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现人员清退,这类医务人员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学术   2024-11-10 18:03   河南  


近期,湖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红星网刊文介绍湖南邵东清退编外用工的情况。

消息称,落实“减负增效”,严控编制管理。出台《关于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方案》,树牢过紧日子观念,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做到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花的钱花出实效。遏制编外用工混乱现象,大力核减编外用工规模,清退编外人员,明确市直单位、乡镇(街道)编外用工分别不超过编制数的10%、15%。累计清退编外用工300余人,节约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已有多地披露编外人员的清退数据及相关人力成本。

湖北十堰市委编办2023年4月发文介绍,当地全面摸清市直编外聘用单位涉及67家主管部门、177家单位,锁定编外聘用人员3400人。通过清理规范,比上年同期减少326人,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也在清理清退编外人员。据华声在线今年9月报道,该县今年1至8月退回各单位新增县本级财力支出需求报告75份,节约资金980万元。严控编外聘用人员,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人员专项清理,清理清退编外人员637人,节省财政资金1460万元。

关于临床医务人员

此类政策更是早已实施


2023年3月20日,哈尔滨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该消息一经公布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方案》(简称),哈尔滨市直机关编外用人原则上5年内精简完毕,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的情况大量存在,作为医院实际用工的主力人群,编制外的医务人员对这次哈尔滨清理编外用人的工作格外关注!

 
事实上,除哈尔滨外,已有多地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清理规范工作,针对临床医务人员的相关政策更是早已开始实施。

  • 据海南媒体报道,2021年海南省万宁市285家行政事业单位清理编外人员1336人,年度节省财政开支3079万余元。
  • 2022年9月22日,湖北监利召开部署会议,决定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进行清理规范。
  • 2023年1月,湖南省临湘市召开动员会议,会上强调了加大编外人员清理力度,加强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 2023年3月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委编办、呼伦贝尔市委编办均在官网发布消息,扎实开展编外聘用人员核查工作。
  • 近日,泉州市永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清理清退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通知》,其中提到「卫生系统要在前阶段清理清退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工作量大小、人员、岗位分布配置以及核定的职数,继续做好清理清退工作」。

图源:永春县政府官网
 

多地清退编外

医务人员该如何是好?

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了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要求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湖北十堰、临澧县、哈尔滨等地纷纷制定清除编外人员政策,并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实施。

在这次清退编外人员的工作中,医疗行业是重点关注部分。卫健委负责人指出,公立医院编制标准严重滞后且没有落实,编外人员占比较高,目前占到了51%。

医疗岗位专业性强、知识壁垒和技术壁垒高,所以不能像其他行业通过借调、部队转业、转岗等形式解决,导致医疗行业尤其是公立医院存在着大量的合同工和劳务派遣的编外人员。

2023年9月,湖南省湘潭县就因为一下子清退了500名编外人员引发热议。也有人担心,编外人员往往都是真正干活的人,现在却面临着被清退。如果清退了编外人员,那谁去干活呢?

编外用人清理规范

医务人员不必担心


上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到了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等地清理编外人员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是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清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编制的本质是资金来源问题,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差额拨款制事业单位,只有编制内员工的薪酬待遇才由财政资金提供保障。编外员工的薪酬待遇本身就是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并不需要财政资金支持。

而且由于编制总数受到控制,公立医院业务大幅增长和固定编制数的人力配置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仅凭少量编制内医务人员根本不可能维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医院编外医务人员担心自己被清退,确实大可不必。

哈尔滨方案中确有明确,医院、高职高专、公证处、仲裁办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这里更多是明确了医院未来编外人员的用工方式,即所谓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劳务派遣。

至于人事代理和合同制的用工形式,本质上还是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文件中描述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需具体地区具体情况具体研究。

清理编外人员后

缩编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随着哈尔滨打响了清理编外人员的第一枪;另一方面,各地亦在逐渐缩减事业单位编制,严控入编人员数量。

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相继印发文件,指出要「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进行编制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实行备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去编制化,实行聘用制(合同制))

同时,国家卫健委在《关于优化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答复中,「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的发文到《建议》的答复,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编制改革内容上:一方面是要弱化编制,但另一方面要强化编制。那么两者最终哪个会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向进行实践呢?

从近几年的医疗机构招聘可以看出,编制的整体数量是在逐渐缩减的,更多的是偏向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临床一些相对收入较低、风险较大、辛苦程度较高的科室,如儿科、ICU、麻醉科、急诊等。而普外科、肿瘤科、内科等基本不再给予相应的编制名额,像医技、护理、后勤这些曾经或正在大量使用编外人员工作的科室,更是不再给予编制名额,随之而来的只有清退。

所以其改革的方向不难看出,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编制管理,给予基层医疗更多的编制名额,让愿意下基层的医务人员通过给予相应的编制使其留下来;而对于一些特殊科室,则给予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更好的保障(给予编制),让部分紧缺人才专业有医学生愿意去从事。

来源:澎湃新闻、丁香人才、检验医学
责编:花花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医伟达
专业医学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