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护理创新”微信公众号,如果您还没有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护理创新”关注
手术室护士在从事临床工作时不仅需要眼观六面耳听八方,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何高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何使手术室工作更便捷、更顺畅?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护士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将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专利理念运用到手术护理临床工作中,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护患之间的安全。目前,我院手术室护理团队已取得七项专利技术,其中今年申报的几项专利也处在受理状态。
一种带器械桌的倾斜式清创车对于污染的伤口能做到彻底清创,通过设置倾斜状的冲洗池与人体肢体呈生理功能位,使用时可以将冲洗池移动到床边,并将冲洗池上的边檐一侧搭接在床上,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冲洗池的斜面上进行冲洗,冲洗液会顺着斜面流到排液管中,再通过排液管进入到废液桶中,从而可以避免造成外漏的情况,并且冲洗时避免浸湿手术床单位。
传统的漏斗清创车不但难以达到彻底清洁伤口的要求,还极易污染手术区及手术床周围的环境,目前,医院骨科和烧伤手术病人日渐增多,特别是四肢清创手术尤为多见,临床清洗创伤表面,均采用传统漏斗清创车、换药盆等器具,反复清洗创伤表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种清洗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清洗液在清洗创面时容易造成外漏地面有血渍,清洗过程中浸湿手术床单位,无法伸进手术床肢体下方对较长肢体进行清创冲洗,污染严重,不利用伤口清创彻底再接受手术,给病人和医护人员均带来许多不便,手术感控无法保证病人安全。
手术室护士长潘闰梅说道:手术室有很多可塑、可改之处,只要用心工作、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创新之路,大有可为。2020年12月,手术室成立了科研小组,完成工作之余,大家总是从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总结、思考、沟通迸出很多点子,并加以实践改良。自从成立科研创新小组以来,今年一开春,大家连续收到多项专利证书,许多人都从平常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麻醉车的设计用于无痛胃肠镜的患者全麻下进行监护、治疗为一体的操作,普通麻醉车未起到多功能储存和放置急救仪器设备功能,且只有一个治疗车可以放置用物,未做到分隔层分类放置,对物品的安放带来了诸多不便。
由于内窥镜手术有时需要调换位置,麻醉车也需要跟着调换,延长操作时间,给工作带来了不便,研发的多功能可移动式麻醉车在内窥镜手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工作带了便利,节省了人力资源,缩短了手术时间。
一种多功能排污桶的设计,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不用停滞更换污水桶,保证了手术安全。
实物中的漏斗接水盘很好的连接手术部位排下的污水,有效的防止污水污染手术医生,成功的防止了职业暴露的风险,使手术医生保持无菌手术衣的干燥,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有效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同时节省巡回护士的体能及时间,能更好的照顾病人,从而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且能保持手术间地面的清洁、干燥,有效的防止人员意外滑倒及杜绝院感的发生。
近年来医院一直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团队积极响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展技术创新, 努力践行为患者提供更温暖、更舒适、更安全优质护理的使命,为建设一个专业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手术室目标不断拼搏进取。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其创新方式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无论身处何地,都应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 我们护理人更应如此。
科普知识:国家专利是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的权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历程较长,约需2-3年,保护周期为20年;申请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历时约需1年,保护周期均为10年。
备注:转载均为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版权问题或标注错误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微信公众平台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推荐。想不错过每日精彩,可以把“护理创新“”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