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361垃圾桶经济
垃圾桶现在很多了。街道两边,小区路边隔段路就有一个。我学校校内有个垃圾站,旁边放了几十个垃圾桶,每天垃圾车会过来收垃圾,所以,学校大多数时间没有很多垃圾,干干净净,气味也很好。
垃圾站有个老人在那值守。那老头老开心了。因为学校矿水瓶子特别多,老头儿每天都能捡几个麻袋,还有其他纸张书本什么的,更多的是塑料袋,这个好像没什么用。
据说,环卫工人回收废物的收入也还可以,他们能捡纸壳子,捡家俱,捡日用品。这个我相信,有时盛世名门垃圾站,有些人旧家电旧家俱什么的都是直接扔。有80年代的餐柜,木材蛮好的,有软皮沙发,有席梦思床,有木头椅子。
有人扔就有人捡。经常有些老人到处转转,看到什么东西自己家里用得上就捡回家。如果你家里还养了猪,养了牛,养了鸡鸭什么的,基本什么东西都用得上。
板材可以用来加固圈门,木材可以用来烧火煮猪食,碎瓷板可以用来铺地,大一点的塑料布、包装纸就更有用了,可以做围挡。可以给鸡们盖个凉棚。
现在的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多,除了读书啥也不会。以前的人没读那么多书,却在社会上学到了各种知识。基本上老一代的人,会接电,会接水,会简单的搅拌水泥,会刮墙,会简单的木工,织篾,垒墙,修管子……啥都会。
现在的人就一个思维,只要有钱,可以请专业的人来做。要自己做,自己做不了一点。一则不会,二则会也不想做,再则啥都想尝试一下。
所以,现在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赚钱的本领比老一辈人强多了。要他们干活,有钱可以,没钱,爹娘都免谈。给熟人干活更好要钱了。
年轻人赚钱厉害,花钱更厉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美,我想去感受,世界那么甜,我想去尝尝。总觉得好不容易来一次,再说,来都来了,不多多见识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就是对不起自己。
年轻人关注当下,老一辈人关注未来。年轻人关注自己,老一辈人关注别人。他们不但关注孩子这一辈,还关注孙子那一辈,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所以他们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孩子有个家,他们也能放心地走。
老一辈的人对自己真的无所谓,多数老人都希望尽自己一切力量,帮每个孩子都安置一个家,都能好好的,平平常常的过平常人的生活就可以。
有的人老了,自己做不了什么重事赚钱,又想去多搞点钱来贴补孩子,就会去翻垃圾桶。我家周围有几个老人,自己也有失地农民补贴,有养老金也有一千五六百元,自己一个人一个月有三百元钱就够了,剩下的都贴补给儿子孙子了。
有个老人八十多了,走路略有些蹒跚,还是每天两次早晚出去遛弯,绕着几个小区的垃圾桶都转一圈,回来的时候手里就会提着一包水瓶啊,一扎纸皮子啊回来,过一段时间就会推一小车子去卖。可能也只能卖几块钱,但是老人乐此不疲。
他会把这个钱攒起来,买牛奶啊,糖啊给孙子孙女吃。看到孙子孙女欢呼雀跃,他会觉得特别开心。
他会跟我讲几个垃圾收购站的收购价钱,哪个收购站价钱公道,哪个收购站吃人。我问他一个月能捡多少钱,他说哪里有底,有时候有一百多,有时只有几十块钱。反正还要去散步锻炼,反正是歇。
这是县城的老人。
在冽源老家,也有个阿姨,她是荷塘人,和老公一起在村里租屋住。他们帮人看林场,还要关顾林场的树。
他们种村里人不种的田,水稻、玉米、西瓜、菜都种。到了摘木子的时候,他们没有木子山,就去赎木子。有一年我们家几块木子山只榨了12斤油,阿姨靠赎,倒榨了三四十斤油。这油是怎么来的?是整个七八个山头主人家摘完了,他们再一棵树一棵树找,去那些特别难摘的地方去摘,半个多月一点一点摘来的。他们两夫妻硬是这样勤劳节约建了两橦房子,养了老人,给两个孩子都团圆了,还带长了两个孙子孙女。
我以前买快递的纸皮子不丢,总是留着,到年底有收纸盒哩的人来收,也能卖五六十元钱。后来,我就不修了,把那些塑料瓶子啊,纸皮子啊都丢掉。
这五六十元对我关系不大,但是,对那些找纸盒子的人来说,捡到一个好盒子,会让他们高兴一点吧。
就希望越有钱的人手越松一些,这样,手指头里漏下的东西,底下的人也能吃个饱。大家都松一点,都松一点,让每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有活路。