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陈淳,是因为做客漳州讲述朱子文化。说朱子知漳,陈淳是绕不开的话题。前贤中称陈淳“朱门高第”有之,“闽学南传第一人”亦有之;甚至称赞他“与贤者并世而生”。就是朱子本人也讲“南来吾道喜得陈淳”。人到漳上,焉能不去寻访陈淳?
理学家陈淳 许雅慧、王剑钦 合作
正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龙文区委宣传部小黄陪我造访陈淳故里。车子一路驶向九龙江边。我知道,九龙江源自闽西龙岩,分西北双溪,而陈淳故里就在北溪的南岸,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北溪先生”。迎候我们的村委郭主任介绍说,此地“蓬洲社”,旧称“香洲社”,据说陈淳出世时,村庄周边“百草皆香”,所以才有旧名。
看完古渡口,我急忙打听陈淳的故居,谁知郭主任手指江中说,那里就是旧屋所在。见我一脸愕然,郭主任解释道,过去香洲社因临水而居,受江水冲刷,田园住宅往往崩塌入水,后来只好举庄迁入几里外的高地。因为忌讳外人称这里为“崩洲”,所以才把地名改为现在的“蓬洲”,在闽南话中“香”“崩”“蓬”都为谐音。郭主任怕我不信,还亮出他当年采沙老总的身份。他曾带领手下捞出不少的古砖旧瓦。
“故居是无法看了,能不能瞻仰陈淳的墓地?”郭主任连连摇头:“没有,没有。很早时候,见过村后尖仔山下好像有块刻着陈淳字样的墓碑,不过已被砸成两段,再后来也就不知所终。”“那他的后裔能否找来谈谈?”郭主任还是摇头:“这个行政村有三个自然村,一村姓郭,一村姓许,再就是郑姓,陈姓的原住民几乎没有。”
站在蓬洲社的古渡口,我踱来踱去,打量身后有屈子祠,放眼北岸瑶山脚下有关帝庙,无不红墙红瓦,香火热闹,而我所要拜谒的陈淳却踪迹全无,不知孤魂何在?仿佛如脚下无语的江水。难道逝者如斯,“北溪”如斯?我的心情有如当地作者引用的康熙朝进士唐朝彝路过此地的诗句:“何处荐清香,泪洒溪流逝。”
陈淳拜师 高坚 作
只得循着书本去寻觅,向历史去询问。打开典籍,“北溪先生”的形象光辉伟岸。宋史为其立传,其《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礼诗》《女学》等著作载入史册,特别是煌煌五十卷《北溪大全集》悉数收入清朝《四库全书》。他的著作历朝历代都在翻印刊刻,且对海外产生很大影响。我读了台湾李蕙如教授的《陈淳研究》专著,了解到“北溪先生”的思想从南宋时就输出到韩国日本,而上世纪末由于大家陈荣捷教授的翻译,陈淳也受到了欧美学者的赏识。
难以想象,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出身竟然是一介布衣,生前几乎没有什么“功名”,最后朝廷按照科举特例,“特奏恩迪功郎”给予进士,并着任安溪主簿,未及到任,却以65岁享龄病逝。他“赋姿纯朴,颖悟过人,自少即高自期许,不同流俗”。年青时,听从好友忠告,从事圣贤学问以代举子业。读了朱熹与吕祖谦的《近思录》,把周敦颐、陈颢、陈颐,特别是朱子作为自己人生楷模,努力学习和践行他们的思想。也许是时代安排或许命运的造化,他曾两度聆听朱子的教诲,在漳州和建阳任上和任后,他们演绎了一段师生同道的佳话。学生说:“十年愿见而不可得。”老师曰:“吾道得一安卿(陈淳字)为喜。”
朱子与陈淳几乎是同道之友,教学别具一格,常常或是诸生皆退,留淳独语;或诸生入侍彼坐定,先生目淳申前说;或召诸至卧内,首问“安卿更有甚说法?”《朱子语类》一一七卷记载“训淳”三十四条,共计万余字,是朱子与门人对话中最多的。胡适先生有言:“陈淳二次的记录最小心,最用功,最能表现朱子说话的神气,是最可宝贵的资料。”陈淳两次求学,终于实现了“上达下学”思想认识上两次飞跃,所以他成为朱子最得意的四大弟子之一,因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论道 黄启根 作
只得通过学界交流中寻觅,向专家们去请教。我请来了叶明义先生和郑晨寅教授,前者是三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的具体参与人,后者是福建师大国学方面的研究生。话题围绕陈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展开。他们用四个字概括了“北溪先生”的历史作为——“理学津梁”。陈淳毕生对朱子理论进行了最准确和最权威的诠释。美国学者狄百瑞认为,几乎没有什么理学概念和范畴未列其著作之中,且“篇篇探心法之渊源,字字究性学之蕴奥”。其阐述精辟而又系统,是理学入门的钥匙,后人称为“东亚第一部哲学辞典”。
