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护理创新”微信公众号,如果您还没有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护理创新”关注
一不留神正在进行恢复锻炼的产妇跌倒了;长期卧床患者湿疹反反复复;带上护腿支具,行动不方便,更不透气……这些护理中常见的难题,也许会随着一件件融合中医药元素的护理“神器”的发明迎刃而解。
多功能产(术)后腰腹带、如意祛湿药油、藤编祛湿消肿支具……在第108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中医大二院)美小护们晒出了日常工作中“奇思妙想”的护理器具,灵感来自临床实践,其中改良版的多功能产(术)后腰腹带获得国家专利。
医院副院长黄抒伟介绍,在医院里,护士跟病人打交道最多,患者的痛苦、需求也最愿意和护士来倾诉,这为护理人员研究这些实用小发明提供了动力。利用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的护理器具更具简、便、易、廉的优势,成为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突破口,更重要的是患者体验感更舒适了。
5月10日,浙中医大二院举办了庆祝“512”系列活动之一的护理器具评比大赛。大赛中,一款改良版的多功能产(术)后腰腹带获得了评委的好评。而说起这个“发明”的灵感,妇产科护士长郑会玲说,灵感源于一次“意外”。
“当时,我正在护理查房。走过16床门口时,刚巧看到准备下床锻炼的产妇,摇摇惴惴,陪护的爱人也没一把抓住,就不小心跌了下来。”郑护士长回忆说,“赶紧上前去询问,产妇还摇摇手,说让她缓一缓,头晕。”
其实,这样的跌倒是意外,但在临床上也很常见。郑护士长解释说,主要原因有三点,对于刚分娩的产妇来说,体力消耗大,出汗多,引起的气血虚弱,如果未及时补充体力,容易低血糖引起头晕。第二,分娩后胎儿的娩出,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回流腹部,人体的平衡感需要再调整。第三,部分产妇采用无痛分娩,用了镇静药,降压药,容易导致跌倒摔伤。
怎么办?在科室护理团队集体头脑风暴的讨论后,大家决定改良绝大多数产妇恢复“必备”的腰腹带。
在传统的腰腹带上增加一个口袋,放置中药包代替传统的沙袋起到加压作用,增加了止血、止痛、抗炎作用;在传统的腰腹带上增加第二个口袋,可放置充气气囊,通过调节气囊压力,达到调节药袋对手术切口的压力作用,还可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减少跌倒;增加防跌施压带,有利于家属协助产妇起床活动,防止跌倒的发生;改良了腰腹带的尾骶部圆弧型设计,有利于观察。
目前在该院分娩的产妇们都能用得上这样的腰腹带,不仅对产妇康复效果非常明显,许多陪护的家属对这样贴心的设计也纷纷点赞。据了解,今年,该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除了多功能产(术)后腰腹带获得国家专利外,在护理器具评比大赛现场,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融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让人眼前一亮,啧啧称赞。
对腿部扭伤、拉伤过的患者来说,戴上护腿支具,不仅行动受限,包括地严严实实甚至容易得脚气。七病区护士长张东红说,得益于该病区有一位会编制工艺的护士,护士们大胆地将塑料材质换成藤条,由手工编制而成,尺码都能因人而异。在鞋底面放置穴位按摩垫,护具周边塞进中药粉包,既有祛湿消肿作用,具有轻便透气优势。
此外,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护士们把决明子、洋甘菊、龙胆草、黄芩等中草药塞进了眼罩,帮助老年患者缓解眼疲劳,帮助睡眠。中药保健衣,帮助慢性咳嗽患者保暖、镇痛、抗疲劳;中药舒心枕用于介入术后患者肢体制动,起到减轻肿胀作用……一项项“发明”成为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重要法宝。
据了解,这些中医药特色的“小发明”将通过推广,运用到医院护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当中,让病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备注:本文图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方网站(健康界) 转载均为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版权问题或标注错误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
温馨提示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微信公众平台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推荐。想不错过每日精彩,可以把“护理创新“”设为星标。方法如下:
第一步:找到公众号顶端的"...",打开下拉菜单
第二步:点击“设为星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