,必须熟悉展览,充实自己的政协知识库,这是地基。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至少要有60分钟的内容储备,才能对30分钟的讲解游刃有余。于是我仔细并反复学习讲解词和展览图片的介绍,寻找背后的故事和资料,力求对展览的内容有更深了解,练好“内功”。其次是提升英语水平。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而政协又有很多独特的专属词汇,对它们的英文表达必须准确到位。我列了一张政协专有名词的翻译单,包括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会、重点提案督办等的英文译法,练习到张口就来。这样作为武器的“工具”也准备好了。最后是分析受众的环节。参观展览一般是外宾参访政协的第一个活动项目,他们可能对政协一无所知,那我要他们听完讲解带走什么呢?讲太深他们很难理解,毕竟存在不浅的文化差异,政协又是非常特殊的制度安排。要在半个小时里讲清楚一个原来他们很陌生的制度安排,其实是不小的挑战。而且一般接下来还会有座谈交流,政协领导和委员们会用更加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履职经验让他们加深对政协的了解。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开胃菜(Appetizer),主要是引起外宾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政协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去思考协商民主的优势。有个整体概念就好,点到为止不用过细,可以多讲一点历史,而新时代的人民政协这道主菜(Main Course),在接下来的会见或者座谈交流中政协领导和政协委员们自然会做更全面丰富的介绍。这是从流程的角度,把外方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但每一个来访团组又有各自的特点。外宾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国际组织,有时都属于一个职业群体,有时则是各领域各年龄层混杂,这就需要根据受众特点对每一次的讲解做个性化调整。为了做得更好,每次讲解之前我都会再去从头看一遍展览,想想要讲解的重点和对方可能的兴趣点。所以我的讲解词,每次都不太一样,除必定要介绍的外,根据外宾的不同会侧重讲不同的故事。遇到美国代表团,就给他们讲美国人沙博里、陈必娣因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长期贡献而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故事,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访问美国和时任美国副总统布什的合影,讲中国除了他们熟知的“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民主之外还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民主。给非洲使节讲解的时候则会提到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应邀到全国政协作演讲,讲人民政协历史上的第一件提案和非洲兄弟怎么把中国抬进联合国,讲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重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以及政协对第一部婚姻法的贡献。

虽然每次讲解不尽相同,但主线是一样的。我每次必讲的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熊秉坤和鹿钟麟三人的合影。溥仪的右边是参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将他赶下帝位的辛亥革命元老,左边是把他驱逐出紫禁城彻底成为平民的国民党将领。他与他俩理应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却在政协活动里走在一起,抛弃了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了更好地建设全新的中国而握手言和。在我看来,这是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生动的展现。每次也是在这张照片下我听到了最多的掌声。

肯尼迪艺术中心教育顾问山姆·蒂德维尔听完这张照片的讲解后感慨:“末代皇帝能够和推翻他的将军们冰释前嫌、谈笑风生,这太有趣了!我会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带给我的朋友们。”自由舞者哈吉德·阿里说:“这张合影让人印象深刻,三人抛弃仇恨一起工作,只有在中国这样有着漫长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才会发生这种故事。”

我相信,那些深深打动我的,也能打动外国听众。所以,从油画《初春》到1980年全国政协第一次新春茶话会,从设立民族自治区到建设三峡大坝,从简化汉字到设立教师节,我从一张张图片里精炼出政协委员们履职的桩桩件件,如数家珍地讲给他们听。这些历史遗留下的珍宝,穿越时光与一波波参访的外宾相逢。

在“国际组织进政协”活动中,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在参观过程中一直很认真地听讲而且提了不少问题,结束之后接受CGTN采访时他说,“这是一个了解中国治理体制的宝贵机会,展览很棒,讲解也很出色,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我觉得很幸运今天能来到这里学习。”他还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下次还是你来讲,我想我还愿意多听几次。”作为一个讲解员,我要求自己真诚开放,也要求自己能让外宾通过我看到政协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我觉得每次讲解时外方专注地倾听和结束后热烈的掌声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而把人民政协所代表的中国智慧讲给世界听,也是我的荣幸。

在全国政协办公厅外事局工作的16年里,我担任过诸多不同的角色。作为英文译员,我有幸跟随多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出访各国,学习政协领导们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故事的,看到了美国国会议员的傲慢,听到了岛屿国家领导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感受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作为礼宾人员,我有机会与很多国家的官员接触,在年复一年的对外交往中,切身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作为政协外宣工作的参与者,从起草领导参加外事活动的讲话稿到校对介绍人民政协的英文宣传册,从第一次制作政协外宣片到编辑第一版政协画册,我都不曾缺席。做讲解员,只是诸多工作角色中的一个。同其他工作一样,也是从学习请教到反复练习,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打磨自己,在一次次思考总结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用心才能把每件事、每项工作做好。

作为外事工作者,我用自己的视角见证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事业的发展变化,从高层交往到公共外交,从双边交流到国际会议,从全国政协第一个对外友好小组——中非友好小组的成立到受新冠疫情影响之后开启的视频交流会……所有亲身经历的人民政协外交时刻,给我留下了许多珍贵难忘的美好回忆,这些回忆如同珍珠颗颗镶嵌在我的人生中。我的人生年轮里也一圈圈刻印着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想,自己和其他政协工作者一样,都只是一个水滴,汇入人民政协事业的江河大海。我们也都愿用自己的活力和清澈、热爱和付出来滋养这个组织。

75年砥砺奋进,75年大国崛起,75年政协事业。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政协迎来了成立75周年的光辉时刻。回望过往时光,人民政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成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人民政协的历史,厚重辉煌,我相信,未来更为灿烂光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原标题:《一名英文讲解员的心路历程》
作者:张精升
全国政协办公厅外事局
国际组织处三级调研员
 (全国政协机关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获奖征文选登)
编辑:廖九阳
校对:蒲水涵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4年第21期


来稿指南


中国政协杂志
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