朱子去世后,心学兴起,陈淳不遗余力地捍卫醇正理学,对陆学大加挞伐,以至于后人对其批评太过略有微词。坚持师道发展师道。曾称赞朱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全祖望,在《宋之学案·北溪学案》中说陈淳“卫师门甚力,多所发明”。他完成了从门人到传人的转变。不只是朱子思想的再解释,同时,条分缕析,融会贯通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是诠释,又是构建;是继承,又是创新。加上他在浙江、漳泉一带讲学,既开当地风气之先,又培养一批批弟子门人,因而被标举为“紫阳别宗”。因为他的历史贡献,清雍正二年(1724年)被配祀孔庙,成为孔子之后2000多年来全国172位享此殊荣的贤哲大儒之一。
《陈淳评传》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泰山学者”曾振宇先生领衔、海峡两岸十几位对陈淳素有研究的学者参与撰写,历时三载,主要从“陈北溪生平与著述”以及“理”“道”“太极”“仁”“孝”“释老”等为题,从二十四个儒学范畴、观念入手,对陈淳思想进行深入探析,既是陈淳研究的一大创获,又可视为思想史研究范式的一次新的、有益的探索。
只得从民间考察中寻觅,向百姓去了解。我走访了北溪书院、龙文实验小学,市井生活不少场所,验证了厦大高令印教授所说的一番话:“陈淳之学,是成熟心智、健全人格、安身立命之学。”陈淳反复强调,圣贤学问“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皆是“人生日用人事间”之事。再深奥的天理,最终都体现在人生日用之间,生活伦常自有其天命、天理的根源,尽人事处即为天理,因此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陈淳为人行事,确实做到了知行统一,笃行理学思想主张,追求道德的圆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醇”厚正直,虽然他有些口吃,外表木讷,内心却仁爱有加。母亲病重,他嚎啕大哭,请求上苍由己代受,弟妹谈婚论嫁,他不顾家贫出钱操办,家族上下和睦相处。虽是一介布衣,却常常为民呼吁。他上书反对滥杀耕牛,严禁纠缠讼诉,不让神棍敛财,批评寺僧虐民。
他十分注重化民成俗,把孔孟之道,朱子理学编成了《启蒙初诵》《小学诗礼》等儿童教材。《启蒙初诵》三字一句,四句一章,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它比现今流行的《三字经》早了80年,比较《三字经》与《启蒙初诵》不少句子完全相同。龙文区实验小学的郭校长告诉我,学校很早就把《启蒙初诵》作为校本教材,还让学生用闽南话吟诵,很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今年是朱子诞辰888周年,学校准备发动888位学生集体朗诵《启蒙初诵》,纪念朱子,也纪念陈淳。
徜徉在漳州的城里城外,感受到城乡的日新月异。我想一个高度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地方不应该只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理应还有文化的“活水”流淌:比如云洞岩、石井村朱子庙中能否配祀陈淳,香洲社的地名能否恢复,尖仔山下能否有“北溪先生”的衣冠冢,渡口公园能否有朱子和陈淳相濡以沫的身影,让人们的“寻找”成为“不再寻找”?!因为“北溪先生”的思想和教化早已深深地嵌入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大众百姓的心里。
原文刊于《朱子文化》2018年第3期
作者张建光系第四届南平市政协主席
综合来源:朱子文化、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漳州闽南书院将于10月12日,特邀南平市政协原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平市老年大学校长张建光作《我向总书记汇报朱子文化》专题讲座,欢迎预约莅临。
主题:《我向总书记汇报朱子文化》
主讲人:张建光先生
时间: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上午9:30-11:30
地点:漳州闽南书院(漳州古城修文东路2-5、2-17号)
说明:本次公益讲座预约名额有限,约满为止。
温馨提示:为便于安排座位,请于10月11日(周五)17:00前完成预约;已经预约者,请于10月12日上午9:15前进入书院就座,超时不候,敬请见谅。
编辑 | 文霞
审核 | 洪奋强 赖松青
监制 | 叶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